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77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过气口;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组件内侧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组件环绕所述上盖组件设置,所述壳体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底座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上盖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之间形成燃烧通道,所述燃烧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形成的燃烧通道,可以使燃气和空气提前预混,从而能够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同时也保证空气流通性,燃烧器燃烧充分,更提高了燃烧效率。更提高了燃烧效率。更提高了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灶具火盖,其内部的主火孔通道由于受火盖内部的空间限制及加工过程的可操作性,一般均采用直线形设置。但是,混合燃气在直线形的火孔通道内进行流动时,如果在进入火孔通道之前燃气未充分混合,那么点火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熄火的情况。并且,火孔通道设置成直线形也容易产生回火情况,不利用灶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燃烧组件的灶具火盖燃气混合不充分导致熄火,火孔通道易产生回火情况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燃烧组件及燃烧器组件。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燃烧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过气口;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组件内侧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组件环绕所述上盖组件设置,所述壳体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底座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上盖组件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一过气口(13);上盖组件(2),所述上盖组件(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上盖组件(2)内侧形成第二通孔(24),所述第二通孔(24)与所述第一通孔(14)相对设置;壳体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3)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壳体组件(3)环绕所述上盖组件(2)设置,所述壳体组件(3)、所述上盖组件(2)和所述底座(1)围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气口(13)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上盖组件(2)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组件(3)的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之间形成燃烧通道,所述燃烧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1)和进气管(12),所述进气管(12)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11)上,所述进气管(12)与所述底座主体(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过气口(13),所述底座主体(11)上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壳体组件(3)与所述底座主体(11)的外边沿连接,所述上盖组件(2)与所述安装缺口的侧壁连接,所述上盖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3)和所述底座主体(11)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翻边(15),所述限位翻边(15)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11)上,所述限位翻边(15)沿着所述底座主体(11)的周向设置,所述限位翻边(15)与所述壳体组件(3)的内壁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3)包括壳体主体(31)和导气板(32),所述壳体主体(31)呈环状,所述导气板(32)设置在所述壳体主体(31)上,所述导气板(32)位于所述壳体主体(31)顶部,所述壳体主体(31)内壁与所述限位翻边相抵接,所述导气板(32)与上盖组件(2)之间形成所述燃烧通道,所述导气板(32)沿着所述壳体主体(31)的周向设置,所述导气板(32)朝向所述壳体主体(31)内侧延伸,所述导气板(32)上设有多个导气槽(323),所述多个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军裘怡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