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20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该电机冷却结构包括设于电机端盖上的轴承冷却通道,设于电机壳体上的接线座内的接线座冷却通道,以及设于电机壳体内的机壳冷却通道;轴承冷却通道环电机端盖上的轴承安装部设置,并于电机端盖上设有与轴承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口;机壳冷却通道包括沿电机壳体的周向布置的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的进口与轴承冷却通道连通,第一冷却通道的出口通过接线座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连通,第二冷却通道与电机壳体上的出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通过轴承冷却通道、机壳冷却通道以及接线座冷却通道,能够实现对轴承、接线座和电机壳体的冷却,利于提高电机的安全性。电机的安全性。电机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电机冷却结构的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石油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由于对能源的利用效率高于普通汽油汽车而逐渐被广泛应用,因此作为主要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的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对电机运转的速度的要求也随之增高。电机在高速运转时,电机轴承的温度逐渐升温,容易造成轴承外圈跑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内壁产生相对运动而磨损严重,从而导致轴承的损坏。另外,轴承的温度对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越高轴承的寿命越短。
[0004]电机的接线座是电机的铜排与控制器铜排转接的零件,其安装于狭小密闭的空间,且结构复杂。当较大电流通过接线座时,电机的铜排与控制器铜排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使接线座处于高温环境下,从而易于导致接线座因烧毁而报废。
[0005]目前,为降低电机的温度,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通常的做法是在电机机壳内设冷却水道,冷却液通过电机机壳带走电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机端盖(1)上的轴承冷却通道(300),设于电机壳体(2)上的接线座(3)内的接线座冷却通道(600),以及设于所述电机壳体(2)内的机壳冷却通道;所述轴承冷却通道(300)环所述电机端盖(1)上的轴承安装部(103)设置,并于所述电机端盖(1)上设有与所述轴承冷却通道(300)连通的进液口(1012);所述机壳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电机壳体(2)的周向布置的第一冷却通道(400)和第二冷却通道(500),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进口(2011)与所述轴承冷却通道(300)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00)的出口通过所述接线座冷却通道(600)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00)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00)与所述电机壳体(2)上的出液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2)包括外壳体(201)和内壳体(202);所述内壳体(202)的外周面上构造有沿自身周向设置的第一凹槽(2021)和第二凹槽(2023);所述第一凹槽(2021)与所述外壳体(201)围构形成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00),所述第二凹槽(2023)与所述外壳体(201)围构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021)和/或所述第二凹槽(2023)内设有分隔筋,所述第一冷却通道(400)和/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500)被所述分隔筋分隔为若干分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志孙厚朝李旭田冉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