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12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包括横梁、金属支架总成、堵盖;横梁为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次拉挤成型的一体成型中空长条结构,两端装有防护堵盖;金属支架总成包括左支架总成和右支架总成;左支架总成和右支架总成平行装配在所述横梁的同侧较大端面,包括支架和斜支撑;堵盖与横梁两端开口相匹配安装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非金属一道成型的防护横梁,比金属结构件减重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商用车后下部防护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连续长玻纤增强塑料成型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是商用车上的重要结构,可以对其他车辆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小型车辆与重型汽车追尾后发生钻撞。传统的后下部防护为金属材料加工成型, 自重较大,而且结构复杂,不利于重型汽车的轻量化;另外金属件需要涂装防腐,在涂层脱落后会生锈出现断裂,且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工序多,成本高。于是,针对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改进成为大家的研究对象,例如:
[0003]在第CN201720643042号专利中公开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是包括两侧的连接支架、防撞横梁本体,连接支架与防撞横梁本体固定连接,防撞横梁本体后面设有2

3层保护钢板,防撞横梁本体及每层保护钢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上安装有导柱,2

3层保护钢板通过导柱连接,导柱上套有碟簧,防撞横梁本体与第一层保护钢板之间及2

3层保护钢板之间通过碟簧支撑;该方案根据冲击来计算碟簧的弹力,实现多级缓冲,防止小车发生钻入碰撞,提高车辆间的碰撞相容性,避免恶性追尾事故的发生;只是该方案存在自重较大的问题,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工序多,其中金属件涂层脱落后会生锈出现断裂的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0004]在第CN201821724214.3号专利中,公开的一种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是由两个连接架、两块加强板和防护横梁组成;该方案针对重型汽车,虽能够减轻部分自重,但若要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减重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依然存在涂层脱落后会生锈出现断裂的问题。
[0005]鉴于上述,如何优化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在减重的同时提升防护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减重超50%并且防护性能更优、使用寿命延长并且加工成本更低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
[000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上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包括非金属材料横梁、金属支架总成、堵盖;所述横梁为采用连续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一次拉挤成型的一体成型中空长条结构;所述金属支架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架总成和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左支架总成和右支架总成平行装配在所述横梁的同侧较大端面,包括支架和斜支撑;所述堵盖与所述横梁的两端相匹配安装配合。
[0009]所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其中:所述支架总成与所述横梁为一体式结构。
[0010]所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其中:所述支架总成为金属支架总成;所述支架呈大致
翼状结构,通过装配部与所述横梁相互垂直装配固定;所述装配部自所述支架的端部向所述对侧支架方向弯折伸出;所述斜支撑一端连接所述横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的相对另一侧。
[0011]所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其中:所述金属支架总成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
[0012]所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其中:所述堵盖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所述堵盖罩在所述横梁外部,采用包覆式方式,再用螺钉锁紧。所述堵盖与所述横梁采用内嵌方式连接,二者过盈装配。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的防护由于采用非金属成型的防护横梁,比目前装车采用的金属结构件减重50

60%;而且防护横梁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只会逐渐出现裂纹,不会因为成型应力残余而引起产品在使用中突然断裂等损坏,同时有抗光防腐老化性能,延长了整个后下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因防护横梁为塑料制品,硬度比金属低,具有塑料件共有的弹性变形特性,在受外力撞击时能发生较大变形而不损坏,同时由于变形会对人身减少损害,从而提升防护性能;非金属成型的防护横梁只有拉挤成型一道成型工序, 相比较金属构件显著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商用车后下部防护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商用车后下部防护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商用车后下部防护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商用车后下部防护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包括横梁1、支架总成2、堵盖3,
[0020]横梁1为采用连续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一次拉挤成型的一体成型长条中空结构,材料密度为金属的1/4,可以是具有贯通两端开口的通孔,或者是中部具有条形孔以起缓冲作用;横梁1的横截面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等结构,本实施例中为长方形结构,具有一对较大端面和相应的一对较小端面。
[0021]支架总成2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架总成21和右支架总成22;左支架总成21和右支架总成22平行设置在横梁1的同侧较大端面;支架总成2可以是与横梁1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金属支架结构;
[0022]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支架总成,下面以支架总成为金属支架总成时的左支架总成21为例说明其具体结构:左支架总成21包括支架211和斜支撑212;其中支架211呈大致翼状结构,与横梁1相互垂直设置,通过装配部213与横梁1装配固定;装配部213自支架211的端部向右支架总成22方向弯折伸出;斜支撑212一端连接横梁1,另一端连接支架211的相对另一侧;右支架总成22与左支架总成21相匹配对应。
[0023]金属支架总成2与横梁1可以采用螺栓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双面胶粘接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铆接方式连接,或它们的组合方式。
[0024]堵盖3与横梁1两端开口相匹配安装配合,堵盖3与横梁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也可以采用过盈装配方式连接;比如:堵盖3罩在横梁1外部,采用包覆式方式,再用螺钉锁紧,堵盖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加工。(2)堵盖与横梁采用内嵌方式连接,二者过盈装配,堵盖的过盈部分嵌入横梁的中空部分,过盈装配确保堵盖在使用中不脱落
[0025]横梁1通过与金属支架2组成后下防护装置在车辆后下部,实现其防护功能。
[0026]连续长玻纤增强塑料成型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可以将其拆分成横梁、金属支架,但是不管二者是否拆分,都是本专利的要求的一部分
[0027]所述防护横梁3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次拉挤成型,横梁3的材料密度小,仅为金属的1/4,可以减重50%以上,有利于整车减重而节约燃油,一次成型,加工工序少,不涂装,不生锈,产品成本为原金属制品的80%左右。
[0028]本技术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具有以下优点:
[0029]1、减重:采用连续长玻纤增强塑料成型的非金属成型下防护,比目前装车采用的金属结构件减重50

60%;
[0030]2、降低加工成本:本产品只有一道成型工序:拉挤成型,而金属结构件需要经过冲压—折弯
‑‑‑
去毛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包括横梁、左右支架总成、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采用连续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一次拉挤成型的一体成型中空长条结构;所述支架总成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架总成和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左支架总成和右支架总成平行设置在所述横梁的同侧较大端面,包括支架和斜支撑;所述堵盖与所述横梁的两端相匹配安装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总成与所述横梁为一体式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总成为金属支架总成;所述支架呈大致翼状结构,通过装配部与所述横梁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锐邓小红张涛朱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涛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