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77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田间覆膜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稻自动化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包括动力装置、插秧装置、覆膜装置、底架;所述插秧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插秧装置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的后方;所述覆膜装置和所述插秧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覆膜装置设置在所述插秧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所述底架与所述插秧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架设置在所述插秧装置和所述覆膜装置的下方;在所述水稻覆膜插秧机工作过程中,从前向后,所述动力装置、覆膜装置、插秧装置、底架依次与水田接触。通过完成护膜、铺膜、压膜、压边再插秧步骤完成水稻的覆膜机插种植,能够在水田上平整覆膜,减少断膜、起鼓现象,方便地调节插秧深度。节插秧深度。节插秧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田间覆膜装备
,特别涉及水稻自动化种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的覆膜种植是将由塑料薄膜或其他物质制成的薄膜敷设在耕地上,再在膜上打孔,将需要种植的作物种子或秧苗放入孔中进行种植的一种栽培方式,覆膜种植具有节水保墒、防草害、增加地温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种植旱地作物(如棉花、玉米等)的栽培种过程中。此种种植方式可人工进行覆膜、打孔、播种(或移栽)也可通过相应的机械装备来完成;覆膜、种植装备可分开作业,也可联合作业。水稻生产中,由于水田的特殊性,覆膜后人员或机械很难再进入田中进行作业,水稻的覆膜种植,一般是在水稻插秧机加装覆膜机构,形成水稻覆膜插秧机,通过覆膜插秧联合作业,完成水稻的覆膜种植。
[0003]公开号为CN2128127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覆膜、插秧一体的高效率水稻种植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可带动转轴逆时针转动,转轴通过转动带带动底轴和卷筒逆时针转动,卷筒将卷膜放出并覆在稻田中,同时液压缸通过连接杆带动推杆上下运动,推杆通过转套带动转杆和播苗叉上下转动,此时播苗叉可将储苗盒内的秧苗叉出并栽种在稻田中,如此可实现覆膜、插秧一体的功能,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还节约了种植成本。
[0004]与前述专利相似,目前插秧机用水田覆膜机构大都是采用旱田的覆膜机的简单复制,由于水田的特殊性和水稻插秧机的空间限制,使现有水田覆膜插秧机在作业过程中不理想,涌泥严重,断膜现象频发,插秧深度控制困难,覆膜插秧速度慢、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包括动力装置、插秧装置、覆膜装置、底架;所述插秧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插秧装置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的后方;所述覆膜装置和所述插秧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覆膜装置设置在所述插秧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所述底架与所述插秧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底架设置在所述插秧装置和所述覆膜装置的下方;在所述水稻覆膜插秧机工作过程中,从前向后,所述动力装置、覆膜装置、插秧装置、底架依次与水田接触。
[0006]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装置在后部可转动固定连接设置有挂接架和液压装置,所述挂接架与所述液压装置可转动固定连接并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挂接架设置为四杆挂接架。
[0007]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插秧装置包括主横梁,所述主横梁与所述挂接架可转动固定连接。
[0008]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插秧装置还包括秧箱、供秧机构、插植机构;所述秧箱、供秧机构、插植结构分别于所述主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供秧机构设置在所述秧箱和所述插植结构中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秧箱、供秧机构、插植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插
植机构中设置有取秧针。
[0009]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覆膜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横梁,所述覆膜装置包括:
[0010]弧板,所述弧板设置为一段圆弧沿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的板,所述弧板具有轴向长度;
[0011]端盖,所述端盖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弧板的两个端面;所述端盖在所述弧板的圆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槽;
[0012]地膜卷轴,所述地膜卷轴的轴向长度高于所述弧板的轴向长度;所述地膜卷轴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心槽的直径;所述地膜卷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心槽内。
[0013]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弧板的外弧面方向向前设置,所述地膜卷轴设置在所述弧板内弧面的一侧。
[0014]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覆膜组织还包括压膜锟,所述压膜锟设置为和所述地膜卷轴平行的圆柱结构,所述压膜锟设置在所述地膜卷轴的后方;所述压膜锟通过设置在侧面的连接臂与所述地膜卷轴连接,所述地膜卷轴与所述连接臂之间采用可转动的固定连接,所述压膜锟和所述连接臂之间采用可转动的固定连接。
[0015]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可转动地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横梁,所述底架包括
