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42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解决现有的为主控CPU实现加热及温控的装置存在断电时不能及时反馈至终端的问题。该加热温控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温度感应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加热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组、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温度感应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组、电压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温度感应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加热模块均同时与电源模块和超级电容组连接,电压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控制模块则还与加热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不仅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廉,而且具备了断电时及时向终端反馈信息的功能。时及时向终端反馈信息的功能。时及时向终端反馈信息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CPU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领域(例如安防)所用的产品的主控CPU普遍存在低温特性差的缺点,在低温环境下可能无法启动。而一些需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产品,出厂前也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对产品中的主控CPU进行高温测试,即:将主控CPU加热至设定温度的过程中通过检测装置来实时了解主控CPU工作性能的变化,进而调整主控CPU的工作环境。
[0003]为此,需要配套专门的加热温控装置,利用电加热的方式,以保持主控CPU所处的封闭空间内的温度,从而确保主控CPU在低温下所处空间依然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实现主控CPU的正常启动;或者用于实现某些产品主控CPU的加热测试。但现有的为主控CPU实现加热及温控的装置,电路结构大多较为复杂,且断电时不具备向终端反馈的功能,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主控CPU所处的工作环境温度,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现状提出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解决现有的为主控CPU实现加热及温控的装置存在断电时不能及时反馈至终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该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感应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以及加热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同时与电源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还包括:
[0007]超级电容组,同时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作备用电源,当电源模块正常供电时处于充电状态,当电源模块断电时处于放电状态,为控制模块供电;
[0008]电压检测模块,同时与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向控制模块实时反馈电源电压;
[0009]无线通信模块,同时与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超级电容组连接,当超级电容组为控制模块供电时,电压检测模块无反馈,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处于断电状态,将断电信息及当前主控CPU所处空间内的温度信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反馈至终端。
[0010]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型号为AT89C51。
[0011]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为热敏电阻。
[0012]作为优选,所述电压检测模块为CN61C系列电压检测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超级电容组与电源模块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2和隔离二极管D1;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串接有隔离二极管D2;所述控制模块与超级电容组之间串接有隔离二极管D3。
[0014]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为NPN型三极管,其基极经电阻R1接控制模块,集电极接加热模块,发射极接地。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超级电容组、电压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当电源模块断电时,利用超级电容组的储能放电特性,继续为控制模块供电,即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控制模块的正常工作,而由于电源模块断电,电压检测模块无工作电压,因而不再向控制模块反馈实时电压,则此时控制模块即可判断当前处于断电状态,进而在关机前将断电信息及当前主控CPU所处空间内的温度信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反馈至终端,以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0017](2)本技术电路所用元器件少、元器件选型合理、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廉、功能实用,因此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

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

实施例中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

实施例中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温控电路,应用在主控CPU的加热及控温方面,确保主控CPU在低温下所处空间依然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实现主控CPU的正常启动;或者实现某些产品主控CPU的加热测试。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电路中包括控制模块、温度感应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加热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组、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温度感应模块、开关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级电容组、电压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温度感应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加热模块均同时与电源模块和超级电容组连接,电压检测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控制模块则还与加热模块连接。
[0023]由于功能需求简单,只有加热和温控需求,因此为了尽可能降低功耗和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采用AT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一般包括单片机、时钟电路及复位电路),温度感应模块采用热敏电阻(亦可视实际情况采用低功耗、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开关控制模块则采用NPN型三极管(Q1),其基极经电阻R1接控制模块,集电极接加热模块,发射极接地,部分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
[0024]本实施例中的超级电容组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的,当电源模块正常供电时处于充电状态,当电源模块断电时处于放电状态,为控制模块供电。本实施例采用的超级电容组相关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包含有电阻R3~R8、电容C1、C2、三极管Q2、Q3等元器件。超级电容相比普通电容来说,具有充电速度快(充电10分钟即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循环寿命长(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万次)、容量更大、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的优势,虽然其储
能没有锂电池高,但是环保、绿色。而本实施例所设计的加热温控装置,只需在断电后一定时间内为控制模块继续提供工作电压,使其能够向终端反馈信息即可,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超级电容组作为备用电源再适合不过。并且本实施例中,超级电容组与电源模块之间依次串接有电阻R2和隔离二极管D1;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串接有隔离二极管D2;控制模块与超级电容组之间串接有隔离二极管D3。
[0025]本实施例中的电压检测模块用于向控制模块实时反馈电源电压,其采用的是CN61C系列电压检测模块,功耗低、检测精度高,其VCC引脚接入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既是内部电路的工作电压,也是被检测的电压,当电源模块无电压输出时,电压检测模块不工作,无信息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即可判断当前处于断电状态。
[0026]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模块,除了用于加热温控装置与终端之间的正常通讯外,还用于将断电信息及当前主控CPU所处空间内的温度信息反馈至终端。
[0027]本实施例主要的工作原理与现有的加热温控装置相同,即:利用温度感应模块对主控CPU当前所处空间内的环境温度进行采样,并反馈至控制模块进行对比,如果采样的温度值低于控制模块预设的温度阈值下限,则控制模块将通过使开关控制模块导通(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温控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该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感应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以及加热模块;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同时与电源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级电容组,同时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用作备用电源,当电源模块正常供电时处于充电状态,当电源模块断电时处于放电状态,为控制模块供电;电压检测模块,同时与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向控制模块实时反馈电源电压;无线通信模块,同时与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超级电容组连接,当超级电容组为控制模块供电时,电压检测模块无反馈,控制模块判断当前处于断电状态,将断电信息及当前主控CPU所处空间内的温度信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反馈至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主控CPU的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城王梓旭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