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52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风扇,包括一具有中柱的扇框,一收容于中柱内的轴承,一套设于中柱外的定子及一可旋转地被轴承支撑的转子,该散热风扇形成有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定子包括两磁极板及连结于该两磁极板之间的中空套管,该两磁极板均包括一本体及分别自其本体外缘延伸的若干片体,所述片体靠近散热风扇进风口处沿远离该进风口方向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不仅增加其导磁面积及绕线空间,同时可相应地减小轮毂体积,提升散热风扇的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结构,尤指一种具有较大进风量的散热风扇。
技术介绍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广泛应用,CPU等电子元件所消耗的热量愈来愈高,为维持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通常于发热电子元件上安装一散热器,于散热器上安装一散热风扇提供强制气流辅助散热。现有的散热风扇如图13所示,其包括一具有中柱22的扇框2,一收容于中柱22内的轴承4,一套设于中柱22上的定子6及一可旋转地被轴承4支撑的转子8,该定子6包括一电路板62及电性连结于该电路板62上的电枢64,该电枢64包括若干堆叠设置的硅钢片642、分别置于硅钢片642上、下两侧的绝缘片644及缠绕于该硅钢片642上的绕线646,转子8包括一将定子6罩设于其内部的轮毂82、设于轮毂82内侧的永久磁铁84、设于轮毂82与永久磁铁84之间的壳体85,环设于轮毂82外缘的若干扇叶86及自轮毂82中央向下延伸的转轴88,该转轴88收容于轴承4内,从而通过定子6与转子8的磁场的交互作用推动转子8旋转,提供强制气流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目前,主要通过提高风扇转速或增大风扇尺寸以达到提高风扇性能的要求,然在讲求轻、薄、短、小的今天,必须有高性能小体积的散热风扇相配合,风扇业者皆知在相同的风扇尺寸规格及转速下,要有效增加散热风扇的风量及降低噪音,其最佳的方法是减少风扇轮毂直径。但传统定子的电枢结构是采用多片冲压的硅钢片堆叠而成,所形成的定子呈柱状结构,沿定子的轴向,定子各点的横截面大小形状均基本相同,从而不仅影响定子的导磁面积及绕线空间,同时受限于定子的形状,在不改变即有散热风扇的尺寸下,无法减小轮毂的体积以提升散热风扇的进风量。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与缺失,以提升散热风扇的性能,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散热风扇风量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大进风面积从而具有较大进风量的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包括一具有中柱的扇框,一收容于该中柱内的轴承,一套设于中柱外的定子及一可旋转地被轴承支撑的转子,该散热风扇形成有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定子包括两磁极板及连结于该两磁极板之间的中空套管,该两磁极板均包括一本体及分别自其本体外缘延伸的若干片体,所述片体靠近散热风扇进风口处沿远离该进风口方向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该种散热风扇的定子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不仅增加其导磁面积及绕线空间,同时可相应地减小轮毂体积,提升散热风扇的风量。附图说明图1为散热风扇组装示意图。图2为是散热风扇分解示意图。图3为散热风扇剖视图。图4为定子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定子第二实施方式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定子第三实施方式组装示意图。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核壳结构示意图。图11为核壳结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2为核壳结构再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3为现有散热风扇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该散热风扇包括一具有中柱11的扇框10,一收容于中柱11内的轴承30,一套设于中柱11上的定子50及一可旋转地被轴承30支撑的转子70。扇框10中央向上凸设一中柱11,该中柱11内形成一收容轴承30的中心孔111,该轴承30包括一供转子70穿设的轴孔31。