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99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属于炼焦环保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安装槽(501)设置在炉柱(2)上,炉门口(6)两侧炉柱的安装槽内分别设置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左气管和右气管上间隔布置多个扇形喷嘴(504),左气管和右气管上的扇形喷嘴分别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形成气幕;左气管和右气管分别与进气管(507)连接,进气管与主气管(8)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高压喷气形成的气幕,将烟气封锁在打开的炉门口,使烟气向内流动,不再外泄;拦焦车和装煤车行驶到工位后,关闭气幕,转由大车自带的除尘系统进行除尘,从而消除大车工作间隙中的焦炉炉口烟气外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属于炼焦环保


技术介绍

[0002]焦炉在冶炼焦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含尘烟气,烟气的外泄风险主要集中在推焦和装煤过程。针对推焦和装煤过程中的烟气外泄,现有除尘工艺有:利用导烟车将烟气导入相邻焦炉;加大桥管氨水喷洒量,使焦炉产生负压,减少烟气外溢;利用推焦车和装煤车自带的除尘系统,将烟气收集后进入地面除尘站;利用炉口上方的集尘罩收集炉口溢出的烟气,收集后进入地面除尘站。但是在推焦、装煤过程中,推焦车与装煤车交替工作,依次行驶到炉口完成动作,会出现两大车离开打开炉门口的情况。此时大车自带的除尘器不能起到吸尘作用,只能靠炉口上方的集尘罩收集炉口溢出的烟气。这种情况下,会有大量烟气从炉口直接溢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在推焦车和拦焦车驶离炉口的时候,通过高压喷气形成的气幕,将烟气封锁在打开的炉门口,使烟气向内流动,不再外泄,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包含炉门盖、炉柱、上集尘罩、集尘总管、气幕发生器、炉门口和主气管,炉门口上方设置上集尘罩,上集尘罩与集尘总管连接;炉门口处设置炉门盖,炉门口两侧分别设有炉柱,炉柱上设置气幕发生器;
[0006]所述气幕发生器包含安装槽、左气管、右气管、扇形喷嘴和进气管,安装槽设置在炉柱上,炉门口两侧炉柱的安装槽内分别设置左气管和右气管,左气管和右气管上间隔布置多个扇形喷嘴,左气管和右气管上的扇形喷嘴分别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形成气幕;左气管和右气管分别与进气管连接,进气管与主气管连接。
[0007]所述安装槽靠近炉门口的侧面设置多个豁口,左气管和右气管上的扇形喷嘴分别通过相对应的豁口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
[0008]所述左气管和右气管分别通过直角弯头和三通接头的两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进气管连接。
[0009]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电磁阀从而控制高压气体的通断。
[0010]所述安装槽为C型槽结构,包含槽底、槽口和两个L型槽壁,两个L型槽壁的一端分别与槽底的两端连接,两个L型槽壁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空隙,形成槽口。
[0011]所述L型槽壁包含相连接的横板和竖板,横板与炉柱连接,竖板与槽底连接;靠近炉门口的L型槽壁的竖板上设置多个豁口,左气管和右气管上的扇形喷嘴分别与L型槽壁竖板的豁口相匹配。
[0012]所述气幕发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炉门口设置一个气幕发生器。
[0013]所述炉柱和安装槽的数量相同,炉门口、左气管和右气管的数量相同,且均比炉柱和安装槽的数量少一个;相邻两个炉门口之间设置一个炉柱,最左侧炉柱上的安装槽内只设置右气管,最右侧炉柱上的安装槽内只设置左气管,其余炉柱上的安装槽内平行设置左气管和右气管;最左侧和最右侧炉柱上的安装槽内侧设置豁口,其余炉柱上的安装槽两侧设置豁口,豁口与扇形喷嘴相匹配。
[0014]所述扇形喷嘴末端设有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喷射角度并锁死。所述扇形喷嘴倾斜向上,喷出的高压气体形成的气幕呈扇形。
[0015]所述喷嘴喷射的高压气体为氮气或高压蒸汽。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烟气外泄风险最大的推焦和装煤过程中,推焦车和拦焦车驶离炉口的时候,通过高压喷气形成的气幕,将烟气封锁在打开的炉门口,使烟气向内流动,不再外泄;拦焦车和装煤车行驶到工位后,关闭气幕,转由大车自带的除尘系统进行除尘,从而消除大车工作间隙中的焦炉炉口烟气外泄,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炉门盖1、炉柱2、上集尘罩3、集尘总管4、气幕发生器5、安装槽501、左气管502、右气管503、扇形喷嘴504、直角弯头505、三通接头506、进气管507、炉门口6、电磁阀7、主气管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包含炉门盖1、炉柱2、上集尘罩3、集尘总管4、气幕发生器5、炉门口6和主气管8,炉门口6上方设置上集尘罩3,上集尘罩3与集尘总管4连接;炉门口6处设置炉门盖1,炉门口6两侧分别设有炉柱2,炉柱2上设置气幕发生器5;
