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66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属于絮凝设备领域,包括将萃取液与絮凝剂混合的第Ⅱ混合器、进液口与第Ⅱ混合器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二组分离器、将第二组分离器分离后的澄清混合液与助凝剂混合的第Ⅰ混合器、进液口与第Ⅰ混合器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组分离器、对第二组分离器积聚的第二絮凝浊液进行分离的卧螺离心机、若干个阀门、若干个打液泵以及连通的管路;所述第一组分离器积聚的第一絮凝浊液回流入第Ⅱ混合器;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分离后的澄清液与所述卧螺离心机分离后的离心清液一同进入下一工序,所述卧螺离心机分离出的絮凝渣外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过程便于操控,同时也减少了处理时间,提高了絮凝效果,更加适于工业化生产。加适于工业化生产。加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絮凝设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用于植物提取行业。

技术介绍

[0002]硫酸亚铁、氢氧化钙+PAM的絮凝技术,因其成本低廉,处理简单,作用明显,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提取行业各类系统液的去杂过程中,其中甜菊叶的提糖过程中,也使用该方式对甜菊叶水提液进行初步除杂,具体实施方式为向甜菊叶提取液加入硫酸亚铁、氢氧化钙+PAM, 但是还存在絮凝剂与萃取液混合困难,处理时间长,物料结构不均匀等问题。
[0003]在液液萃取分离设备中,分离器设备由于原理简单、容易制作、效果良好、节约能源等因素,被广泛应用于分离过程中,特别是用于不同密度液液萃取过程,是一种优良的液液分离、发生分子级作用力的装置。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将液液分离原理与硫酸亚铁、氢氧化钙+PAM的絮凝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连续絮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可以有效地对混合液进行处理,与混合液中的絮凝剂充分反应,生成沉淀,除去混合液中的不溶性杂志,并将未反应的絮凝剂通过多级分离器混合分离,使得絮凝剂充分絮凝杂质,提高得率和经济效益。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包括将萃取液与絮凝剂混合的第Ⅱ混合器、进液口与第Ⅱ混合器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二组分离器、将第二组分离器分离后的澄清混合液与助凝剂混合的第Ⅰ混合器、进液口与第Ⅰ混合器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组分离器、对第二组分离器积聚的第二絮凝浊液进行分离的卧螺离心机、若干个阀门、若干个打液泵以及连通用的管路;所述第一组分离器积聚的第一絮凝浊液回流入第Ⅱ混合器;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分离后的澄清液与所述卧螺离心机分离后的离心清液一同进入下一工序,所述卧螺离心机分离出的絮凝渣外排;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和第二组分离器均由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分离器组成,各分离器呈梯级分布,且上一梯级分离器的出液口与下一梯级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下一梯级分离器的排渣口与上一梯级分离器的进渣口相连。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包括呈梯级分布的1#分离器、2#分离器和3#分离器;1#分离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一打液泵与第Ⅰ混合器的出液口相连,1#分离器的出液口与2#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2#分离器的出液口与3#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3#分离器的出液口与下一工序的设备相连;3#分离器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二打液泵与2#分离器的进渣口相连,2#分离器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三打液泵与1#分离器的进渣口相连,1#分离器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四打液泵与第Ⅱ混合器的进渣口相连。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组分离器包括呈梯级分布的4#
分离器、5#分离器和6#分离器;4#分离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五打液泵与第Ⅱ混合器的出液口相连;4#分离器的出液口与5#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5#分离器的出液口与6#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6#分离器的出液口与第Ⅰ混合器的混合液添加口相连;6#分离器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六打液泵与5#分离器的进渣口相连,5#分离器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七打液泵与4#分离器的进渣口相连,4#分离器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八打液泵与卧螺离心机的进渣口相连。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Ⅰ混合器的顶端设置有添加从6#分离器出液口流出的澄清混合液的混合液添加口和添加助凝剂的助凝剂添加口,底端设置有出液口,且在出液口处设置有第Ⅰ混合器出液阀门。