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6831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包括机箱以及装设于机箱内的电源本体,电源本体包括有电源壳体以及装设于电源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分别可拆式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EMI电路以及第一导电端子,第二电路板设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第三电路板设电压转换电路和第四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彼此配合对插形成电性连接以使EMI电路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形成电性连接;第三导电端子和第四导电端子彼此配合对插形成电性连接以使电压转换电路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形成电性连接;其可通过拆卸第二电路板来更换保险丝或整个第二电路板,维修空间较大,给维修带来便利性。给维修带来便利性。给维修带来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系统
,尤其是指一种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0003]计算机专利技术者是约翰
·

·
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专利技术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0004]现有的计算机的电源系统中一般会设置保险丝,当需要更换保险丝时,往往只能在电源壳内有限空间内进行更换,大大提高维修难度。
[0005]因此,本技术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其可通过拆卸第二电路板来更换保险丝或整个第二电路板,维修空间较大,给维修带来便利性。
[0007]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包括有机箱以及装设于机箱内的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包括有电源壳体以及装设于电源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
[0009]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交流市电的EMI电路以及电连接于EMI电路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以及分别电连接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压转换电路以及电连接于电压转换电路的第四导电端子;
[0010]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彼此配合对插形成电性连接以使EMI电路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形成电性连接;
[0011]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第三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第四导电端子彼此配合对插形成电性连接以使电压转换电路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形成电性连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EMI电路包括有安规电阻RA2、安规电容CCX1、安规电容
CCX1、共模电感CLF1、安规电容CCY1、安规电容CCY2、火线连接端以及零线连接端;
[0013]所述安规电阻RA2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所述、安规电容CCX1并联于安规电阻RA2的两端,所述共模电感CLF1具有第一针脚1至第一针脚4,第一针脚1和第一针脚2分别连接安规电阻RA2的两端,第一针脚3通过电容CCY1接地,第一针脚4通过电容CCY2接地;
[001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相应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连接第一针脚3和第一针脚4,每一第二导电端子与相应一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包括有保险丝F1、共模电感LF1、安规电容CY3、安规电容CY2、安规电容CX1以及相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
[0016]所述共模电感LF1具有第二针脚1至第二针脚4,任一第二导电端子通过保险丝F1连接第二针脚1,第二针脚4通过电容CY3接地,第二针脚4通过电容CX1连接第二针脚3,另一第二导电端子连接第二针脚2,第二针脚3通过电容CY2接地;
[0017]所述第三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相应地,所述第四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每一第四导电端子与相应一第三导电端子电连接;
[0018]电阻R1的非串联节点分别连接第二针脚4和任一第三导电端子,电阻R2的非串联节点分别连接第二针脚3和另一第三导电端子。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是由型号为CM6802的第一芯片U1、型号为FSDL0165的第二芯片U2、型号为GS8813的第三芯片IC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路板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相互平行且保持间距,所述第一电路板可拆式连接第三电路板。
[00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两者中,其一具有卡凸,另一具有卡槽,所述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连接,所述卡凸适配于卡槽内。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内侧,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导电夹持组件,其包括有两相向弯曲延伸的弹性夹持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伸入凹槽内且被两弹性夹持片夹持。
[00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弹性夹持片包括有一凸设于凹槽的内侧壁并平行于第二电路板的凸部以及自凸部靠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弯折形成有C型夹持部,两弹性夹持片的C型夹持部相背离。
[00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第二电路板的可拆卸式结构设计,一旦保险丝熔断,即可通过拆卸第二电路板来更换保险丝或整个第二电路板,维修空间较大,给维修带来便利性;
[0025]其次是,通过第一电路板的可拆卸设计,组装方便,也便于后续对第一电路板的维修和更换;
[0026]以及,第二导电端子采用弹性夹持片的结构,有利于提高电性接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电源本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EMI电路原理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原理图;
[0032]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电压转换电路原理图;
[00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10、机箱
[0035]20、电源本体
[0036]21、第一电路板
[0037]211、卡凸
ꢀꢀꢀꢀꢀꢀꢀꢀꢀꢀꢀꢀꢀꢀꢀꢀꢀꢀꢀ
212、第一导电端子
[0038]22、第二电路板
ꢀꢀꢀꢀꢀꢀꢀꢀꢀꢀꢀꢀꢀꢀ
221、凹槽
[0039]222、凸部
ꢀꢀꢀꢀꢀꢀꢀꢀꢀꢀꢀꢀꢀꢀꢀꢀꢀꢀꢀ
223、C型夹持部
[0040]224、第三导电端子
[0041]23、第三电路板
ꢀꢀꢀꢀꢀꢀꢀꢀꢀꢀꢀꢀꢀꢀ
231、卡槽
[0042]232、第四导电端子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箱以及装设于机箱内的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包括有电源壳体以及装设于电源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交流市电的EMI电路以及电连接于EMI电路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以及分别电连接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所述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压转换电路以及电连接于电压转换电路的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彼此配合对插形成电性连接以使EMI电路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第三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第四导电端子彼此配合对插形成电性连接以使电压转换电路与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形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MI电路包括有安规电阻RA2、安规电容CCX1、安规电容CCX1、共模电感CLF1、安规电容CCY1、安规电容CCY2、火线连接端以及零线连接端;所述安规电阻RA2的两端分别连接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所述、安规电容CCX1并联于安规电阻RA2的两端,所述共模电感CLF1具有第一针脚1至第一针脚4,第一针脚1和第一针脚2分别连接安规电阻RA2的两端,第一针脚3通过电容CCY1接地,第一针脚4通过电容CCY2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相应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连接第一针脚3和第一针脚4,每一第二导电端子与相应一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更换保险丝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包括有保险丝F1、共模电感LF1、安规电容CY3、安规电容CY2、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后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同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