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底架及含该车厢底架的车厢组成、铁路自翻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48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底架及含该车厢底架的车厢组成、铁路自翻车,该车厢底架包括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由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侧梁围合而成,所述横梁与侧梁围合形成的框架上设置有地板;所述承载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外转轴机构,所述外转轴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转轴机构,所述内转轴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底架组成配合的上限位挡组件,以对车厢底架进行纵向和横向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防止车厢内载货物的扬尘、雨淋、被盗等发生,而且能够增强车厢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轻车辆自重,增大车辆载重。增大车辆载重。增大车辆载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底架及含该车厢底架的车厢组成、铁路自翻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自翻车的
,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底架及含该车厢底架的车厢组成、铁路自翻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铁路自翻车车辆自重较大、车厢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倾翻卸货作业抗倾覆稳定性不足、在产品制造和运用中存在的成本高、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量过大、运行过程中出现扬尘和被盗等问题。现有铁路自翻车每辆铁路自翻车均配装了卸车设备,卸车设备的重量每辆自翻车的卸车设备通常大于2.1t。由于铁路自翻车的卸车设备仅在自翻车倾翻作业时使用,在其他工况不需要卸车设备,在铁路自翻车过程中,卸车设备的重量增加了运输能耗。
[0003]现有铁路自翻车铁路自翻车顶部敞开,运输过程中车厢内载货物容易发生扬尘、雨淋、被盗等问题。目前既有自翻车的两端墙下部与车厢底架固结,顶部两端墙间没有连接,端墙根部的刚度较低,载荷应力很大,而又很难增强;车厢的整体刚度不足,而因结构限制,很难增强。
[0004]此外,现有自翻车的倾翻动力系统中的倾翻缸的上铰点在车厢底架底部,下铰点在底架侧方。倾翻卸货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框架(1),所述承载框架(1)由至少两根横梁(1.1)和至少两根侧梁(1.2)围合而成,所述横梁(1.1)与侧梁(1.2)围合形成的框架上设置有地板(1.3);所述承载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外转轴机构(2),所述外转轴机构(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内转轴机构(3),所述内转轴机构(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底架组成配合的上限位挡组件(4),以对车厢底架进行纵向和横向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轴机构(2)包括外安装座(2.1),所述外安装座(2.1)上转动设置有外转轴(2.2);所述内转轴机构(3)包括内安装座(3.1),所述内安装座(3.1)上转动设置有内转轴(3.2);所述承载框架(1)两侧的侧梁(1.2)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其与侧门之间缝隙的密封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挡组件(4)包括上限位板(4.1)和导向板(4.2),所述上限位板(4.1)和导向板(4.2)相贴合布置;所述上限位板(4.1)的底部具有垂向导向斜面(4.11),所述导向板(4.2)具有朝向下开口的导向槽(4.21),所述导向槽(4.21)具有横向导向斜面(4.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4.1)与导向板(4.2)之间连接有若干块斜筋板(4.3);所述上限位板(4.1)背向导向板(4.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块立筋板(4.4)。5.一种车厢组成,包括车厢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厢底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侧墙(6),位于侧墙(6)的两端设置有端墙(7);至少一个侧墙(6)上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侧门(8);所述侧墙(6)包括侧墙板(6.1),所述侧墙板(6.1)的上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峰胡海滨史春江臧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