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15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由救生衣本体、自动充气装置和控制气阀组成,救生衣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气囊室,气囊室内设置有多个柔性气囊,多个柔性气囊充气可有效降低因救生衣破损给落水者生命安全带来的风险,提升适用性;柔性气囊通过充气接口与进气底座相连接,控制气阀与进气底座通过软管连接,自动充气装置与上方的进气底座通过软管连接,通过控制气阀可有效控制柔性气囊,方便更换柔性气囊,进一步提升适用性;备用气囊可在救生衣严重破损漏气后用于替换,备用高压气瓶用于给替换气囊后的救生衣重新充气,有效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救生设备
,尤其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

技术介绍

[0002]救生衣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充气式救生衣采用强度高的防水材料制造而成,按照充气类型主要分为自动充气式救生衣和手动充气式救生衣,手动充气式救生衣用手拉动充气阀上的拉绳,便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充气,使救生衣产生8~15公斤的浮力,向上托起人体,使不慎落水者的头部和肩部露出水面,以便于落水者及时得到保护。
[0003]目前市面上的手动充气式救生衣大多为一体式结构,当救生衣上出现破损时,高压气瓶释放的气体无法在救生衣的内部长久保存,导致落水人员的生命安全即使在穿上了救生衣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适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解决目前市面上的手动充气式救生衣大多为一体式结构,当救生衣上出现破损时,高压气瓶释放的气体无法在救生衣的内部长久保存,导致落水人员的生命安全即使在穿上了救生衣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适用性不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自动充气装置和控制气阀,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气囊室,所述气囊室内设置有多个柔性气囊,所述柔性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充气接口,所述气囊室的内底面设置有多个进气底座,所述的柔性气囊通过充气接口与进气底座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气阀位于两个柔性气囊之间,所述的控制气阀与进气底座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位于气囊室内底面下端,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与上方的进气底座通过软管连接。
[0006]所述的救生衣本体包括右开口的外包层和盖体,所述的盖体位于外包层右侧,所述盖体的上侧与外包层上侧一体连接,所述外包层靠近开口面的外壁上设置有粘扣,所述盖体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粘布,所述的盖体与外包层粘贴连接。
[0007]所述外包层的内部设置有夹心层,所述夹心层的上侧面与气囊室上侧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夹心层的左侧、右侧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粘布,所述气囊室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粘扣,所述的夹心层与气囊室粘贴连接。
[0008]所述夹心层对应进气底座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夹心层的右侧表面以通孔为中心设置有与柔性气囊底面相匹配的粘扣,所述柔性气囊的底部设置有粘布,所述的柔性气囊与夹心层粘贴连接。
[0009]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微型高压气瓶和快速充气阀,所述快速充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充气拉绳,所的述微型高压气瓶与快速充气阀的左侧管口连接,所述快速充气阀的上
方设置有出气接口,所述的快速充气阀通过出气接口与进气底座软管连接。
[0010]所述的控制气阀包括气阀座和控制杆,所述气阀座的底面与气囊室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气阀座和进气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导气接口,所述的气阀座通过导气接口与进气底座软管连接,所述的盖体与夹心层对应气阀座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的控制杆穿过盖体与夹心层的通孔与气阀座相连接,所述控制杆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手柄。
[0011]所述的气囊室内底面下端对应自动充气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置物袋,所述的置物袋内设置有备用高压气瓶和多个备用气囊,所述的备用气囊与柔性气囊的结构相同,所述的备用高压气瓶和微型高压气瓶的结构相同。
[0012]所述外包层的左侧设置有绑紧带组件。
