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志浩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99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包括防撞缓冲模块、可深入门缝的固定结构以及两者的连接部。其特点在于防撞条的固定结构以车门缝隙为支点,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闭合车门时卡在车门与车体的缝隙之间,使防撞条固定在车身一侧,完成铺设。防止邻近车辆开车门时对使用本品的车辆造成剐蹭与碰撞,有效保护车身安全,减少邻里矛盾纠纷,减少用户的损失和麻烦。少用户的损失和麻烦。少用户的损失和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易拆装的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主要特点在于防撞条的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因停车位狭窄导致开车门时剐蹭相邻车辆的现象越来越多,造成不必要的车辆损失及矛盾纠纷。鉴于此许多车主考虑防撞条的使用,但市场已有的产品大概有以下几种问题:1、使用胶黏贴的,容易剥落且对车漆造成损害,无法重复使用。2、使用磁铁吸附的,易划伤车漆表面且不够牢固,更无法应用于铝制车门。根据专利技术人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市场上95%以上新款车型具有几乎相同的车门框架结构,以此可以设计一类普适性极高的防撞条固定结构,并提出这种全新的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便携式易拆装的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尤其是防撞条的固定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这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以下简称防撞条)分为三部分:一、防撞缓冲模块(以下简称防撞模块);二、固定结构,在车门闭合时置于车门与车体之间缝隙的软质、弹性材料(如硅胶塑料等),利用车门与车体卡在门板边缘成为防撞条支点;三、连接防撞模块与固定结构的连接部(以下简称连接部),连接部一般为独立连接机构,如图3所示,也可简化部件与固定结构或防撞模块为一体,如图9里旋转折叠式防撞条18、19和伸缩式防撞条20、21所示。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结构在关闭车门时置于车门与车体之间的缝隙,嵌入门缝呈块状、长条状、或倒钩状等契合缝隙内的形状,为增加安装牢固度,固定结构的表面带有多种样式的纹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表面形态:平整、锯齿、波纹、倒刺、凸起、隆起及尾部卡钩等防盗及加固措施,如图6、图7、图8所示,以确保固定结构能够适配不同车型并稳固卡在车门与车体间的缝隙中。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为弹性材料制成,隆起一定高度以抵抗邻近车辆造成的剐蹭与碰撞,对于撞击力具有一定化解能力。
[0007]进一步地,防撞模块靠近车体的一侧具有类似海绵孔状结构的材料,以保护漆面。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为了适应不同车型及防御区域不同,具有不同的变体形态,如防撞模块具有不同的长宽厚度及形状,并带有多种颜色样式的喷涂方案。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条通过伸缩延长、折叠延长、旋转延长等方式(如图1、图2、图9所示)扩大车身防碰撞范围,同时提高操作便捷性,只需一条即可保护车身一侧。
[0010]进一步地,防撞模块也可做成一边长,一边短的样式以满足微型车、双门车等不同车型用户的需求,如图9中19、20方案所示。
[0011]进一步地,防撞模块靠车体一侧的两端头部,增加小面积软质磁性材料用以辅助防撞条的摆放使停放车辆更加美观。
[0012]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专利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便携式易拆装防撞条,平时折叠、伸缩、旋转折叠收纳于更小的空间,使用时只需拿出打开使其延长,安装,即可实现保护两个车门,完整一侧的效果。
[0014]2、本便携式易拆装防撞条不依赖磁性吸附材料,所以不用做到完全贴合车体表面,有效减少车漆与防撞条的摩擦接触。
[0015]3、本便携式易拆装防撞条无需使用磁性吸附材料,所以不用担心铝制车门用户无法使用的难题。
[0016]4、无需黏贴,安装快速简单,不留残胶,在宽裕的停车场可以不用,在狭窄的停车位想用就用,有效抵御相邻车辆的擦碰与撞击。
[0017]5、车侧一整条防撞条,可做车身同款颜色,也可做个性样式喷涂,保证停放车辆美观整体性强,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折叠型防撞条侧视图以及打开动作。
[0019]图2为折叠型防撞条侧视图闭合形态及动作。
[0020]图3为折叠型防撞条连接部零部件拆分解剖图。
[0021]图4为折叠型防撞条连接部顶视图。
[0022]图5为折叠型防撞条连接部底视图。
[0023]图6为折叠型防撞条使用过程中与车体的关系局部细节图。
[0024]图7为折叠型防撞条使用过程中局部细节图,其中固定结构形态的另一种方案。
[0025]图8为这种便捷式防撞条中固定结构形态的多种变化方案示意图。
[0026]图9为这种便捷式防撞条中因连接部设计不同而产生多种不同变化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特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不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可加以修饰、置换、组合、分离及设计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案例。
[0028]具体实施方案一:折叠型防撞条。
[0029]一种以折叠形态进行便携存放的防撞条应用方法之一,如图1与图2 所示,可进行打开与闭合动作,分别由固定结构1,连接部2,防撞模块3三部分组成。
[0030]如图3折叠型防撞条连接部零部件解剖图所示,中央为连接部2,呈倒置的杯状物,顶端有通过孔5,固定结构1由此穿出,下半部分圆盘物留在连接部2内部,作为可转动的活动元件。
[0031]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所示,中央连接部2两边各有一根横置轴6,插入防撞模块3的连接孔11,使防撞模块3具备折叠开合动作,而当打开至极点时会被“杯沿8”阻挡,防止开合过度。
[003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连接部2内部有螺纹结构7,将压紧塞4拧入连接部2中,拧到底时,压紧塞的底部9即可施压固定结构1的下部圆盘部件,实现压紧作用,使防撞条整体不能上下摆动,拧松,即可恢复水平调整功能,使停放车辆更加美观。
[0033]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5所示,防撞模块3靠近连接部2的区域为凹槽12,收纳合并时会将连接部2乃至固定结构1藏匿其中,实现更好的美观度。
[0034]如图1所示打开即可将固定结构1在关门时置于车门缝隙,如图6、图7所示,完全关闭车门即完成安装。
[0035]优选地,如图7所示,固定结构1的一种变形体,采用更长的软质弹性条状物13,由车门与车体B柱挤压固定,更加牢靠。
[0036]优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1的各种变化示意图,连接部2中内置可活动的圆盘凸状部件14连接固定模块1,以提高量产效率,还可避免连接部2直接摩擦车体。
[0037]优选地,如图8所示,倒钩形态的防撞条固定结构15。
[0038]优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表面带有倒刺的固定结构形态16。
[0039]优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表面带有锯齿的固定结构形态17。
[0040]实施方案二:旋转折叠型防撞条。
[0041]如图9中的旋转折叠式防撞条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包含以下三个部分:防撞模块、固定结构、连接防撞模块与固定结构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在车门闭合时置于车门与车体之间缝隙,卡住成为防撞条固定支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条,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为契合车门与车体之间缝隙的软质弹性块状物,或长条状或呈倒钩形态,固定结构的表面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表面形态:平整、锯齿、倒刺、波浪、凸起、隆起,尾部有倒钩等防盗及加强固定措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卢志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