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志浩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61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易拆装的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的解决方案,包括防撞缓冲模块,深入门缝的固定结构以及两者的连接机构。固定结构为软质弹性材料(如硅胶)与防撞模块呈近90度角,使用时需将固定机构在关车门同时塞入门缝通过车门与车体的咬合力挤压固定在车身一侧,即可将整个防撞条固定在车侧,防止停车后相邻车辆开关门时对使用本品的车辆造成的剐蹭与碰撞,有效保护车身安全,减少用户损失。损失。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易拆装的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尤其涉及防撞条本体与车身的固定方法解决方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保有车辆越来越多,因为狭窄的停车位越来越多的出现相邻车辆碰撞车门/车身的现象,造成车辆损失及车主不良心理感受不言而喻。鉴于此许多车主会考虑防撞条的使用,但市场已有的产品大概有以下几种问题:1、使用胶黏贴的,容易剥落且对车漆造成伤害,无法重复使用等。2、使用磁铁吸附的,拆装过程容易对车漆造成不良影响,且由于紧密贴合车漆容易与灰尘造成划伤表面的现象,同时无法适用于铝制车门的车辆。根据专利技术人在生活中的留心观察发现,市场上95%以上新款车型具有几乎相同的车门框架结构,以此可以设计一种适用性极高的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固定装置,于是提出这种全新的便携式易拆装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便携式易拆装的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以下简称防撞条),并提供一种防擦条本体与车身之间的固定解决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这种便携式易拆装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解决方案(以下简称防撞条)分为三部分:一、防撞缓冲模块(以下简称防撞模块),二、固定结构,为夹在车门闭合状态时车门与车体之间缝隙的软质弹性材料(如硅胶),三、防撞模块与固定结构之间的连接机构。固定结构通过车门与车体的咬合力挤压将防撞模块固定在车身一侧。如图6、图7所示。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于车门与车体之间缝隙的固定结构为贴合车门与车框的长条形态,具有平整、锯齿、波浪、倒刺、凸起,隆起、尾部有倒钩等一系列防盗及加强固定措施。如如图6、图7、图8所示。当固定结构受到车门挤压时能够稳固的卡在车门缝隙中。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为弹性材料制成,隆起一定高度以抵抗邻近车辆造成的剐蹭与碰撞,对于撞击力具有一定化解能力。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靠近车门的一侧粘有类似海绵孔状结构的材料,以降低与灰尘摩擦划伤车体漆面可能性。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为了适应不同车型及防御区域不同,具有不同的变体形态,如防撞模块具有不同的长宽厚度及形状,并带有多种颜色样式的喷涂方案。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通过连接机构设计具有且不限于伸缩延长、折叠延长、旋转延长等方式(如图1、图2、图9所示)以扩大车身防碰撞范围。同时大大提高全车操作便捷性,一侧只需一条即可防御两个车门的长度范围。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撞模块也可做成固定长度,或一边长,一边短的折叠/伸缩
结构以满足小型车、双门车等用户需求,如图9中方案18、19所示。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装模块的两端头部,可增加小面积软质磁性材料用以辅助防撞条摆放位置使车辆停放更加美观。
[0012]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便携式易拆装防撞条,平时折叠/伸缩/旋转收纳于更小的空间,使用时只需拿出打开使其延长,关门时夹于车门夹缝,即可实现保护两个车门,完整一侧的优秀效果。
[0014]2、本便携式易拆装防撞条不依赖于磁性吸附材料,所以不用做到完全贴合车体表面,有效减少车身与防撞条的摩擦,从而不会或减少对车漆产生不良影响。
[0015]3、本便携式易拆装防撞条无需使用磁性吸附材料,所以不用担心铝制车门用户无法使用的难题。
[0016]4、无需黏贴,安装快速简单,不留残胶,在宽裕的停车场可以不用,在狭窄的停车位想用就用,有效抵御相邻车辆的擦碰与撞击。
[0017]5、车侧一整条防撞条,可做车身同款颜色,也可做个性样式喷涂,保证停放车辆美观整体性强,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折叠型防撞条侧视图以及打开动作。
[0019]图2为折叠型防撞条侧视图闭合形态及动作。
[0020]图3为折叠型防撞条连接机构零部件拆分解剖图。
[0021]图4为折叠型防撞条连接机构顶视图。
[0022]图5为折叠型防撞条连接机构底视图。
[0023]图6为折叠型防撞条使用过程中与车体的关系局部细节图。
[0024]图7为折叠型防撞条使用过程中局部细节图,其中固定结构形态的另一种方案。
[0025]图8为这种便捷式防撞条中固定结构形态的多种变化方案示意图。
[0026]图9为这种便捷式防撞条中因连接机构设计不同而产生多种不同变化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特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不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可加以修饰、置换、组合、分离及设计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案例。
[0028]具体实施方案一:折叠型防撞条。
[0029]一种以折叠形态进行便携存放的防撞条应用方法之一,如图1与图2所示,可进行打开与闭合动作,分别由固定结构1,连接机构2,防撞模块三部分组成。
[0030]如图3折叠型防撞条连接机构零部件解剖图所示,中央为连接机构2,呈倒置的杯状物,顶端有通过孔5,固定结构1由此穿出,下半部分圆盘物留在连接机构2内部,作为可旋转的连接部件。
[0031]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所示,中央连接机构2两边各有一根横置圆柱体6,作为防
撞模块3(右侧同样结构不再标注)的连接部件,插入防撞模块的圆孔11环扣相连,使防撞模块3具备闭合折叠动作,而当打开至极点时会被“杯沿8”阻挡,防止开合过度。
[003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连接机构2内部有螺纹结构7,将压紧塞4拧入连接机构2中,压紧塞的底部9即可施压固定结构1的圆盘部件,实现防撞条安装在车侧时,可进行上下摆动调整水平度,使车辆更加美观。
[0033]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5所示,防撞模块3靠近连接端内部为空心状12,合并时会将连接机构2乃至固定结构1藏匿其中,实现更好的收纳美观度。
[0034]如图1所示打开即可将固定结构1在关门时夹入车门缝隙,如图6所示。
[0035]优选地,如图7所示,固定结构1的一种变形体,采用更长的软质弹性块状物13,由车前门与车体B柱挤压固定,更加牢靠。
[0036]优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1的各种变化示意图,连接模块2中内置可活动的圆盘凸状部件14黏连固定模块1,以实现更好的工业生产小伙,以及防撞条更加平顺的上下摆动调整水平度。
[0037]优选地,如图8所示,双门微型车用无伸长形态的防撞条固定结构15,带倒钩形态。
[0038]优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受力表面带有倒刺的固定结构形态16。
[0039]优选地,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易拆装车身防擦条/车门防撞条解决方案(以下简称防撞条),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三个部分:一、防撞缓冲模块(以下简称防撞模块),二、固定结构,三、防撞模块与固定结构之间的连接机构,其中固定结构为车门闭合状态时夹在车门与车门或车门与车体之间缝隙的软质弹性材料(如硅胶),固定结构通过车门与车体的咬合力挤压将防撞模块固定在车身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条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为契合车门与车体之间的软质弹性块状物,或长条状或呈倒钩形态,固定结构被施压的两面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表面形态:平整、锯齿、倒刺、波浪、凸起、隆起,尾部有倒钩等防盗及加强固定措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条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防撞模块为弹性材料制成,隆起一定高度以抵抗旁边车辆造成的剐蹭与碰撞,对于撞击力具有一定化解能力,防撞模块靠近车门的一侧粘有类似海绵孔状结构的材料,以降低防撞条与灰尘摩擦划伤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卢志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