[0013]所述盖体的正面左右对称设置有多个反光布。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由救生衣本体、自动充气装置和控制气阀组成,救生衣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气囊室,气囊室内设置有多个柔性气囊,多个柔性气囊充气可有效降低因救生衣破损给落水者生命安全带来的风险,提升适用性;
[0016](2)柔性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充气接口,气囊室的内底面设置有多个进气底座,柔性气囊通过充气接口与进气底座相连接,控制气阀位于两个柔性气囊之间,控制气阀与进气底座通过软管连接,自动充气装置位于气囊室内底面下端,自动充气装置与上方的进气底座通过软管连接,通过控制气阀可有效控制柔性气囊,使得落水者在救生衣充气状态时也可方便的更换柔性气囊,进一步提升适用性;
[0017](3)气囊室内底面下端对应自动充气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置物袋,置物袋内设置有备用高压气瓶和多个备用气囊,备用气囊可在救生衣严重破损漏气后用于替换,备用高压气瓶用于给替换气囊后的救生衣重新充气,有效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0]图2是被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气囊室的正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救生衣本体,2.自动充气装置,3.控制气阀,4.气囊室,5.柔性气囊,6.充气接口,7.进气底座,8.外包层,9.盖体,10.夹心层,11.微型高压气瓶,12.快速充气阀,13.充气拉绳,14.气阀座,15.控制杆,16.旋转手柄,17.置物袋,18.绑紧带组件,19.反光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自动充气装置2和控制气阀3,救生衣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气囊室4,气囊室4内设置有多个柔性气囊5,多个柔性气囊5充气可有效降低因救生衣破损给落水者生命安全带来的风险,提升适用
性。
[002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落水者在救生衣充气状态时也可更换柔性气囊,进一步提升适用性,柔性气囊5的底部设置有充气接口6,气囊室4的内底面设置有多个进气底座7,柔性气囊5通过充气接口6与进气底座7相连接,控制气阀3位于两个柔性气囊5之间,控制气阀3与进气底座7通过软管连接,自动充气装置2位于气囊室4内底面下端,自动充气装置2与上方的进气底座7通过软管连接。
[0027]实施例:如图3所示,当发现柔性气囊5漏气时,旋转柔性气囊5两侧的控制气阀3,隔断破损的柔性气囊5与两端完好柔性气囊5之间的气体流通,然后打开置物袋17,取出备用气囊,将破损的柔性气囊5从进气底座7上取下,将备用气囊安装于进气底座7上,然后再旋开两侧的控制气阀3即可。
[0028]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柔性气囊5受外力冲击破损,同时方便柔性气囊5的更换,救生衣本体1包括右开口的外包层8和盖体9,盖体9位于外包层8右侧,盖体9的上侧与外包层8上侧一体连接,外包层8靠近开口面的外壁上设置有粘扣,盖体9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粘布,盖体9与外包层8粘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自动充气装置(2)和控制气阀(3),其特征是:所述救生衣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气囊室(4),所述气囊室(4)内设置有多个柔性气囊(5),所述柔性气囊(5)的底部设置有充气接口(6),所述气囊室(4)的内底面设置有多个进气底座(7),所述的柔性气囊(5)通过充气接口(6)与进气底座(7)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气阀(3)位于两个柔性气囊(5)之间,所述的控制气阀(3)与进气底座(7)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2)位于气囊室(4)内底面下端,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2)与上方的进气底座(7)通过软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其特征是:所述的救生衣本体(1)包括右开口的外包层(8)和盖体(9),所述的盖体(9)位于外包层(8)右侧,所述盖体(9)的上侧与外包层(8)上侧一体连接,所述外包层(8)靠近开口面的外壁上设置有粘扣,所述盖体(9)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粘布,所述的盖体(9)与外包层(8)粘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其特征是:所述外包层(8)的内部设置有夹心层(10),所述夹心层(10)的上侧面与气囊室(4)上侧内壁一体连接,所述夹心层(10)的左侧、右侧和下表面均设置有粘布,所述气囊室(4)的内壁对应设置有粘扣,所述的夹心层(10)与气囊室(4)粘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充气式救生衣,其特征是:所述夹心层(10)对应进气底座(7)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夹心层(10)的右侧表面以通孔为中心设置有与柔性气囊(5)底面相匹配的粘扣,所述柔性气囊(5)的底部设置有粘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华朱相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火星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