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装置及电火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14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装置及电火灶。所述的变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磁芯组件,磁芯组件围合呈环状框体,磁芯组件至少部分经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绝缘套组件,绝缘套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上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分别套设于磁芯组件上,第一绝缘套与第二绝缘套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与壳体相抵,并与磁性组件相抵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装置及电火灶,能够快速降低磁芯温度的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装置及电火灶


[0001]本技术涉及灶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装置及电火灶。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体是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物质的第四态,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支配,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
[0003]电火灶是利用等离子体的特性,用高压电击穿空气形成热等离子体,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最终获得理想功能的热等离子体束,产生类似火焰特性的热等离子体束给锅具加热来进行烹饪的新型灶具。由于使用电能作为直接能源输入,为产生等离子体束,需要将市电升压至10KV的高压,故电火灶内部需要设置变压器进行电压的提升。
[0004]现有的电火灶内的变压器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0005]1、采用全封闭的支架将线圈围住,不利于散热,影响变压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往往需要增加变压器的体积以增加散热面积或增加散热原料的容量。
[0006]2、为解决变压器散热问题,需要在变压器密闭腔体内灌注变压器油,大量的变压器油的注入往往使电火灶的重量大,不利于搬运和使用。
[0007]因此,综合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现有的电火灶产品的体积庞大,重量大,制约了电火灶的使用和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降低磁芯温度的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变压装置及使用该变压装置的电火灶。
[0009]一种变压装置,应用于电火灶,所述的变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围合呈环状框体,所述磁芯组件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绝缘套组件,所述绝缘套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一绝缘套和所述第二绝缘套上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第一绝缘套和所述第二绝缘套分别套设于所述磁芯组件上,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二绝缘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与壳体相抵,并与所述磁性组件相抵接。
[0010]上述变压装置,包括壳体、磁芯组件、绝缘套组件以及支架组件。其中,壳体上设有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在壳体上的开口位置呈反方向设置。磁芯组件呈环状框体设置,并且磁芯组件的至少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可选地,磁芯组件采用铁氧体软磁芯,保证高频变压电路中的励磁效果。磁芯组件呈环状框体形成磁路,以完成电磁转换。绝缘套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并且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分别套设于磁芯组件上。第一绝缘套与第二绝缘套分
别套设于磁芯组件上。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上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输入低压电,次级线圈输出高压电,从而实现电压的升降转换。本申请的变压装置还包括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与壳体相抵接。支架组件与磁性组件相抵接,用于对磁芯组件在壳体组件内位置的限定锁紧,防止磁芯组件的位置移动而影响电磁转换作用,或产生拉弧等现象。
[0011]壳体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防爬电隔板。因次级线圈上输出很高的电压,高压与低压之间易引起爬电而损坏壳体,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爬电电弧需要翻过防爬电隔板,增加了爬电距离而可以阻止爬电的产生。
[0012]本申请的变压装置中,由于磁芯组件、绝缘套组件以及线圈分别容置与壳体的具有开口的腔体内,有利于磁芯组件与线圈的散热。无需使用变压器中常规的油封方式实现降温。因此,本申请的变压装置结构能明显得到简化,且体积和重量大幅度减少,为高压装置应用于家用电器产品提供可行的技术实现手段。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能分别与所述磁芯组件相抵接。
[0014]上述的变压装置中,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变压装置的安装。另外,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可拆卸连接,可以更加不同的磁芯规格以调整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位置,方便使用,灵活性更高。
[0015]可选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可选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上设有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弧形面以及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的所述第一弧形面配合连接。
[0017]上述的变压装置中,壳体上设有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其中第三限位部上设有第一弧形面,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面以及第三弧形面。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通过第二弧形面以及第三弧形面与第三限位部的第一弧形面配合连接以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在壳体上的位置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变压装置的结构可靠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组件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围合形成所述环状框体。
[0019]上述的变压装置中,磁芯组件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呈U型设置,并且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围合形成环状框体。上述通过设置两组磁芯,方便磁芯组件从变压装置中拆除和安装,使变压装置的安装使用更具灵活性,并使变压装置的结构能进一步得到简化,生产制造工艺更加简单。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第三支臂,所述第三支臂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连接并形成所述U型;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第四支臂、第五支臂以及第六支臂,所述第六支臂与所述第四支臂以及所述第五支臂连接并形成所述U型,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内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内分别开设有第一贯通槽和第二贯通槽,所述第一支
臂、所述第四支臂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贯通槽并相抵接,所述第二支臂以及所述第五支臂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二贯通槽并相抵接。
[0021]上述的变压装置中,第三支臂分别与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连接形成第一磁芯,第六支臂分别与第四支臂以及第五支臂连接形成第二磁芯。壳体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分别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并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内分别设有贯通的第一贯通槽以及第二贯通槽。第一支臂以及第四支臂分别插设于第一贯通槽,且第一支臂与第四支臂在第一贯通槽内相抵接。第二支臂以及第五支臂分别插设于第二贯通槽,并在第二贯通槽内相抵接。通过上述设置实现磁芯组件在壳体内的组装,并且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实现磁芯组件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内的定位。上述的壳体的磁芯定位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工艺简便,适于批量生产。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装置,应用于电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所述第一腔体(101)和所述第二腔体(102)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磁芯组件(2),所述磁芯组件(2)围合呈环状框体,所述磁芯组件(2)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开口(103)以及第二开口(10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绝缘套组件(3),所述绝缘套组件(3)包括第一绝缘套(31)和第二绝缘套(32),所述第一绝缘套(31)和所述第二绝缘套(32)上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第一绝缘套(31)和所述第二绝缘套(32)分别套设于所述磁芯组件(2)上,所述第一绝缘套(31)与所述第二绝缘套(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01)和所述第二腔体(102)内;支架组件(4),所述支架组件(4)与壳体(1)相抵,并与所述磁芯组件(2)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4)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能分别与所述磁芯组件(2)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第三限位部(13),所述第三限位部(13)上设有第一弧形面(131),所述第一支架(41)以及所述第二支架(4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131)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面(411)和第三弧形面(421),所述第一支架(41)以及所述第二支架(42)通过所述第二弧形面(411)以及所述第三弧形面(421)与所述第三限位部(13)的所述第一弧形面(131)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组件(2)包括第一磁芯(21)和第二磁芯(22),所述第一磁芯(21)和所述第二磁芯(22)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磁芯(21)和所述第二磁芯(22)围合形成所述环状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占杰段辰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爱全电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