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盘悬架机构、底盘及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悬架装置的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悬架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已逐步应用于大众服务场景中,例如餐厅、酒店、写字楼等室内场景。实际环境中,机器人移动的室内地面并非完全平整的,地面上可能会存在障碍。因此,对于底盘的悬架机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底盘,通常分布有四个从动轮用于支撑底盘以上的负载,另外,还具有两个驱动轮用于带动机器人移动。这类机器人的部分从动轮或者驱动轮与底盘为刚性连接,或者与底盘通过非独立悬架进行连接。无论是刚性连接的悬挂方式,还是通过非独立悬架的悬挂方式,机器人在过不平整路面时的稳定性都比较差,减震效果不佳,无法保证机器人平稳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底盘悬架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底盘悬架机构过不平整路面时的稳定性差、减震效果不佳、无法保证机器人平稳移动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另提供了一种底盘,可用于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骨架(40);第一独立悬架(10),所述第一独立悬架(10)用于安装前从动轮(41),通过所述第一独立悬架(10)可使所述前从动轮(41)相对于所述底盘骨架(40)滑动;第二独立悬架(20),所述第二独立悬架(20)用于安装驱动轮(42),通过所述第二独立悬架(20)可使所述驱动轮(42)相对于所述底盘骨架(40)摆动;横向连杆悬架(30),每个所述横向连杆悬架(30)用于安装两个后从动轮(43),通过所述横向连杆悬架(30)可使所述后从动轮(43)相对于所述底盘骨架(40)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从动轮(41)沿垂直于所述底盘骨架(40)的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独立悬架(10)包括第一套筒(13)、限位板(11)、弹性件(12)及活塞(14);所述第一套筒(13)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骨架(40)上,所述限位板(11)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13)上端,所述弹性件(12)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3)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板(11)和所述活塞(14)连接,所述活塞(14)的一端连接所述前从动轮(41),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套筒(13)内且可沿所述第一套筒(13)的轴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4)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12)的限位槽(1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独立悬架(20)包括安装支架(23)、连杆(21)及第一减震单元(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耀锋,马文成,金鑫,唐旋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