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11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8
本公开涉及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根据本公开,通过设置储热设备,并在储热设备的各个接口与换热器的各个接口间设置连接管路和控制对应管路导通/断开的阀门,在储热设备和换热器间形成可切换的储热回路和放热回路,使得在不额外增加换热器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电解热回收利用,其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便于集成,并且原有设备不需大的改动。并且原有设备不需大的改动。并且原有设备不需大的改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电制氢系统温度控制领域,尤其涉及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制氢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它利用电解装置将可再生能源富余电能转化为氢气或其他燃料,可以实现能量的大规模、长时间存储。由于电制氢设备负载水平在全天内随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幅波动,而电解产热与负载水平耦合:高负载时,需要开启冷水机为电制氢系统提供冷却;低负载时,电解产热不足以维持设备散热,使得设备温度下降,影响电解效率和动态性能。
[0003]考虑到高负载下存在大量电解余热、而低负载下需要热源维持电解设备温度,需要为电制氢设备配置储热系统,实现余热回收与利用。中国专利文献CN 111748822 A涉及一种大型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的综合热管理系统,在温度较高的气液混合状态碱液流出电解槽后立即对其进行冷却,将热量收集至热管理装置,并在冷碱液进入电解槽前进行加热,避免因热碱液在气液分离与碱液管路循环时导致的热量损失。该专利虽然试图实现电解余热回收,但是流程结构复杂,共包含四个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显著增加了设备成本,且装置体积大,非常不利于集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够高效实现电解热回收利用的装置。
[0005]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用于电制氢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储热设备,所述储热设备包括储热主体、第一冷液口和第一热液口:
[0006]所述储热主体用于储存液体;
[0007]所述第一冷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到置于所述电制氢系统的气液分离器中的换热器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冷液口还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冷液口连通所述储热主体中第一温度的液体;
[0008]所述第一热液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热液口通过还第四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一热液口连通所述储热主体中第二温度的液体,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
[0009]其中,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以控制对应管路导通或断开。
[0010]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的一者上。
[0011]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串联在一段公共管路段的两个节点之间,所述公共管路段指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
中具有共同接口的两个管路的公共部分,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循环泵和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其中:
[0012]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循环泵的进液口,所述第七阀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阀门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循环泵的出液口;
[0013]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阀门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两个节点中的一者,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阀门的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两个节点中的另一者。
[0014]可选地,所述储热设备为常压式储热罐。
[0015]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加热源,所述储热设备还包括第二冷液口和第二热液口,其中:
[0016]所述外加热源的进液口与所述储热设备的第二冷液口连接,所述外加热源的出液口与所述储热设备的第二热液口连接,为所述储热设备提供热量。
[0017]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加冷源,所述外加冷源的出液口通过第五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进液口,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出液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到所述外加冷源的所述进液口。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以调节从所述外加冷源流向所述换热器的液体流量。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五管路上还设置有第十阀门,以控制所述第五管路导通或断开。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均为截止阀。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均为截止阀。
[0022]根据本公开,通过设置储热设备,并在储热设备的各个接口与换热器的各个接口间设置连接管路和控制对应管路导通/断开的阀门,在储热设备和换热器间形成可切换的储热回路和放热回路,使得在不额外增加换热器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电解热回收利用,其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便于集成,并且原有设备不需大的改动。
[0023]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4]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5]图1示出传统电制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电制氢系统的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处于储热状态的示意图。
[0029]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处于放热状态的示意图。
[0030]图6示出不同状态下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的设置。
[0031]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余热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33]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0034]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0035]图1示出传统电制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制氢系统主要包括电解槽、分离氧气(O2)的气液分离器、分离氢气(H2)的气液分离器和循环泵P
A
。电解槽内发生电解水反应,生成氢气(H2)和氧气(O2)。产物气体被循环的碱液带出电解槽,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内,产物气体与碱液分离,气体从气液分离器上方离开电制氢系统,被后续环节利用或存储;碱液通过循环泵后回流进入电解槽。
[0036]在电制氢系统中,电解槽内发生电解水反应生成产物氢气和氧气,该电解反应释放大量热。如果电解槽内温度过高,会对隔膜造成损害;如果电解槽内温度过低,会影响电解反应效率。通过在气液分离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用于电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储热设备,所述储热设备包括储热主体、第一冷液口和第一热液口:所述储热主体用于储存液体;所述第一冷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到置于所述电制氢系统的气液分离器中的换热器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冷液口还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所述第一冷液口连通所述储热主体中第一温度的液体;所述第一热液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热液口通过还第四管路连接到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一热液口连通所述储热主体中第二温度的液体,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以控制对应管路导通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中的一者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串联在一段公共管路段的两个节点之间,所述公共管路段指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中具有共同接口的两个管路的公共部分,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循环泵和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其中: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今戚若玫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