扇框10对应中柱11底部形成一出风口,与该出风口相对的另一侧形成一进风口。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定子50套设于扇框10的中柱11上,自上向下该定子50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即沿风扇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也即沿进风口向远离进风口方向该定子50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该定子50包括上、下两磁极板51、53,连结于该两磁极板51、53之间的中空套管55,缠绕于该上、下磁极板51、53与中空套管55之间的线圈57及与该线圈57电性连结的电路板58。上、下磁极板51、53相互配合,该两磁极板51、53均包括一圆环状本体511、531及分别自本体511、531外缘延伸的若干片体513、533,所述片体513、533呈交错状间隔设置,相邻两片体513、533之间分别形成一凹槽515、535,片体513、533均呈渐扩状自上向下延伸,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可有效增加其导磁面积,上磁极板51的片体513底端以及下磁极板53的片体533顶端分别形成一缺口517、537,从而可通过该上、下磁极板51、53磁力大小的不对称性,达到顺利起动及固定转向的目的。该上、下磁极板51、53的本体511、531的内径大致相同,上磁极板51的本体511的外径小于下磁极板53的本体531的外径,该下磁极板53的本体531内缘沿其径向向内形成有一对凸缘539,该中空套管55与上磁极板51一体而成,其外径与该两磁极板51、53的内径相当,该中空套管55末端对应下磁极板53的凸缘539位置分别设有一容置相应凸缘539的缺槽551,线圈57缠绕于该中空套管55上,线圈57的顶端形成与两磁极板51、53相应的渐扩状曲面结构,线圈57可缠绕于两磁极板51、53的曲面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内,从而可增加线圈57的绕线空间、提升散热风扇的扭力,该线圈57可采用绝缘定型液加以定形,避免松散。组装时,两磁极板51、53两相对接,使下磁极板53的片体533置于上磁极板51的凹槽515内,上磁极板51的片体513置于下磁极板53的凹槽535内,同时下磁极板53的凸缘539卡合于中空套管55的缺槽551内,从而将定子50固定为一体。该两磁极板51、53表面的绝缘可使用绝缘片或涂布绝缘高分子材料方式,涂布绝缘高分子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及简化制造流程。该表面处理可以是涂布绝缘层、功能性薄膜等。如图1至图3所示,转子70罩设于定子50上,相应地转子70亦呈渐扩状曲面结构,该转子70包括一轮毂71,设于轮毂71内侧的永久磁铁73,设于轮毂71与永久磁铁73之间的壳体72,环设于轮毂71外缘的若干扇叶75及自轮毂71中央向下延伸的转轴77,该转轴77收容于轴承30的轴孔31内,该轮毂71、壳体72及永久磁铁73均呈渐扩状自顶端向下延伸,轮毂71顶端,即对应风扇的进风口处形成一直径小于轮毂71底端外径的平面,从而便于转轴77的安装,轮毂71沿其轴线的截面两侧形成近似物线状的外轮廓,从而轮毂71的体积大大减小,扇叶75的长度相应增加,可有效提升散热风扇的进风量及降低噪音的产生。当该散热风扇运转时,通过定子50与转子70的交互作用推动转子70旋转,以提供强制气流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由于定子50与轮毂71的外形均呈渐扩状曲面结构,从而可有效减小轮毂的体积,增大扇叶面积,同时该轮毂71自风扇进风口向出风口方向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当气流自风扇进风侧流向风扇出风侧时,可有效减小风扇气流的涡流损失,降低噪音,另,该定子50的渐扩状曲面结构,还可提高其导磁面积、增加绕线空间、提升散热风扇扭力。以上所示上磁极板51与中空套管55为一体而成,同理,可利用粉末冶金一体烧结成型不同的定子结构,如下磁极板53与中空套管55一体而成,相应地于中空套管55顶端形成缺槽551,而于上磁极板51顶端形成与该缺槽551相应的凸缘539。可以理解地,凸缘539与缺槽551的设置是为便于上、下磁极板51、53与中空套管55的连结,亦可于中空套管55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风扇,其包括一具有中柱的扇框,一收容于该中柱内的轴承,一套设于中柱外的定子及一可旋转地被轴承支撑的转子,该散热风扇形成有一进风口,该定子包括两磁极板及连结于该两磁极板之间的中空套管,其特征在于:该两磁极板均包括一本体及分别自其本体外缘延伸的若干片体,所述片体靠近散热风扇进风口处沿远离该进风口方向形成渐扩的曲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豪童兆年游丰檀王琼媚侯春树刘泰健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