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715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冷凝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包括框架,框架内设置有冷凝控制器、蒸发器总成、中间冷凝组件和用于输送冷凝液的冷凝器总成;冷凝控制器设置在框架内后端上方,冷凝器总成设置在冷凝控制器下侧,中间冷凝组件、冷凝器总成固定在框架内底部,中间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总成前侧,蒸发器总成设置架设在冷凝器总成和中间冷凝组件的上方;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冷凝液在冷凝器总成、中间冷凝组件及蒸发器总成之间循环流动;油气从进气口进入经蒸发器总成冷凝,冷凝后部分油气形成液态汽油,液态汽油从回油口流出,剩余油气从出气口流出,冷凝效果好,降低了加油站的油气浓度。浓度。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冷凝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油汽车数量众多,大车流量加油站产生大压力、大流量的高浓度油气,传统油气冷凝结构所能处理的单位体积内制冷油气效率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0003]低温度下冷凝液化大部分挥发性油气的难度较大,油气吸附系统的压力高,油气吸附系统使用寿命低,油气排放浓度高。现有的油气回收冷凝系统中各部件布局方式单一,冷凝管路的冷凝效率不高。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包括框架,框架内设置有冷凝控制器、蒸发器总成、中间冷凝组件和用于输送冷凝液的冷凝器总成;所述冷凝控制器设置在框架内后端上方,所述冷凝器总成设置在冷凝控制器下侧,所述中间冷凝组件、冷凝器总成固定在框架内底部,所述中间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总成前侧,所述蒸发器总成设置架设在冷凝器总成和中间冷凝组件的上方;框架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冷凝液在冷凝器总成、中间冷凝组件及蒸发器总成之间循环流动;油气从进气口进入经蒸发器总成冷凝,冷凝后部分油气形成液态汽油,液态汽油从回油口流出,剩余油气从出气口流出。
[0007]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总成包括内胆、间隔设置在内胆外的蒸发器壳体,内胆底部连接有回油管,内胆中设置有多个盘状管路,多个盘状管路上下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并行连接有进液管、回液管,内胆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回液管与中间冷凝组件连接,出气管、出气管分别与出气口、进气口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多个输入支口,每个输入支口与一个盘状管路的输入口连接,回液管上端设置有管路连接件,管路连接件为蓬蓬头结构,各个盘状管路的输处口与管路连接件上端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胆中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将内胆分隔成出气腔室、冷却腔室上下两部分,分隔片中间设置出气孔将出气腔室和冷却腔室连通,出气腔室与出气管连通。
[0010]进一步的,内胆中等间隔设置有三个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靠近内胆侧壁设置,其中两支撑立柱之间水平连接有多个支撑横杆,多个支撑横杆上下间隔设置,另一立柱与每个支撑横杆之间都水平连接有一个辅助支撑杆,所述支撑横杆、辅助支撑杆抵接在盘状管路下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总成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为输送冷凝液提供动力的三相异步电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冷凝组件包括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分离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所述储液器、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气液分离器从右向左依次并排并设置在冷凝器总成前侧,所述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分别设置在框架内左右两端。
[0013]进一步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并排并设置在储液器前侧,压缩机、油分离器分别设置在框架内左右两侧。
[0014]进一步的,框架内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设置在压缩机、油分离器的前侧并位于框架内底部前端,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压力控制器的上方、蒸发器总成的前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前、后、左、右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通风的通风开口。
[0016]有益效果:
[0017]1、通过并行设置盘状管路,大大提高了冷凝效率;
[0018]2、通过设置蓬蓬头状管路连接件对各个盘状管路进行联通,大大增加换热接触面积,提高冷凝效果;
[0019]3、冷凝控制器、蒸发器总成、中间冷凝组件和用于输送冷凝液的冷凝器总成合理布局,空间利用率高,冷凝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中蒸发器总成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中蒸发器总成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中蒸发器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油气回收冷凝系统中蒸发器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10、框架;120、防护挡板;200、蒸发器总成;210、内胆;220、蒸发器壳体;230、分隔片;240、盘状管路;251、出气管;252、进气管;261、回液管;262、管路连接件;270、进液管;280、回油管;291、支撑立柱;292、支撑横杆;293、辅助支撑杆;300、冷凝控制器;410、冷凝器总成;420、三相异步电机;431、气液分离器;432、热力膨胀阀;433、干燥过滤器;434、储液器;435、压缩机;436、油分离器;437、压力控制器;440、温度传感器;510、电缆口;520、出气口;530、进气口;540、回油口;550、防爆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创造。
[0031]如图1

9所示,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包括框架110,框架110内设置有冷凝控制器300、蒸发器总成200、中间冷凝组件和用于输送冷凝液的冷凝器总成410;所述冷凝控制器300设置在框架110内后端上方,所述冷凝器总成410设置在冷凝控制器300下侧,所述中间冷凝组件、冷凝器总成410固定在框架110内底部,所述中间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总成410前侧,所述蒸发器总成200设置架设在冷凝器总成410和中间冷凝组件的上方;框架110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530、出气口520和回油口540;冷凝液在冷凝器总成410、中间冷凝组件及蒸发器总成200之间循环流动;油气从进气口530进入经蒸发器总成200冷凝,冷凝后部分油气形成液态汽油,液态汽油从回油口540流出,剩余油气从出气口520流出。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10),框架(110)内设置有冷凝控制器(300)、蒸发器总成(200)、中间冷凝组件和用于输送冷凝液的冷凝器总成(410);所述冷凝控制器(300)设置在框架(110)内后端上方,所述冷凝器总成(410)设置在冷凝控制器(300)下侧,所述中间冷凝组件、冷凝器总成(410)固定在框架(110)内底部,所述中间冷凝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总成(410)前侧,所述蒸发器总成(200)设置架设在冷凝器总成(410)和中间冷凝组件的上方;框架(110)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530)、出气口(520)和回油口(540);冷凝液在冷凝器总成(410)、中间冷凝组件及蒸发器总成(200)之间循环流动;油气从进气口(530)进入经蒸发器总成(200)冷凝,冷凝后部分油气形成液态汽油,液态汽油从回油口(540)流出,剩余油气从出气口(520)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总成(200)包括内胆(210)、间隔设置在内胆(210)外的蒸发器壳体(220),内胆(210)底部连接有回油管(280),内胆(210)中设置有多个盘状管路(240),多个盘状管路(240)上下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并行连接有进液管(270)、回液管(261),内胆(210)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气管(251)、进气管(252);进液管(270)、回液管(261)与中间冷凝组件连接,出气管(251)、出气管(251)分别与出气口(520)、进气口(53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70)上设置有多个输入支口,每个输入支口与一个盘状管路(240)的输入口连接,回液管(261)上端设置有管路连接件(262),管路连接件(262)为蓬蓬头结构,各个盘状管路(240)的输处口与管路连接件(262)上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10)中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分隔片(230),所述分隔片(230)将内胆(210)分隔成出气腔室、冷却腔室上下两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涛张功学薛亚博崔景园李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诺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