[0024]所述气幕发生器5包含安装槽501、左气管502、右气管503、扇形喷嘴504和进气管507,安装槽501设置在炉柱2上,炉门口6两侧炉柱的安装槽501内分别设置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间隔布置多个扇形喷嘴504,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的扇形喷嘴504分别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形成气幕;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分别与进气管507连接,进气管507与主气管8连接。
[0025]所述安装槽501靠近炉门口的侧面设置多个豁口,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的扇形喷嘴504分别通过相对应的豁口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
[0026]所述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分别通过直角弯头505和三通接头506的两端连接,三通接头506的第三端与进气管507连接。
[0027]所述进气管507上设有电磁阀7,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电磁阀从而控制高压气体的通断。
[0028]所述安装槽501为C型槽结构,包含槽底、槽口和两个L型槽壁,两个L型槽壁的一端分别与槽底的两端连接,两个L型槽壁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空隙,形成槽口。
[0029]所述L型槽壁包含相连接的横板和竖板,横板与炉柱连接,竖板与槽底连接;靠近炉门口的L型槽壁的竖板上设置多个豁口,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的扇形喷嘴504分别与L型槽壁竖板的豁口相匹配。
[0030]所述气幕发生器5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炉门口设置一个气幕发生器5。
[0031]所述炉柱2和安装槽501的数量相同,炉门口6、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的数量相同,且均比炉柱2和安装槽501的数量少一个;相邻两个炉门口6之间设置一个炉柱,最左侧炉柱上的安装槽内只设置右气管503,最右侧炉柱上的安装槽内只设置左气管502,其余炉柱上的安装槽内平行设置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最左侧和最右侧炉柱上的安装槽内侧设置豁口,其余炉柱上的安装槽两侧设置豁口,豁口与扇形喷嘴504相匹配。
[0032]所述扇形喷嘴504末端设有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喷射角度并锁死。所述扇形喷嘴504倾斜向上,喷出的高压气体形成的气幕呈扇形。
[0033]所述喷嘴504喷射的高压气体为氮气或高压蒸汽。
[0034]本实施例中,气幕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炉门盖(1)、炉柱(2)、上集尘罩(3)、集尘总管(4)、气幕发生器(5)、炉门口(6)和主气管(8),炉门口(6)上方设置上集尘罩(3),上集尘罩(3)与集尘总管(4)连接;炉门口(6)处设置炉门盖(1),炉门口(6)两侧分别设有炉柱(2),炉柱(2)上设置气幕发生器(5);所述气幕发生器(5)包含安装槽(501)、左气管(502)、右气管(503)、扇形喷嘴(504)和进气管(507),安装槽(501)设置在炉柱(2)上,炉门口(6)两侧炉柱的安装槽(501)内分别设置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间隔布置多个扇形喷嘴(504),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的扇形喷嘴(504)分别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形成气幕;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分别与进气管(507)连接,进气管(507)与主气管(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501)靠近炉门口的侧面设置多个豁口,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上的扇形喷嘴(504)分别通过相对应的豁口朝向炉门口喷出高压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管(502)和右气管(503)分别通过直角弯头(505)和三通接头(506)的两端连接,三通接头(506)的第三端与进气管(50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焦炉炉门防烟气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良孙海君赵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宝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