[0016]U型框架,所述U型框架包括横杆和2个伸出臂,2个所述伸出臂分别由所述横杆的两个端点向后延伸,2个所述伸出臂平行设置;
[0017]调节手柄杆,所述调节手柄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框架,所述调节手柄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覆膜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
[0018]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还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压边轮,所述压边轮设置在所述U型框架的内侧,一对所述压边轮分别可转动的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伸出臂;一对所述压边轮的距离小于待铺设的地膜的宽度。
[0019]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还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支撑拖板,所述支撑拖板设置为长方体型,一对所述支撑拖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伸出臂的下方;一对所述支撑拖板的距离大于待铺设的地膜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拖板的前端设置有弧形面。
[0020]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覆膜和插秧的自动化作业,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水稻种植,只需一次行即可同时完成水稻的覆膜和插秧作业;通过完成护膜、铺膜、压膜、压边再插秧等步骤完成水稻的覆膜机插种植,其能够在水田上平整覆膜,减少断膜、起鼓现象,方便地调节插秧深度。
[0022](2)所述覆膜装置包括有一长的半圆形弧板,弧板的两侧连接各有一对称开槽的端盖板,槽底对应半圆形弧板的圆心;将地膜按一定宽度缠绕在地膜卷轴上,形成地膜卷、通过地膜卷轴挂接在半圆形弧板的两侧的端盖板的中心开槽处而使地膜卷被挂接在半圆形弧板上,使地膜卷被半圆形弧板半包围的形式,保护地膜在覆膜插秧作业时不被涌泥阻滞而无法转动覆膜,而使地膜卷固定并可方便地绕轴转动而使地膜顺利展开;还包括有一根与地膜卷平行布置的长圆柱形的压膜辊,压膜辊与地膜卷平行且在地膜卷后侧布置,且可上下浮动并可绕自轴线转动,在覆膜过程中可使压膜辊始终压地膜于田间地面而使展开
的地膜充分地与水田地面接触,并可在地膜上滚动,使地膜在插秧机前进时不被拖动前行,而是地膜卷转动而展开地膜铺于田间。所述压膜辊为与地膜宽度等长或大于地膜宽度的长圆柱体,应能保证压到整个地膜的幅宽。
[0023](3)所述底架包括有一U形框架、布置于U形框架两侧端头处的一对圆盘状压边轮和一对支撑拖板,压边轮用来将地膜的两边压入到田间的泥土中而使地膜固定在田间、支撑拖板用来深入到水田的硬底层,来支撑插秧装置及覆膜机构。U形框架被安装在插秧装置主横梁上并可具有一定角度的摆动,而使布置在U形框架两侧端的一对圆盘状压边轮和一对支撑拖板上下摆动而调节压边深度和插秧装置的离地距离,通过扳动连接在U形框架的调节杆来使U形框架转动来调节压边轮和支撑拖板的高低,而确定压边轮进入田间泥土的深浅和支撑拖板进入田间的硬底层后支撑起插秧装置的高低。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覆膜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1)、插秧装置(2)、覆膜装置(3)、底架(4);所述插秧装置(2)与所述动力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插秧装置(2)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1)的后方;所述覆膜装置(3)和所述插秧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覆膜装置(3)设置在所述插秧装置(2)和所述动力装置(1)之间;所述底架(4)与所述插秧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底架(4)设置在所述插秧装置(2)和所述覆膜装置(3)的下方;在所述水稻覆膜插秧机工作过程中,从前向后,所述动力装置(1)、覆膜装置(3)、插秧装置(2)、底架(4)依次与水田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覆膜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在后部可转动固定连接设置有挂接架(11)和液压装置(12),所述挂接架(11)与所述液压装置(12)可转动固定连接并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挂接架(11)设置为四杆挂接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覆膜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装置(2)包括主横梁(24),所述主横梁(24)与所述挂接架(11)可转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覆膜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装置(2)还包括秧箱(21)、供秧机构(23)、插植机构(22);所述秧箱(21)、供秧机构(23)、插植结构分别于所述主横梁(24)固定连接;所述供秧机构(23)设置在所述秧箱(21)和所述插植结构中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秧箱(21)、供秧机构(23)、插植机构(2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插植机构(22)中设置有取秧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覆膜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装置(3)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横梁(24),所述覆膜装置(3)包括:弧板(31),所述弧板(31)设置为一段圆弧沿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的板,所述弧板(31)具有轴向长度;端盖(32),所述端盖(32)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弧板(31)的两个端面;所述端盖(32)在所述弧板(31)的圆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槽;地膜卷轴(33),所述地膜卷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屏徐蕾陈惠哲向镜徐一成卢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格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