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915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泵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包括液压油泵壳体,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前端安装有端盖,所述液压油泵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液压油泵壳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一端延伸至端盖的外部且外壁上设置有花键,通过设置的导热内套板将液压油泵壳体内流通的液压油热量吸收,并传导到散热片上,通过设置的多组散热片将热量快速散发,提高散热效果,通过从动轴带动散热扇转动,且散热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液压油泵壳体,通过流动的风能够将散热片散发的热量快速带走,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步提高散热效果。步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油泵
,具体为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压油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它由泵体、长方形油箱、压把和超高压钢丝编织胶管四大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液压油泵接头有直通式、自封式和快速接头三种型式。
[0003]现有的液压油泵通常未设置有散热结构,且液压油泵运行时也会向液压油传递热量,导致液压油温度提高,增大了液压油箱处的散热负担,且液压油泵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对上述问题作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包括液压油泵壳体,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前端安装有端盖,所述液压油泵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液压油泵壳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一端延伸至端盖的外部且外壁上设置有花键,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导热内套板,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外壁上等间距安装有多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一端贯穿液压油泵壳体并与导热内套板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一端延伸至液压油泵壳体的外部并连接有辅助散热件,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底座。
[0007]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件为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与从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液压油泵壳体。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扇的外侧罩设有防护罩,所述液压油泵壳体的背部安装有多个固定块,所述防护罩与固定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包括箱体、挡板、移动板和减震弹簧,所述箱体的内侧顶端顶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挡板置于安装槽内,所述挡板与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座的横截面积,所述移动板活动设置在箱体的内部,所述安装座穿过通槽并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移动板与箱体内部底端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以及箱体内部底端均开设有弹簧限位槽,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均置于弹簧限位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壁四周均竖直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四周均设置
有与滑槽位置对应的滑块,所述移动板与箱体之间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底端设置有外沿安装板,所述外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导热内套板将液压油泵壳体内流通的液压油热量吸收,并传导到散热片上,通过设置的多组散热片将热量快速散发,提高散热效果,通过从动轴带动散热扇转动,且散热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液压油泵壳体,通过流动的风能够将散热片散发的热量快速带走,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减震底座,液压油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减震底座上,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能够对其产生的震动缓和吸收,最大程度减少液压油泵在工作中产生的震动对泵体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的液压油泵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的减震底座剖面图。
[0018]图中:1、液压油泵壳体;2、端盖;3、主动轴;4、花键;5、散热扇;6、固定块;7、防护罩;8、减震底座;801、箱体;8011、安装槽;8012、滑槽;802、挡板;803、移动板;8031、滑块;804、减震弹簧;805、外沿安装板;9、从动轴;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进油口;13、出油口;14、导热内套板;15、散热片;16、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包括液压油泵壳体1,液压油泵壳体1的前端安装有端盖2,液压油泵壳体1一侧设置有进油口12,液压油泵壳体1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13,液压油泵壳体1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3,主动轴3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10,主动轴3一端延伸至端盖2的外部且外壁上设置有花键4,液压油泵壳体1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轴9,从动轴9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与主动齿轮10啮合连接,液压油泵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导热内套板14,液压油泵壳体1的外壁上等间距安装有多组散热片15,散热片15一端贯穿液压油泵壳体1并与导热内套板14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1一端延伸至液压油泵壳体1的外部并连接有辅助散热件,液压油泵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16,安装座16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底座8,通过设置的导热内套板14将液压油泵壳体1内流通的液压油热量吸收,并传导到散热片15上,通过设置的多组散热片15将热量快速散发,提高散热效果。
[0025]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辅助散热件为散热扇5,散热扇5与从动轴9的端部固定连接,散热扇5的出风方向朝向液压油泵壳体1,在液压油泵工作时,通过从动轴9带动散热扇5转动,且散热扇5的出风方向朝向液压油泵壳体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包括液压油泵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前端安装有端盖(2),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一侧设置有进油口(12),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13),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轴(3),所述主动轴(3)上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主动轴(3)一端延伸至端盖(2)的外部且外壁上设置有花键(4),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轴(9),所述从动轴(9)上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11),所述从动齿轮(11)与主动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导热内套板(14),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外壁上等间距安装有多组散热片(15),所述散热片(15)一端贯穿液压油泵壳体(1)并与导热内套板(14)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1)一端延伸至液压油泵壳体(1)的外部并连接有辅助散热件,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16),所述安装座(16)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底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件为散热扇(5),所述散热扇(5)与从动轴(9)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扇(5)的出风方向朝向液压油泵壳体(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压液压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5)的外侧罩设有防护罩(7),所述液压油泵壳体(1)的背部安装有多个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威
申请(专利权)人:波卡液压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