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连续絮凝过程中,第Ⅰ混合器内料液保持在第Ⅰ混合器总体积的2/3。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第Ⅰ混合器的出液管道上安装有检测料液pH的在线pH计。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Ⅱ混合器的顶端设置有萃取液加液口和添加絮凝剂的絮凝剂添加口;所述第Ⅱ混合器的上部侧端还设置有供从1#分离器出渣口出来的第一絮凝浊液注入的进渣口,且在进渣口处设置有第十阀门;所述第Ⅱ混合器的底端设置有出液口,且在出液口处设置有第Ⅱ混合器出液阀门。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连续絮凝过程中,第Ⅱ混合器内料液保持在第Ⅱ混合器总体积的2/3。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卧螺离心机的顶端设置有供从4#分离器出渣口出来的第二絮凝浊液注入的进渣口,且在进渣口处设置有第十九阀门;所述卧螺离心机的底端设置有絮凝渣排出的絮凝渣排出口和与下一工序设备连接的离心清液出口。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Ⅰ混合器和所述第Ⅱ混合器的内部均设置有用于搅拌料液的搅拌装置。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技术采用分为两组的6个分离器,每个分离器高度各不相同,絮凝清液通过压力差从分离器顶部逐级向下一个分离器流动。该结构通过不同分离器液位差实现絮凝清液逐级澄清,下层浑浊液通过料液泵输送实现浊者更浊;絮凝浊液通过6级分离器富集杂质,最后进入卧螺离心机离心分离,絮凝渣外排,离心清液与分离器上部采出的清液合并进入下一工序树脂吸附;处理过程不仅便于操控,同时也减少了处理时间,提高了絮凝效果,适于工业化生产。
[0018]2、本技术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对混合液进行处理,与混合液中的絮凝剂充分反应,生成沉淀,除去混合液中的不溶性杂志,并将未反应的絮凝剂通过多级分离器混合分离,使得絮凝剂充分絮凝杂质,提高得率和经济效益。
[0019]3、本技术可以对萃取液进行有效处理,使系统液透光度达到70%以上,成本降低50%。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混合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第Ⅰ混合器,2、第Ⅰ混合器出液阀门,3、第一打液泵、4、第一阀门,5、1#分离器,6、第二阀门,7、2#分离器,8、第三阀门,9、3#分离器、10、第四阀门,11、第五阀门,12、第二打液泵,13、第六阀门,14、第七阀门,15、第三打液泵,16、第八阀门,17、第九阀门,18、第四打液泵,19、第十阀门,20、第Ⅱ混合器,21、萃取液加液口,22、絮凝剂添加口,23、第Ⅱ混合器出液阀门,24、第五打液泵,25、第十一阀门,26、4#分离器、27、第十二阀门,28、5#分离器,29、第十三阀门,30、6#分离器、31、出口阀门,32、第十四阀门,33、第六打液泵,34、第十五阀门,35、第十六阀门,36、第七打液泵,37、第十七阀门,38、第十八阀门,39、第八打液泵,40、第十九阀门,41、卧螺离心机,42、絮凝渣排出口,43、离心清液出口,44、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萃取液与絮凝剂混合的第Ⅱ混合器(20)、进液口与第Ⅱ混合器(20)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二组分离器、将第二组分离器分离后的澄清混合液与助凝剂混合的第Ⅰ混合器(1)、进液口与第Ⅰ混合器(1)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组分离器、对第二组分离器积聚的第二絮凝浊液进行分离的卧螺离心机(41)、若干个阀门、若干个打液泵以及连通用的管路;所述第一组分离器积聚的第一絮凝浊液回流入第Ⅱ混合器(20);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分离后的澄清液与所述卧螺离心机(41)分离后的离心清液一同进入下一工序,所述卧螺离心机(41)分离出的絮凝渣外排;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和第二组分离器均由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分离器组成,各分离器呈梯级分布,且上一梯级分离器的出液口与下一梯级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下一梯级分离器的排渣口与上一梯级分离器的进渣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分离器包括呈梯级分布的1#分离器(5)、2#分离器(7)和3#分离器(9);1#分离器(5)的进液口通过第一打液泵(3)与第Ⅰ混合器(1)的出液口相连,1#分离器(5)的出液口与2#分离器(7)的进液口相连,2#分离器(7)的出液口与3#分离器(9)的进液口相连,3#分离器(9)的出液口与下一工序的设备相连;3#分离器(9)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二打液泵(12)与2#分离器(7)的进渣口相连,2#分离器(7)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三打液泵(15)与1#分离器(5)的进渣口相连,1#分离器(5)底端的出渣口通过第四打液泵(18)与第Ⅱ混合器(20)的进渣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物提取的连续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分离器包括呈梯级分布的4#分离器(26)、5#分离器(28)和6#分离器(30);4#分离器(26)的进液口通过第五打液泵(24)与第Ⅱ混合器(20)的出液口相连;4#分离器(26)的出液口与5#分离器(28)的进液口相连,5#分离器(28)的出液口与6#分离器(30)的进液口相连,6#分离器(30)的出液口与第Ⅰ混合器(1)的混合液添加口(45)相连;6#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侯丽娟路付勇周保良李贵祯
申请(专利权)人: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