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22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包括对合机构和加料机构,所述对合机构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用于供料的所述加料机构连接于上料机构的上方一侧。该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与现有的装置相比,通过气缸,可以带动成型模座与对合模座对合进行注塑倒模成型,通过滑杆,可以在成型模座移动时提高其稳定性以及精确度,避免发生偏移,通过定位杆,可以在对合后对对合模座和成型模座进行稳定,避免发生张力而发生错位变形,通过顶杆,在成型模座向右移动时可以拉伸复位弹簧,使得顶杆与成型模座内腔重合,当倒模完成后,退出成型模座,顶杆会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下自动顶起,从而自动完成出料。从而自动完成出料。从而自动完成出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倒模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倒模装置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塑料注塑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方法,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有专门用于进行注塑的机械注塑机。目前最常使用的塑料是聚乙烯、聚丙烯、ABS、PA、聚苯乙烯等。
[0003]现有的倒模装置,存在使用时,不能够自动加料,且加料时容易使物料发生回流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包括对合机构和加料机构,所述对合机构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用于供料的所述加料机构连接于上料机构的上方一侧,所述对合机构的下方中部安装有用于自动送料的输送机构,且对合机构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用于防回流的封口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注料腔、第一电机和螺旋杆,所述注料腔的一侧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杆,所述封口机构包括第四电机、丝杆和塞头,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一端中部安装有塞头。
[0006]进一步的,所述注料腔的内壁中部设置有保温层,且注料腔的外表面包裹有隔热棉套,所述隔热棉套的表面中部安装有按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对合机构包括工作架、气缸和成型模座,所述工作架的一侧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成型模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对合机构还包括滑杆、对合模座和定位杆,所述滑杆固定在成型模座的上下方,且成型模座的对立侧设置有对合模座,所述对合模座的表面上下方固定有定位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对合机构还包括顶杆、复位弹簧,所述顶杆贯穿在成型模座的中部,且顶杆的后端连接有复位弹簧。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储料罐、第二电机和搅拌片,所述储料罐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传动带,且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倒模装置,可以保持倒模时的稳定性以及完成自动排料,且可以自动上料提
高效率,同时避免发生烫伤。
[0013]1.本技术通过气缸,可以带动成型模座与对合模座对合进行注塑倒模成型,通过滑杆,可以在成型模座移动时提高其稳定性以及精确度,避免发生偏移,通过定位杆,可以在对合后对对合模座和成型模座进行稳定,避免发生张力而发生错位变形,通过顶杆,在成型模座向右移动时可以拉伸复位弹簧,使得顶杆与成型模座内腔重合,当倒模完成后,退出成型模座,顶杆会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下自动顶起,从而自动完成出料;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可以带动螺旋杆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注料腔内的物料向右自动输送上料,从而可以保证加工时的连续性,减少人工操作所浪费的时间,同时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可以控制上料的速度以及上料量,通过第四电机,可以带动塞头进行移动,从而在上料完成后对加料口进行密封,避免物料回流导致物件发生变形;
[0015]3.本技术通过第三电机,可以带动传动带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下料的物件进行输送,从而可以避免对物件的直接接触拿取,防止加工后物件留有余热容易对工人造成烫伤的问题,通过保温层,可以减少注料腔内热量的传递,从而在保持物料温度的同时,防止该文对环境造成干扰,通过隔热棉套,可以避免工人接触注料腔造成烫伤,通过按扣,可以将隔热棉套拆卸取下更换。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注料腔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对合机构;101、工作架;102、气缸;103、成型模座;104、滑杆;105、对合模座;106、定位杆;107、顶杆;108、复位弹簧;2、上料机构;201、注料腔;202、第一电机;203、螺旋杆;3、加料机构;301、储料罐;302、第二电机;303、搅拌片;4、输送机构;401、第三电机;402、传动带;5、封口机构;501、第四电机;502、丝杆;503、塞头;6、保温层;7、隔热棉套;8、按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包括对合机构1和加料机构3,对合机构1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2,工作架101、气缸102和成型模座103,工作架101的一侧安装有气缸102,且气缸102的输出端连接有成型模座103,滑杆104、对合模座105和定位杆106,滑杆104固定在成型模座103的上下方,且成型模座103的对立侧设置有对合模座105,对合模座105的表面上下方固定有定位杆106,通过气缸102,可以带动成型模座103与对合模座105对合进行注塑倒模成型,通过滑杆104,可以在成型模座103移动时提高其稳定性以及精确度,避免发生偏移,通过定位杆106,可以在对合后对对合模座105和成型模座103进行稳定,避免发生张力而发生错位变形,顶杆107、复位弹簧108,顶杆107贯穿在成型模座103的中部,且顶杆107的后端连接有复位弹簧108,通过顶杆107,在成型模座103向右移动时可以拉伸复位弹簧108,使得顶杆107与成型模座103内腔重合,当倒模完成后,退出成型模座103,顶杆107会在复位弹簧108的弹力下自动顶起,从而自动完成出料,注料腔
201、第一电机202和螺旋杆203,注料腔201的一侧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2,且第一电机202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杆203,通过第一电机202,可以带动螺旋杆203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将注料腔201内的物料向右自动输送上料,从而可以保证加工时的连续性,减少人工操作所浪费的时间,同时控制第一电机202的转速,可以控制上料的速度以及上料量;
[0022]如图1

4所示,用于供料的加料机构3连接于上料机构2的上方一侧,对合机构1的下方中部安装有用于自动送料的输送机构4,且对合机构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用于防回流的封口机构5,储料罐301、第二电机302和搅拌片303,储料罐30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302,且第二电机302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片303,通过第二电机302,可以带动搅拌片303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储存的物料进行混合均匀保持流动,避免发生沉淀以及阻塞,以保持上料的稳定性,第四电机501、丝杆502和塞头503,所述第四电机501的输出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包括对合机构(1)和加料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合机构(1)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上料机构(2),用于供料的所述加料机构(3)连接于上料机构(2)的上方一侧,所述对合机构(1)的下方中部安装有用于自动送料的输送机构(4),且对合机构(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用于防回流的封口机构(5),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注料腔(201)、第一电机(202)和螺旋杆(203),所述注料腔(201)的一侧中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2),且第一电机(202)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杆(203),所述封口机构(5)包括第四电机(501)、丝杆(502)和塞头(503),所述第四电机(501)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502),且丝杆(502)的一端中部安装有塞头(5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腔(201)的内壁中部设置有保温层(6),且注料腔(201)的外表面包裹有隔热棉套(7),所述隔热棉套(7)的表面中部安装有按扣(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且能自动上料的倒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合机构(1)包括工作架(101)、气缸(102)和成型模座(103),所述工作架(1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森连耿鑫黄开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公仔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