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17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属于成型工装技术领域,包括上胎具和下胎具,所述上胎具位下胎具的上方,所述下胎具包括转轴、轴套、立板、加强板、封板和底板,所述转轴的两端与立板套设连接,中端与轴套套设连接,所述封板通过螺栓将转轴和立板固定,所述立板之间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和立板均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长大型材的多次成形,便于周转,通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反变形量可通过进给距离进行调整,易于操作。易于操作。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形工装,尤其涉及一种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其属于成形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具有可挤压性、可塑性、易加工性、轻量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鹅颈式半挂车大梁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的步骤一般是成形处理然后通过焊接得到想要的形状,然后再进行成形处理,通过胎具可以完成上述步骤,现有的胎具不适用于长大型材的多次成形,周转困难,并且现有的胎具通用性差,针对不同的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需制作不同的附形胎具,在成形过程中反变形量不易掌握,需多次调整胎具,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包括上胎具和下胎具,所述上胎具位下胎具的上方,所述下胎具包括转轴、轴套、立板、加强板、封板和底板,所述转轴的两端与立板套设连接,中端与轴套套设连接,所述封板通过螺栓将转轴和立板固定,所述立板之间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和立板均固定连接在底板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下胎具的个数为两个。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下胎具间隔放置,两个下胎具之间留有一定空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胎具位于两个下胎具之间的空间上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胎具为钢材质。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适用于长大型材的多次成形,便于周转;(2)本技术通用性强;(3)本技术工作过程中,反变形量可通过进给距离进行调整,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3]在图中,1、上胎具;2、下胎具;3、转轴;4、轴套;5、立板;6、加强板;7、封板;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5]一种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包括上胎具1和下胎具2,所述上胎具1位于
下胎具2的上方,所述下胎具2包括转轴3、轴套4、立板5、加强板6、封板7和底板8,所述转轴3的两端与立板5套设连接,中端与轴套4套设连接,所述封板7通过螺栓将转轴3和立板5固定,所述立板5之间通过加强板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6和立板5均固定连接在底板8上。
[0016]所述的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所述下胎具2的个数为两个,所述两个下胎具2间隔放置,两个下胎具2之间留有一定空间,所述上胎具1位于两个下胎具2之间的空间上方,所述上胎具1为钢材质。
[001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将型材放在两个下胎具2之上,上胎具1从上下落,从而使型材变形,通过调整两个下胎具2的距离,可以满足不同型材的成形半径。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大截面鹅颈大梁的成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胎具(1)和下胎具(2),所述上胎具(1)位于下胎具(2)的上方,所述下胎具(2)包括转轴(3)、轴套(4)、立板(5)、加强板(6)、封板(7)和底板(8),所述转轴(3)的两端与立板(5)套设连接,中端与轴套(4)套设连接,所述封板(7)通过螺栓将转轴(3)和立板(5)固定,所述立板(5)之间通过加强板(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6)和立板(5)均固定连接在底板(8)上。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裕琪赵贵志牟涛涛姚辉王宝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诺维科轻量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