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726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具体涉及水上救生工具领域,包括救生船本体、超声波模块、电源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语音识别模块,所述救生船本体采用U型结构设计,且救生船本体的尾部采用圆柱形结构设计,该尾部的内部安装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的内部安装有推进器,所述救生船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信号转换器,所述救生船本体的顶部位于控制器的前侧安装有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人体红外感应或者落水者所发出的求救信号定位落水者位置,靠近落水者时弹出安全气囊,对落水者实施救援,可自动避开障碍物,智能化程度较高。智能化程度较高。智能化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上救生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调查各大水上景区,水库每年都有溺水身亡的事件发生,现实中大量案例表明,泳池边的专业救生员通常只能在溺水发生30

40秒才观察到溺水事件,而且观测到的几率也只有60%,更多的溺水者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对于河流、水库等一些户外场所常常因为施救者不懂正确的施救方法以及没有可以操控的救生设备而使溺水者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悲剧的发生。
[0003]传统救生圈只有漂浮功能,不具有动力装置,只有当救援人员将救生圈抛投在落水者附近时才可发挥作用,且在抛投时易受风速、水速的影响,出现抛投不准的问题,在营救落水者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救援效率较低。所以一款智能、高效、准确的救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通过xx,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包括救生船本体、超声波模块、电源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语音识别模块,所述救生船本体采用U型结构设计,且救生船本体的尾部采用圆柱形结构设计,该尾部的内部安装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的内部安装有推进器,所述救生船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信号转换器,所述救生船本体的顶部位于控制器的前侧安装有报警器,所述超声波模块包括安装在报警器的前侧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在控制器两侧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一侧的红外传感器,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具体为一种设置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另一侧的语音识别器,所述救生船本体的顶部靠近两个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船体把手,所述救生船本体的前端部设置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气囊,所述救生船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安全气囊充气的气泵,所述电源模块具体为一种安装在靠近动力部前侧部分的蓄电池。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进器包括安装在动力部内部的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端部靠近救生船本体的尾部位置处连接有螺旋桨,且动力部的内部对应防水隔板所在的外部连接有用于防水的防水隔板。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船体把手的两端部与救生船本体的顶部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救生船本体上的信号转换器通过蓝牙信号或红外信号与外部手机终端控制连接。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整体为U型结构,且安全气囊的两外侧壁均设置有气囊把手。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救生船本体的顶部对应蓄电池和控制器的外部均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的顶部连接有防水密封盖。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救生船本体的尾端位于动力部的后侧位置处连接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为金属网状结构,且防护网的四个边角处与救生船本体的尾端部边缘之间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设计的救生船本体采用上下对称的设计方法,这样使得救生船本体在遭遇风浪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船体倾覆后,仍然能够继续正常工作,克服了传统救生船翻滚后不能正常工作的弊端,独特的圆润艇体设计,有效的解决了撞水面的阻力,使船体能轻松在3

4级风浪情况下沿遥控路线行驶,整体呈现流线型,重心稳,符合优化流体力学机身设计;
[0014]2、救生船本体前方设计有一个U型凹槽,安全气囊存放于U型凹槽中,当到达溺水者附近时,救生船本体弹出安全气囊,增加救生船浮力,采用气囊的设计极大的缩减了救生设备的体积从而提高救援速度及避障能力,救生气囊把手位于U型对称设计的两侧,扶搭载方便,便于溺水者抓住气囊,安全性更高,救生船本体尾部呈圆柱状结构设置,内部安装有两个螺旋桨推进器,救生船本体上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船体把手,方便落水者抓取,推进器为螺旋桨推进器,且推进器外侧安装有防护网,可防止异物缠绕,设置的控制器上的信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手机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控制推进器工作;
[0015]3、本救生船本体增加了人体红外感应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超声波模块和报警器,当有人落水时,救生船本体可通过人体红外感应或者落水者所发出的求救信号定位落水者的位置,并且可以迅速行驶到落水者旁边,瞬间弹出安全气囊,使溺水者获救,救生船本体还可以通过岸上人员操作手机终端远程控制救生船本体运动实现对落水者的施救,报警器用于当救生船识别到溺水者时可及时向周围环境发出报警信号使得附近人员能及时发现落水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溺水者发现不及时的问题,位于救生船本体两侧和前方的超声波传感器,根据声波发射和接受的时间差计算每个超声波模块到障碍物的距离,采用“三点定位算法”对障碍物的位置进行确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安全气囊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动力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图。
[0020]附图标记为:1、救生船本体;2、动力部;3、防护网;4、马达;5、防水隔板;6、螺旋桨;7、蓄电池;8、船体把手;9、U型凹槽;10、安全气囊;11、气囊把手;12、控制器;13、报警器;1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5、红外传感器;16、语音识别器;17、第二超声波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包括救生船本体1、超声波模块、电源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语音识别模块,救生船本体1采用U型结构设计,且救生船本体1的尾部采用圆柱形结构设计,该尾部的内部安装有动力部2,动力部2的内部安装有推进器,救生船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上设置有信号转换器,救生船本体1的顶部位于控制器12的前侧安装有报警器13,超声波模块包括安装在报警器13的前侧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4和设置在控制器12两侧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7,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4一侧的红外传感器15,语音识别模块具体为一种设置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4另一侧的语音识别器16,救生船本体1的顶部靠近两个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7的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船体把手8,救生船本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U型凹槽9,U型凹槽9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气囊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船本体(1)、超声波模块、电源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和语音识别模块,所述救生船本体(1)采用U型结构设计,且救生船本体(1)的尾部采用圆柱形结构设计,该尾部的内部安装有动力部(2),所述动力部(2)的内部安装有推进器,所述救生船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上设置有信号转换器,所述救生船本体(1)的顶部位于控制器(12)的前侧安装有报警器(13),所述超声波模块包括安装在报警器(13)的前侧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4)和设置在控制器(12)两侧的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7),所述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包括设置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4)一侧的红外传感器(15),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具体为一种设置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4)另一侧的语音识别器(16),所述救生船本体(1)的顶部靠近两个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7)的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船体把手(8),所述救生船本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U型凹槽(9),所述U型凹槽(9)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气囊(10),所述救生船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安全气囊(10)充气的气泵,所述电源模块具体为一种安装在靠近动力部(2)前侧部分的蓄电池(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英张月欣刘淼张健伟曹一帆张顺宝蔡子珩柳依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