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和倍捻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53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驱动装置和倍捻机。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组件、内盖以及外盖,壳体外设有沿上下方位交错设置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壳体内设容置腔并具有连通容置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控制组件设于容置腔内,并包括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分别开设于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分别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伸出壳体,内盖、外盖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以遮掩或显露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内盖和外盖具有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当外盖打开进行接线操作时,内盖盖合第一台阶面,消除触电风险,内盖外盖配合壳体有效解决整合装置设置一层翻盖存在触电风险且定位不稳的技术问题。翻盖存在触电风险且定位不稳的技术问题。翻盖存在触电风险且定位不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和倍捻机


[0001]本技术涉及运控行业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和倍捻机。

技术介绍

[0002]倍捻机是负责纱线加捻的主要设备,目前纺织行业里采用变频器和两轴伺服控制器组合,需要提出一种整合上述变频器和伺服控制器的结构进行加捻控制。相关技术中,为了节约整机空间,本技术采用控制板和驱动板上下两层排布,接线端子固也为上下两层排布,端子排布为了避免强电对信号的干扰需要分开走线,而且要考虑强电处触电的防护。为了方便接线,通常在接线处设计透明翻盖。接线时候翻起翻盖,接完线后盖上翻盖,翻起和盖下都需要能定位。对于上下两层排布的端子,由于涉及零件出模的复杂性,目前常用的设计为:只加一层外部翻盖,或者是选用定制的带有翻盖的端子。定制的端子翻盖成本贵,而且需要定制,不方便选型和广泛使用;只有一层翻盖,同样存在触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和倍捻机,旨在解决整合装置设置一层翻盖存在触电风险且定位不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装置,应用于纺织行业加捻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外部设有相邻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和连通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0006]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子伸出所述第二开口;
>[0007]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遮掩或显露所述第一端子;以及
[0008]外盖,所述外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至少遮掩或显露所述第二端子。
[0009]可选地,所述内盖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件,所述壳体对应设有:
[0010]两个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和
[0011]多个第一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内盖邻近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一侧边转动并抵接定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面向所述内盖的一端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向面,所述内盖靠近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一侧边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卡接定位。
[0013]可选地,所述内盖远离每一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壳体对应设有卡位件,所述内盖盖合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卡位件可拆卸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外盖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转动件,所述壳体对应设有:
[0015]两个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0016]两个第二定位件,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均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一所述第二定位件与一所述第二转轴邻近且间隔设置;
[0017]其中,所述第二转动件旋转并抵接定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以显露所述第二端子。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凸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并设有至少一第二导向面;
[0019]所述第二转动件邻近所述第二台阶面的一侧凸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随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并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二导向面与第二定位件卡接定位。
[0020]可选地,所述外盖远离每一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壳体对应设有卡位槽,所述外盖至少盖合所述第二端子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卡位槽内。
[0021]可选地,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均为绝缘件;
[0022]且/或,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均为注塑件。
[0023]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0024]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端子为功率端子,并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和
[0025]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驱动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子为信号端子,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002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倍捻机,应用于纺织生产线,所述纺织生产线包括:
[0027]机架;和
[0028]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壳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机架。
[0029]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内盖和外盖,解决整合装置设置一层翻盖存在触电风险且定位不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组件、内盖以及外盖,壳体外设有沿上下方位交错设置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壳体内设容置腔并具有连通容置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控制组件设于容置腔内,并包括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开口开设于第一台阶面,第二开口开设于第二台阶面,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分别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伸出壳体,内盖与壳体转动连接以遮掩或显露设于下方位置的第一台阶面,外盖与壳体转动连接以遮掩或显露设于上方位置的第二台阶面。当外盖打开进行接线操作时,内盖盖合第一台阶面,消除触电风险,内盖外盖配合壳体有效解决整合装置设置一层翻盖存在触电风险且定位不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接口槽打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驱动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接口槽打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驱动装置另一实施例如图1中M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如图2中Q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如图1中N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如图1中K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接口槽盖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技术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的装配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号说明:
[004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驱动装置10壳体30内盖101上壳体102下壳体31第一转动件11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32第一限位件12第一定位件20A卡位槽33下盖体121第一导向面22第二定位件50外盖13卡位件221第二导向面51第二转动件10A第一台阶面60控制组件511定位部10B第二台阶面61驱动板52第二限位件10C第一开口611第一端子53上盖体10D第二开口62控制板80风机10E散热孔621第二端子90盖板10F容置腔10G安装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纺织行业加捻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部设有相邻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腔和连通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端子伸出所述第二开口;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遮掩或显露所述第一端子;以及外盖,所述外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至少遮掩或显露所述第二端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件,所述壳体对应设有:两个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和多个第一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内盖邻近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一侧边转动并抵接定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面向所述内盖的一端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向面,所述内盖靠近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一侧边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卡接定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远离每一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均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壳体对应设有卡位件,所述内盖盖合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卡位件可拆卸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军军朱宝军王锁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