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748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安装在所述瓶体内的内插管、安装在所述瓶体上的过滤组件;所述内插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所述内插管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管口;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扣接在所述瓶体上的盖体、安装在所述盖体上的过滤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件上的注射管;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分别位于所述瓶口处;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瓶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上,所述过滤件具有过滤通道,所述注射管通过所述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以将样品溶液过滤并注射进内插管里面,样品溶液注射的过程中能避免气泡的产生,属于样品检测的技术领域。术领域。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


[0001]本技术涉及样品检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

技术介绍

[0002]在食品农产品检测的过程中,进样小瓶用于装载待分析的样品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材。现有的技术中,检测仪器通过安装在检测仪器上的内插管来吸取样品溶液,为了使检测仪器能够准确吸到样品,需要手动将内插管放入进样小瓶内实现微量进样,但此操作增加实验人员工作量。同时,样品进入检测仪器前需要经过滤膜过滤,但是通过滤膜将溶液过滤至检测仪器时,由于内插管底部空间狭隘,容易产生气泡,且不易排出,从而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本技术将内插管集成在瓶体内,可以将样品溶液过滤后注射进内插管里面,样品溶液注射的过程中能避免气泡的产生,便于检测仪器能够直接吸取经过过滤且无气泡的样品溶液。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安装在所述瓶体内的内插管、安装在所述瓶体上的过滤组件;所述内插管呈U形,所述内插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所述内插管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管口;
[0006]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扣接在所述瓶体上的盖体、安装在所述盖体上的过滤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件上的注射管;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分别位于所述瓶口处;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瓶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上,所述过滤件具有过滤通道,所述注射管通过所述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膜。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内插管包括依次连接且连通的第一直管段、弯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第一直管段上,所述第二管口位于所述第二直管段上,沿着背离所述弯管段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直管段的直径逐渐增大。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弯管段与所述瓶体的底部抵接。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管口的边缘、所述第二管口的边缘、所述瓶口的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瓶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环设在所述瓶口外侧的外螺纹。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过滤通道内还设有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和所述第二过滤膜沿着所述过滤通道内液体流入所述第一管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设。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膜和所述第二过滤膜之间形成溶剂空间;所述第一过滤膜和所述第二过滤膜分别向所述溶剂空间内凹陷。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膜具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过滤膜具有若干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分别大于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0014]进一步的是,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孔径分别为0.22μm

0.45μm,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孔径分别为0.10μm

0.21μm。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注射管的材料为弹性塑料。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内插管安装在瓶体内,过滤组件安装在瓶体上,实现瓶体、过滤组件、内插管三者的结合,相比传统的进样瓶先将样品溶液放在进样瓶,需要检测时候再将进样瓶内的样品溶液过滤的工作方式。本技术可以在将样品溶液放进瓶体内的内插管的过程中实现过滤,呈U形的内插管可以避免样品溶液注射的过程中产生气泡,需要检测仪器检测样品溶液的时候,检测仪器可以直接与内插管连接并吸取经过过滤且无气泡的样品溶液,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使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的剖视图;
[0019]图3是瓶体和内插管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4是过滤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中省略第一过滤膜和第一过滤膜;
[0021]图5是过滤件的剖视图。
[0022]图中,1、瓶体;2、内插管;3、过滤组件;4、样品溶液;11、外螺纹;21、第一直管段;22、第二直管段;23、弯管段;31、盖体;32、过滤件;33、注射管;35、第一过滤膜;36、第二过滤膜;37、针管;38、溶剂空间;211、第一管口;221、第二管口;321、过滤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

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7]为了描述方便,下文所述的上下方向与图1本身上下方向一致,下文所述的左右方向与图1本身左右方向一致。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1、安装在瓶体1内的内插管2、安装在瓶体1上的过滤组件3;内插管2嵌在瓶体1内与瓶体1连接成一体,内插管2呈U形,内插管2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211,内插管2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管口221。瓶口开设在瓶体1的上方,第一管口211和第二管口221朝上,第一管口211和第二管口221位于瓶口内。
[0029]过滤组件3包括用于扣接在瓶体1上的盖体31、安装在盖体31上的过滤件32,以及安装在过滤件32上的注射管33;注射管33用于与注射器连通,第一管口211和第二管口221分别位于瓶口处;盖体31、过滤件32、注射管33一体成型,盖体31、过滤件32、注射管33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盖体31覆盖在瓶口、第一管口211和第二管口221上,盖体31为塑料卡扣,盖体31通过扣接的形式安装在瓶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安装在所述瓶体内的内插管、安装在所述瓶体上的过滤组件;所述内插管呈U形,所述内插管的一端具有第一管口,所述内插管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管口;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扣接在所述瓶体上的盖体、安装在所述盖体上的过滤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件上的注射管;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分别位于所述瓶口处;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瓶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上,所述过滤件具有过滤通道,所述注射管通过所述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所述过滤通道内设有第一过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管包括依次连接且连通的第一直管段、弯管段和第二直管段;所述第一直管段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第一直管段上,所述第二管口位于所述第二直管段上,沿着背离所述弯管段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直管段的直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段与所述瓶体的底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进样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的边缘、所述第二管口的边缘、所述瓶口的边缘位于同一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敬敬张晓莉刘勤李芳芳辛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