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59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箱。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箱,包括前壳、后壳以及操作面板;前壳和后壳螺接固定并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操作面板的容纳腔,前壳上设置有用于暴露操作面板的操作区域的开口;前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后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另外一个,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内。在本申请中,前壳与后壳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以及螺接固定两种装配方式实现前壳与后壳的连接,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减小了螺钉的总数,在安装过程中,定位柱先部分置入定位孔内,初步定位好之后,通过螺接固定,使得定位柱在定位孔内安装到位,装配过程简单,大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且保证了装配的牢固性。装配的牢固性。装配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电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操作箱。

技术介绍

[0002]电控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操作箱是电控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用户通过操作箱向设备发出指令进而使得设备作出相应的动作。
[0003]相关技术中,操作箱包括前壳、后壳以及操作面板,前壳与后壳紧固连接并限定用于安装操作面板的容纳腔,在前壳上还设置有操作口,该操作口将操作面板的操作面暴露在外,以便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操作面板来向设备发出指令以控制设备执行目标动作。
[0004]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需要更优异的人机交互性能,使得操作面板的尺寸不断的变大,这就导致操作面板的安装需要使用更多的螺钉,装配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箱,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或者其他潜在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箱,包括前壳、后壳以及操作面板;前壳和后壳螺接固定并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操作面板的容纳腔,前壳上设置有用于暴露操作面板的操作区域的开口;前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后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另外一个,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内。
[000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前壳的后端面设置有柱状结构,定位孔设置在柱状结构内并沿柱状结构的轴线延伸;或者,前壳的后端面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设置在后壳的前端面。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柱状结构,并将定位孔设置在柱状结构内,沿柱状结构的轴线延伸,使得定位柱可插接于定位孔内,保证定位孔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插接配合结构整体的牢固性,定位柱与定位孔的插接配合,既可以实现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具备有导向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直接设置在前壳的后端面,在装配过程中,定位柱直接插接在前壳后端面设置的定位孔内,结构简单,由于不单独设置专门的用于形成定位孔的承接结构,因此使得操作箱的整体质量减轻。
[0008]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将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关系设置为过盈配合,便于增强连接的牢固性。
[0009]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孔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定位柱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0]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孔的孔径从开口到底面逐渐减小;定位柱的直径从定位柱的尾部到头部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将定位孔设置定位孔的孔径从开口到底面逐渐减小;定位柱的直径从定位柱的尾部到头部逐渐减小,便于实现定位柱在初始定位时,可顺利将定位柱的头部置入定位孔内,随着螺接固定,促使定位柱全部置入定位孔内,也即安装到位,此时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进而便于初始定位,同时在安装后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001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前壳上设置有多个凸柱,多个凸柱沿着前壳的边缘间隔设置,
每个凸柱内均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后壳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均与一个螺纹孔对应;螺纹紧固件穿过后壳设置的通孔并与前壳设置的螺纹孔螺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前壳上设置有多个凸柱,多个凸柱沿着前壳的边缘间隔设置,每个凸柱内均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后壳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均与一个螺纹孔对应;螺纹紧固件穿过后壳设置的通孔并与前壳设置的螺纹孔螺接固定;在装配过程中,将螺纹紧固件穿过后壳设置的通孔并与前壳设置的螺纹孔螺接固定。将螺纹孔设置在凸柱上,保证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稳定性,相比将螺纹孔直接设置在前壳上,专门设置凸柱,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适宜的螺纹旋合长度,若将螺纹孔设置在前壳上,则当需要较大的螺纹旋合长度时,需要将整体前壳的厚度增加,相对增加整个前壳的重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凸柱用于开设螺纹孔,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选用不同的凸柱的长度,进而选用适宜的螺纹旋合长度,结构简单,且重量较轻。
[001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后壳上设置有多个凸台,每个凸台均设置有一个通孔;每个凸台的前端面均与其对应的凸柱的后端面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后壳上设置有多个凸台,每个凸台均设置有一个通孔;每个凸台的前端面均与其对应的凸柱的后端面抵接。在装配时,将螺纹紧固件穿过凸台上的通孔,并与凸柱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使得每个凸台的前端面均与其对应的凸柱的后端面抵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且便于用户根据凸台的前端面均与其对应的凸柱的后端面之间是否抵接,来判断螺纹紧固件是否达到紧固连接。
[001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后壳包括主体部以及前边框,主体部的边缘紧固安装有前边框,凸台以及定位柱设置在前边框的前端面;通孔的轴线与定位柱的轴线平行。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前边框用于承接凸台以及定位柱,且通孔的轴线与定位柱的轴线平行,便于在安装过程中,顺利地将定位柱与定位孔对位,将螺钉贯穿通孔并与螺纹孔连接,便于实现安装以及对位,便于操作,提高装配效率。
[0014]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大端位于台阶孔的小端的后侧。需要说明的是,将通孔设置为台阶孔,且将台阶孔的大端位于台阶孔的小端的后侧,在装配过程中,将螺纹紧固件从台阶孔的大端安装,贯穿通孔与螺纹孔连接,并使得螺纹紧固件的端盖抵接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且陷入台阶孔内,对螺纹紧固件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凸出在后壳的表面,引起碰撞导致松脱。
[0015]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柱与凸台沿着边框的边缘交替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柱与凸台沿着边框的边缘交替设置,也即在每个螺纹连接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定位柱与定位孔的定位配合连接,保证螺纹连接的准确对位。同时,将定位柱与凸台交替设置,也即在前壳与后壳的连接过程中,一半采用螺纹连接,一半采用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连接,大大降低螺纹配合的数量,在保证连接牢固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装配的效率。
[00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箱,包括前壳、后壳以及操作面板;前壳和后壳螺接固定并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操作面板的容纳腔,前壳上设置有用于暴露操作面板的操作区域的开口;前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后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另外一个,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内。在本申请中,前壳与后壳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以及螺接固定两种装配方式实现前壳与后壳的连接,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减小了螺钉的总数,在安装过程中,定位柱先部分置入定位孔内,初步定位好之后,通过螺接固定,使得定位柱在定位孔内安装到位,装配过程简单,大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且保证了装配的牢固性。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001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箱在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箱在第二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操作箱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IV处放大图;
[0023]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以及操作面板;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螺接固定并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操作面板的容纳腔,所述前壳上设置有用于暴露所述操作面板的操作区域的开口;所述前壳设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所述后壳设置有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中的另外一个,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后端面设置有柱状结构,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柱状结构内并沿所述柱状结构的轴线延伸;或者,所述前壳的后端面设置有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后壳的前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圆形,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为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从开口到底面逐渐减小;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从所述定位柱的尾部到头部逐渐减小。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兵张国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