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宁丁树东专利>正文

一种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14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7
一种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发电单元一侧的桩柱基础,桩柱基础顶部设有剪叉式千斤顶,剪叉式千斤顶顶部连接于长托梁,长托梁的一侧设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长托梁和固定支架发电单元,长托梁的顶部设有滑槽轨道,滑槽轨道内安装有寄生光伏组件板,寄生光伏组件板可沿滑槽轨道滑动。通过剪叉式千斤顶顶升或缩回,带动长托梁升高或降低,进而带动寄生光伏组件板旋转,实现了寄生光伏组件板可以最佳倾角迎接太阳,尽可能接收更多的太阳光辐照能量增加发电量的效果,而当遇到大风时,即可向下收拢寄生光伏组件板进入避风状态,还可以主动旋转调整角度,规避对后排的阴影遮挡效果。规避对后排的阴影遮挡效果。规避对后排的阴影遮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从2010年大规模启动光伏电站的建设,相应的出现了许多光伏发电设备和光伏发电单元。
[0003]在申请号为202110155251.7和202120329813.0专利申请文献中,公开了寄生发电单元的结构与驱动机构原理。这种寄生发电单元的结构特征是偏心悬臂结构,其接驳梁和光辐照接收板不可以设计的尺寸太大,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风震现象。这种结构的转轴也不可以设计的太长,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扭转震动现象。而如何提高寄生发电单元的设计面积,提高寄生发电单元的抵抗风震能力,提高寄生发电单元的性价比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面积、长托梁、抗震强的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发电单元一侧的桩柱基础,所述桩柱基础顶部设有剪叉式千斤顶,所述剪叉式千斤顶顶部连接于长托梁,所述长托梁的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长托梁和所述固定支架发电单元,所述长托梁的顶部设有滑槽轨道,所述滑槽轨道内安装有寄生光伏组件板,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可沿所述滑槽轨道滑动。
[0007]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发电单元包括固定支架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的发电组件板,所述发电组件板与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铰接。
[0008]进一步,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通过合页铰链连接于所述发电组件板。
[0009]进一步,所述剪叉式千斤顶的底部铰接于所述桩柱基础,顶部铰接于所述长托梁。
[0010]进一步,所述长托梁的底部设有多个所述剪叉式千斤顶并排排列,所述剪叉式千斤顶之间通过传动轴串联,所述传动轴被丝杆带动,所述丝杆被驱动电机驱动,带动多个所述剪叉式千斤顶同步向上顶升或向下缩回,进而带动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旋转。
[0011]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设有反力臂杆,所述反力臂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端部,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桩柱基础,以限制所述驱动电机自由反向旋转。
[0012]进一步,所述桩柱基础顶部设有桩顶板,所述桩顶板设有通槽,所述反力臂杆插设于所述通槽内。
[0013]进一步,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与所述长托梁的结合位置,位于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中心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发电单元的一侧。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在固定支架发电单元一侧设置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能够提高超配面积比例,通过剪叉式千斤顶顶升或缩回,带动长托梁升高或降低,进而带动寄生光伏组件板旋转,实现了寄生光伏组件板可以最佳倾角迎接太阳,尽可能接收更多的太阳光辐照能量增加发电量的效果,而当遇到大风时,即可向下收拢寄生光伏组件板进入避风状态,还可以主动旋转调整角度,规避对后排发电单元的阴影遮挡效果。剪叉式千斤顶的多支点易于消除大风震动效应,两点支撑光伏组件板,有利于扩大光伏组件板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结构装置简单,安全高效,大幅度的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大幅度的减少支架耗钢量,大幅度提升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而投资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滑槽轨道与寄生光伏组件板结合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剪叉式千斤顶顶升状态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剪叉式千斤顶中位状态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剪叉式千斤顶缩回状态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剪叉式千斤顶托举长托梁顶升状态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剪叉式千斤顶托举长托梁中位状态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中剪叉式千斤顶托举长托梁降低状态图;
[0026]图中,1—固定支架发电单元、11—固定支架、12—发电组件板、2—寄生发电单元、21—桩柱基础、211—桩顶板、22—剪叉式千斤顶、23—长托梁、24—寄生光伏组件板、25—连杆、26—滑槽轨道、27—传动轴、28—驱动电机、29—反力臂杆、3—合页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如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2与固定支架发电单元1组合后的向东视图。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2,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发电单元1一侧的桩柱基础21,其中桩柱基础21是一种广义的构筑物概念。桩柱基础21顶部设有剪叉式千斤顶
22,剪叉式千斤顶22顶部连接于长托梁23,长托梁23上安装有寄生光伏组件板24。在本实施例中,剪叉式千斤顶22的底部铰接于桩柱基础21,顶部铰接于长托梁23。寄生发电单元2其自身是一个空间不稳定结构,它必须依附于固定支架发电单元1的稳定结构侧才能保持自身的空间稳定性。
[0030]如图1及图3,固定支架发电单元1包括固定支架11及固定于固定支架11顶部的发电组件板12,发电组件板12与寄生光伏组件板24铰接。在本实施例中,寄生光伏组件板24通过合页铰链3连接于发电组件板12。
[0031]优选的,长托梁23的一侧设有连杆25,连杆25的两端分别铰接于长托梁23和固定支架11。
[0032]优选的,寄生光伏组件板24与长托梁23的结合位置,位于寄生光伏组件板24中心线远离固定支架发电单元1的一侧。
[0033]如图1及图4,长托梁23的顶部设有滑槽轨道26,寄生光伏组件板24安装于滑槽轨道26内,可沿滑槽轨道26滑动。
[0034]如图1及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2的北面立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寄生光伏组件板24布置为短边置于南北,长边置于东西。长托梁23的底部设有多个剪叉式千斤顶22并排排列,剪叉式千斤顶22之间通过传动轴27串联,传动轴27被丝杆带动,丝杆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发电单元一侧的桩柱基础,所述桩柱基础顶部设有剪叉式千斤顶,所述剪叉式千斤顶顶部连接于长托梁,所述长托梁的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长托梁和所述固定支架发电单元,所述长托梁的顶部设有滑槽轨道,所述滑槽轨道内安装有寄生光伏组件板,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可沿所述滑槽轨道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发电单元包括固定支架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的发电组件板,所述发电组件板与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光伏组件板通过合页铰链连接于所述发电组件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大面积寄生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千斤顶的底部铰接于所述桩柱基础,顶部铰接于所述长托梁。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慈鑫丁宁丁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丁宁丁树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