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电脑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09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水型电脑电源,包括有外壳以及电源本体;该外壳内具有一容置腔;该电源本体设置于容置腔中,电源本体上具有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该电源输入接口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圈,该电源输出接口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圈;该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连通容置腔和外界之间的出风孔,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并配合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以防止外部水汽进入产品内部,实现很好的防水性能,避免产品因进水导致运行异常,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通过设置有风扇,以对电源本体进行吹风散热,避免发热严重,从而保证产品运行稳定可靠,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利。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型电脑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脑电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水型电脑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电脑电源是一种安装在主机箱内的封闭式独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5V、

5V、+12V、

12V、+3.3V、

3.3V等不同电压、稳定可靠的直流电,供给主机箱内的系统板、各种适配器和扩展卡、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系统部件及键盘和鼠标使用。
[0003]目前的电脑电源普遍防水性能和散热性能都较差,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进入电脑电源内,导致电脑电源运行异常,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容易因发热严重导致运行不稳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电脑电源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电脑电源,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脑电源防水性能和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水型电脑电源,包括有外壳以及电源本体;该外壳内具有一容置腔;该电源本体设置于容置腔中,电源本体上具有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该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外露于外壳的外表面;该电源输入接口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圈,该电源输出接口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圈;该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连通容置腔和外界之间的出风孔,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该第一过滤网覆盖住出风孔,且第一过滤网中设置有第一防水透气层,该外壳的底部具有一进风网,该进风网上密集设置有连通外界和容置腔的进风孔,该进风网的内侧设置有风扇,该风扇与电源本体导通连接,且风扇位于电源本体的正下方,进风网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该第二过滤网覆盖住进风网,且第二过滤网中设置有第二防水透气层。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底部周缘设置有缓冲垫,该缓冲垫位于第二过滤网的外围。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本体悬于容置腔中。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盒体和盒盖,该盒盖设置于盒体上并围构形成前述容置腔,盒盖与盒体之间夹设有第三防水圈,前述出风孔位于盒盖上,前述进风网位于盒体的底部。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盖的顶面凹设有凹位,前述出风孔位于凹位中,且该第一过滤网嵌于凹位中固定。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分别透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外露,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分别夹紧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
[0013]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并配合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以防止外部水汽进入产品内部,实现很好的防水性能,避免产品因进水导致运行异常,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通过设置有风扇,以对电源本体进行吹风散热,避免发热严重,从而保证产品运行稳定可靠,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16]附图标识说明:
[0017]10、外壳
ꢀꢀꢀꢀꢀꢀꢀꢀꢀꢀꢀꢀꢀꢀꢀꢀꢀꢀꢀꢀꢀꢀꢀꢀꢀꢀꢀ
11、盒体
[0018]12、盒盖
ꢀꢀꢀꢀꢀꢀꢀꢀꢀꢀꢀꢀꢀꢀꢀꢀꢀꢀꢀꢀꢀꢀꢀꢀꢀꢀꢀ
13、第三防水圈
[0019]14、缓冲垫
ꢀꢀꢀꢀꢀꢀꢀꢀꢀꢀꢀꢀꢀꢀꢀꢀꢀꢀꢀꢀꢀꢀꢀꢀꢀ
101、容置腔
[0020]102、出风孔
ꢀꢀꢀꢀꢀꢀꢀꢀꢀꢀꢀꢀꢀꢀꢀꢀꢀꢀꢀꢀꢀꢀꢀꢀ
103、进风网
[0021]104、凹位
ꢀꢀꢀꢀꢀꢀꢀꢀꢀꢀꢀꢀꢀꢀꢀꢀꢀꢀꢀꢀꢀꢀꢀꢀꢀꢀ
105、第一通孔
[0022]106、第二通孔
ꢀꢀꢀꢀꢀꢀꢀꢀꢀꢀꢀꢀꢀꢀꢀꢀꢀꢀꢀꢀꢀꢀ
20、电源本体
[0023]21、电源输入接口
ꢀꢀꢀꢀꢀꢀꢀꢀꢀꢀꢀꢀꢀꢀꢀꢀꢀꢀꢀ
22、电源输出接口
[0024]30、第一过滤网
ꢀꢀꢀꢀꢀꢀꢀꢀꢀꢀꢀꢀꢀꢀꢀꢀꢀꢀꢀꢀꢀ
31、第一防水透气层
[0025]40、风扇
ꢀꢀꢀꢀꢀꢀꢀꢀꢀꢀꢀꢀꢀꢀꢀꢀꢀꢀꢀꢀꢀꢀꢀꢀꢀꢀꢀ
50、第二过滤网
[0026]51、第二防水透气层
ꢀꢀꢀꢀꢀꢀꢀꢀꢀꢀꢀꢀꢀꢀꢀꢀꢀ
61、第一防水圈
[0027]62、第二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以及电源本体20。
[0029]该外壳10内具有一容置腔101;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连通容置腔101和外界之间的出风孔102,外壳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30,该第一过滤网30覆盖住出风孔102,且第一过滤网30中设置有第一防水透气层31,以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置腔101中,该外壳10的底部具有一进风网103,该进风网103上密集设置有连通外界和容置腔101之间的进风孔,该进风网103的内侧设置有风扇40,进风网10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0,该第二过滤网50覆盖住进风网103,且第二过滤网50中设置有第二防水透气层51,以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水汽进入容置腔101中。具体而言,所述外壳10包括有盒体11和盒盖12,该盒盖12设置于盒体11上并围构形成前述容置腔101,盒盖12与盒体11之间夹设有第三防水圈13,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前述出风孔102位于盒盖12上,前述进风网103位于盒体11的底部,所述盒盖12的顶面凹设有凹位104,前述出风孔102位于凹位104中,且该第一过滤网30嵌于凹位104中固定,所述盒体11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另外,所述外壳10的底部周缘设置有缓冲垫14,该缓冲垫14位于第二过滤网50的外围。
[0030]该电源本体20设置于容置腔101中,电源本体20上具有电源输入接口21和电源输
出接口22,该电源输入接口21和电源输出接口22外露于外壳10的外表面;并且,该电源输入接口21与外壳10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圈61,该电源输出接口22与外壳10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圈62,以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20悬于容置腔101中,该风扇40与电源本体20导通连接,且风扇40位于电源本体20的正下方,以及,该电源输入接口21和电源输出接口22分别透过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外露,第一防水圈61和第二防水圈62分别夹紧在第一通孔105和第二通孔106内。
[0031]详述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电脑电源,包括有外壳以及电源本体;该外壳内具有一容置腔;该电源本体设置于容置腔中,电源本体上具有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该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外露于外壳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输入接口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第一防水圈,该电源输出接口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第二防水圈;该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连通容置腔和外界之间的出风孔,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该第一过滤网覆盖住出风孔,且第一过滤网中设置有第一防水透气层,该外壳的底部具有一进风网,该进风网上密集设置有连通外界和容置腔的进风孔,该进风网的内侧设置有风扇,该风扇与电源本体导通连接,且风扇位于电源本体的正下方,进风网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该第二过滤网覆盖住进风网,且第二过滤网中设置有第二防水透气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电脑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后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同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