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579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区分树木个体不同受损类型,统计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分布密度和林分内所占比例;按照受损类型所占比例排序最高、受损树木重要值和分布所占比例大小,确定主要受损乔木树木,以及主要的受损类型;基于不同受损类型个体萌条萌生速率和存活年动态,进行主要受损乔木树木的抚育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萌发萌条更新对次生林进行抚育和经营管理,减缓了前期断梢木、倒木萌条资源竞争和缩短自疏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利影响,促进了萌生更新,缩短了受灾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成林的时间。受灾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成林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不同受损类型个体萌条萌生更新促进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全球变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冰雪风暴、火灾等自然灾害干扰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发生变化。近年来,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让人记忆犹新,给经济社会和生态带来造成重大损失。
[0003]植物在受到人为(砍伐)或自然干扰(冰雪灾害、火灾、风灾等)后,会通过种子更新或者萌枝更新方式继续生存。种子更新需要经历萌发、定居、竞争等漫长过程,而萌枝更新是植物在原位进行生存竞争的捷径,尤其在群落恢复初期具有重要作用。萌生更新(sprouting regeneration)是植物适应各种干扰胁迫的有效更新方式之一,对植物群落动态有重要影响,通过萌生更新可维持种群的数量,迅速恢复与完善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是维持种群延续与稳定的一种重要方式,萌生能力强的群落在遭受干扰后,由于萌生植株的“持续生态位”(persistence niche)效应,常常具有较强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和恢复力,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植被演替保持较好的连续性。
[0004]特大冰雪灾害事件则对研究森林雪灾及其对中国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产生的罕见的强烈影响提供了天然实验室。这场冰暴过后,大量受损的木荷个体迅速萌发萌条,以萌生更新弥补林冠层生物量损失带来的短时间内的碳流失。在亚热带森林中,木本植物的萌生更新很少受到关注。萌生更新作为植物生态学中的一个关键功能性状,是木本植物恢复干扰期间损失的生物量的有效手段。
[0005]木荷(Schima superba)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同时也是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因其具有耐荫性,更新具有波动性和机会性,是演替系列或顶极群落优势种。在2008年冰雪灾害中以木荷为优势种的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森林遭到了严重的损害,乔冠树种遭受折干、折枝或者连根倒伏等影响,森林景观和林分结构随之发生一定变化,生态系统内小环境发生改变,给森林群落发展演替方向和途径造成深远影响。
[0006]萌生能力如何随年龄而变化?随着受损树体恢复生长过程,其树木萌生能力如何随年龄发生变化却不得而知。受极端干扰后,树木如何能保持萌生,还与其萌生发生部位有关系。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灾后树木萌条的更新规律,通过萌条早期合理经营管理实现灾后受损亚热带次生林的快速恢复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不同受损类型个体萌生更新促进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区分树木个体不同受损类型,统计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分布密度和林分内所占比例;按照受损类型所占比例排序最高、受损树木重要值和分布所占比例大小,确定主要受损乔木树木,以及主要的受损类型;
[0011]基于不同受损类型个体萌条萌生速率和存活年动态,进行主要受损乔木树木的抚育管理。
[0012]优选的,不同受损类型分别为未损、死亡、翻兜、倾斜、弯曲、断梢、折枝和折干。
[0013]优选的,主要受损乔木树木为木荷,木荷的主要受损类型为断梢木、翻兜木和倾斜木。
[0014]优选的,针对断梢木,及时疏去树干基部和树干中、下部萌生的细小萌条,保留树干冠层顶部较粗萌枝2

3枝,去除顶部多余萌枝。
[0015]优选的,针对翻兜木,从灾后发生第3年开始,在秋季萌芽萌动前,去除树干中上部的幼小萌条,保留树干基部萌发较粗较高萌条。
[0016]优选的,针对倾斜木,从灾后发生第3年开始,去除树干幼小萌条,保留树干中部、中上部较粗萌条。
[0017]优选的,不同受损类型保留灾后当年和灾后第2年的新发萌条,促进萌发恢复活力。
[0018]优选的,灾后第3年,即次生林冠层恢复郁闭期间,及时伐去翻兜木距离树干基部较远端树干段,保留翻兜木树干下部的树干段。
[0019]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中,
[0020]树木个体分布=各类型受损株数量/样地面积;
[0021]林分内所占比例(%)=各类型受损株数量/样地内总株数*100%。
[0022]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萌条萌生速率和存活年动态的动态监测方法包括:在生长季节末期,按照受损类型分别测定灾后第一时间萌生的萌条数量、发生部位,每年同样重复上述指标监测,计算不同受损类型的萌条萌生速率和萌条存活动态,根据受损类型萌条萌生速率和存活动态指标变化,评估不同受损类型树木的萌条更新恢复情况。
[0023]进一步的,所述萌条萌生速率(%)=每年新萌发萌条数量/树干现存总萌条数量*100%;所述萌条存活动态计算按照每年现存萌条数量占上年度萌条总数量的比率表示。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5]在灾后受损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的恢复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利用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萌发萌条更新对次生林进行抚育和经营管理,减缓了前期断梢木、倒木萌条资源竞争和缩短自疏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利影响,促进了萌生更新,缩短了受灾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成林的时间。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针对不同受损类型的萌条更新规律的差异性,提出针对不同受损类型的树木萌条经营管理方案,通过萌条疏伐(去除)合理时间的确定,及时减少树干段萌条数量,缓解萌条种群资源竞争压力,同时通过翻兜木合理恢复时间段树干段的去除,充分提高资源利用能力,也减缓其对断梢木的资源竞争压力,促使受损程度较低的断梢木尽早恢复,形成灾前树冠结构,实现最大化固碳能力的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不同受损类型个体萌生更新促进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区分树木个体不同受损类型:基于灾后受损天然次生林林分本底调查数据,按照主要受灾树种分别调查其灾后8种不同受损类型。
[0029]所述8种不同受损类型按照以下定义判别:
[0030](1)不同受损类型定义:分别为未损、死亡、翻兜、倾斜、弯曲、断梢、折枝和折干;
[0031](2)其受损类型定义见表1。
[0032]表1灾后受损树木个体受损类型定义
[0033][0034]S2.统计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分布密度和林分内所占比例:按照试验代表性固定样地(20m
×
20m)设立,进行每木调查(基径>4cm的个体),记录每株树木名称、受损类型和等级、胸径(DBH,1.3m处)、树高(H)、冠幅等指标。
[0035]进一步地,步骤S2中,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分布密度和林分内所占比例计算公式如下:分布密度=各类型受损株数量(株)/样地面积(m2),所占比例(%)=各类型受损株数量(株)/样地内总株数*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热带次生林恢复的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区分树木个体不同受损类型,统计不同受损类型树木个体分布密度和林分内所占比例;按照受损类型所占比例排序最高、受损树木重要值和分布所占比例大小,确定主要受损乔木树木以及主要的受损类型;基于不同受损类型个体萌条萌生速率和存活年动态,进行主要受损乔木树木的抚育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受损类型分别为未损、死亡、翻兜、倾斜、弯曲、断梢、折枝和折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受损乔木树木为木荷,木荷的主要受损类型为断梢木、翻兜木和倾斜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断梢木,及时疏去树干基部和树干中、下部萌生的细小萌条,保留树干冠层顶部较粗萌枝2

3枝,去除顶部多余萌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翻兜木,从灾后发生第3年开始,在秋季萌芽萌动前,去除树干中上部的幼小萌条,保留树干基部萌发较粗较高萌条。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慧李生周本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