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63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包括:主进水组件、液压压缩装置、出水组件、主油路组件、液压站组件,油冷器组件等部件。通过高压进油和低压回油,液压压缩装置本体内一端水被压缩,升压至第二单向阀设置值后流入出水组件,另一端进水,当活塞组件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换向阀换向,活塞组件会反向运动,刚才水被压缩端进水,另一端水被压缩升压至第二单向阀设置值后流入出水组件,通过活塞组件配以换向阀,自冷却增压装置能够很好的达到升压效果。当主油路油温超过设定值时,水三通阀切换至旁路进水,油三通阀切换至旁路回油,通过油冷器组件的吸热降温,保证了自冷却增压装置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增压
,具体涉及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天然气集输站的液灌水(常压,含少量气体,凝析油及杂质)需要输送到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目前可以采取的输送方式有采用罐车运输和管道运输。罐车运输需要现场有公路,单位体积的成本高、运行持续性差,故现场绝大多数都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根据管道输送的要求,污水罐液体需要用增压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而市场常用的泵体增压设备有往复泵、离心泵、螺杆泵、柱塞泵或活塞泵等增压设备。但因液灌水中含气体,凝析油及其它杂质,所以一般水泵很容易损坏,维修时间长,成本高,经济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包括:主进水组件、液压压缩装置、出水组件、主油路组件、液压站组件,所述液压压缩装置与所述主进水组件相连且位于所述主进水组件的后端,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相连且位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的后端,所述主油路组件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相连且位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的前端,所述液压站组件与所述主油路组件相连且位于主油路组件的前端。
[0005]优选的,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还包括旁进水管一、油冷器组件、旁进水管二、第一单向阀、旁进油管和旁回油管,所述旁进水管一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相连,所述旁进水管二中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旁进水管二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相连,所述旁进水管二另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组件相连,所述旁进油管一端与主油路组件相连,所述旁进油管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相连,所述旁回油管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相连,所述旁回油管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站组件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主进水组件包括主进水管、球阀、水三通阀、四通接头、支进水管一和支进水管二,所述支进水管一和所述支进水管二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主进水管依次连有所述球阀、所述水三通阀和所述四通接头,所述四通接头分别与所述支进水管一和所述支进水管二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液压压缩装置包括液压压缩装置本体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液压压缩装置本体四周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排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所述液压压缩装置本体中央接近所述主油路组件处设有油孔一和油孔二。
[0008]优选的,所述出水组件包括支出水管一、支出水管二、三通接头和主出水管,所述支出水管一和所述支出水管二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支出水管一、所述支出水管二和所述主出水管均与所述三通接头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主油路组件包括进油管、换向阀、主油路管一、主油路管二、主油路管三、油三通阀和主回油管,所述进油管、所述主油路管一、所述主油路管二和所述主油路管三均与所述换向阀相连,所述主油路管三另一端与所述油三通阀相连,所述主回油管与所述油三通阀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油冷器组件四周分别设有油冷进水口、油冷出水口、油冷进油口和油冷出油口。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通过液压压缩装置结构的设置,活塞组件可在液压压缩装置本体内活动,通过高压进油和低压回油,液压压缩装置本体内一端水被压缩,升压至第二单向阀设置值后流入出水组件,另一端进水,当活塞组件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换向阀换向,活塞组件会反向运动,刚才水被压缩端进水,另一端水被压缩升压至第二单向阀设置值后流入出水组件,通过活塞组件配以换向阀,自冷却增压装置能够很好的达到升压效果。由于换向阀为常规液压元件,不易损坏,动作运动平稳可靠;即使换向阀损坏,其维修时间短,成本低,经济实用性高。当主油路油温超过设定值时,水三通阀切换至旁路进水,油三通阀切换至旁路回油,通过油冷器组件的吸热降温,达到了自冷却的效果,保证了自冷却增压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进水管路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油路示意图;
[0017]图4本技术的液压压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本技术的换向阀连通口示意图。
[0019]图中:100、主进水组件,101、主进水管,102、球阀,103、水三通阀,104、四通接头,105、支进水管一,106、支进水管二,201、旁进水管一,202、旁进水管二,203、第一单向阀,300、油冷器组件,301、油冷进水口,302、油冷出水口,303、油冷进油口,304、油冷出油口,400、液压站组件、401、主出油口,402、主回油口,403、旁回油口,501、旁进油管,502、旁回油管,600、主油路组件,601、进油管,602、换向阀,603、主油路管一,604、主油路管二,605、主油路管三,606、油三通阀,607、主回油管,700、液压压缩装置,710、液压压缩装置本体,711、第一进水孔,712、第一排水孔,713、第二进水孔,714、第二排水孔,715、油孔一,716、油孔二,720、活塞组件,800、出水组件,801、支出水管一,802、支出水管二,803、三通接头,804、主出水管,805、第二单向阀,901、水三通阀主进口,902、水三通阀主出口,903、水三通阀旁出口,904、油三通阀主进口,905、油三通阀主出口,906、油三通阀旁出口,907、换向阀第一连通口,908、换向阀第二连通口,909、换向阀第三连通口,910、换向阀第四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需要指出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端”、“底端”、“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应当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到“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均应做广义理解。
[0023]实施例1: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包括:主进水组件100、液压压缩装置700、出水组件800、主油路组件600、液压站组件400。
[0024]主进水组件100包括主进水管101、球阀102、水三通阀103、四通接头104、支进水管一105和支进水管二106,支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水组件(100);液压压缩装置(700),所述液压压缩装置(700)与所述主进水组件(100)相连且位于所述主进水组件(100)的后端;出水组件(800),所述出水组件(800)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700)相连且位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700)的后端;主油路组件(600),所述主油路组件(600)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700)相连且位于所述液压压缩装置(700)的前端;液压站组件(400),所述液压站组件(400)与所述主油路组件(600)相连且位于主油路组件(600)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冷却增压装置还包括旁进水管一(201)、油冷器组件(300)、旁进水管二(202)、第一单向阀(203)、旁进油管(501)和旁回油管(502),所述旁进水管一(201)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组件(10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300)相连,所述旁进水管二(202)中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203),所述旁进水管二(202)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300)相连,所述旁进水管二(202)另一端与所述主进水组件(100)相连,所述旁进油管(501)一端与主油路组件(600)相连,所述旁进油管(501)另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300)相连,所述旁回油管(502)一端与所述油冷器组件(300)相连,所述旁回油管(502)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站组件(400)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水组件(100)包括主进水管(101)、球阀(102)、水三通阀(103)、四通接头(104)、支进水管一(105)和支进水管二(106),所述支进水管一(105)和所述支进水管二(106)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单向阀(203),所述主进水管(101)依次连有所述球阀(1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成张元坤李伟峰高立广周涛胡葵涂齐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齐达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