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球墨铸铁管打磨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球墨铸铁管是铸铁管的一种,退火后的球墨铸铁管,其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机械性能良好,防腐性能优异、延展性能好,密封效果好,安装简易、主要用于市政、工矿企业给水、输气,输油等。
[0003]球墨铸铁管生产线上其中一步为对其端部进行打磨,现阶段对于球墨铸铁管两端的打磨是通过人工打磨,缺点是打磨时间较长,需要人工较多,打磨效率低,费时费力,并且打磨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解决了传统手工打磨效率低,打磨均匀,费事费力等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中: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两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待处理区、调整区、打磨区和完成区,管件左右方向设于支撑架上,且依次通过待处理区、调整区、打磨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方向设置的两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待处理区(1
‑
1)、调整区(1
‑
2)、打磨区(1
‑
3)和完成区(1
‑
4),管件左右方向设于支撑架(1)上,且依次通过待处理区(1
‑
1)、调整区(1
‑
2)、打磨区(1
‑
3)和完成区(1
‑
4);所述调整区(1
‑
2)中设置有调整装置(2)和第一推动装置(3),所述调整装置(2)对管件进行左右调整,所述第一推动装置(3)将管件推入打磨区(1
‑
3)中;所述打磨区(1
‑
3)中设置有管件转动装置(4)和第二推动装置(5),所述打磨区(1
‑
3)一侧设置有打磨装置(6),所述管件转动装置(4)驱动管件转动,同时打磨装置(6)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所述第二推动装置(5)将打磨后的管件推入完成区(1
‑
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2)包括两组调整安装架(2
‑
1)、两组调整辊(2
‑
2)和辊驱动电机(2
‑
3),两组所述调整安装架(2
‑
1)对称设于两组支撑架(1)外侧,两组所述调整辊(2
‑
2)分别转动设于两组调整安装架(2
‑
1)上部,所述调整辊(2
‑
2)前后方向设置,所述调整辊(2
‑
2)为领结形结构,所述辊驱动电机(2
‑
3)设于其中一组调整安装架(2
‑
1)一侧,且其输出端与其所在一侧的调整辊(2
‑
2)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与所述调整辊(2
‑
2)中部对应的支撑架(1)上部设置有第一“V”形槽(1
‑
5),当管件设于第一“V”形槽(1
‑
5)中时,管件与调整辊(2
‑
2)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辊(2
‑
2)为轴向自中部向两端渐宽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推动装置(3)分别设于两组支撑架(1)内侧,所述第一推动装置(3)包括第一推动气缸(3
‑
1)、第一安装座(3
‑
2)和第一推动板(3
‑
3),所述第一推动板(3
‑
3)一端转动设于第一“V”形槽(1
‑
5)后侧的支撑架(1)上部,所述第一安装座(3
‑
2)固定设于地面,所述第一推动气缸(3
‑
1)的底端与第一安装座(3
‑
2)铰接,所述第一推动气缸(3
‑
1)的活塞杆顶端与第一推动板(3
‑
3)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推动气缸(3
‑
1)带动第一推动板(3
‑
3)绕第一推动板(3
‑
3)后端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转动装置(4)包括两组转动安装架(4
‑
1)、四组转动轮(4
‑
2)和轮驱动电机(4
‑
3),两组所述转动安装架(4
‑
1)对称设于两组支撑架(1)内侧,所述转动安装架(4
‑
1)顶面前后两侧对称转动设置有两组轴线为左右方向的转动轮(4
‑
2),所述轮驱动电机(4
‑
3)设于其中一组转动轮(4
‑
2)内侧,且其输出端与其所在一侧的转动轮(4
‑
2)同轴固定连接;同一侧的两组所述转动轮(4
‑
2)对称面对应的支撑架(1)上部设置有第二“V”形槽(1
‑
6),当管件设于第二“V”形槽(1
‑
6)中时,管件与四组转动轮(4
‑
2)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的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装置(5)分别设于两组支撑架(1)外侧,所述第二推动装置(5)包括第二推动气缸(5
‑
1)、第二安装座(5
‑
2)和第二推动板(5
‑
3),所述第二推动板(5
‑
3)一端转动设于第二“V”形槽(1
‑
6)后侧的支撑架(1)上部,所述第二安装座(5
‑
2)固定设于地面,所述第二推动气缸(5
‑
1)的底端与第二安装座(5
‑
2)铰接,所述第二推动气缸(5
‑
1)的活塞杆顶端与第二推动板(5
‑
3)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推动气缸(5
‑
1)带动第二推动板(5
‑
3)绕第二推动板(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新,李小伟,路国付,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市鑫环球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