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42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本体内设置有混合罐、一次培养装置、二次培养装置,所述混合罐用于将菌种混合并导入到一次培养装置内培养,所述二次培养装置用于对一次培养装置排出的菌种再次培养;该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将好氧菌与厌氧菌混合培养,提高菌种的多用途性,并实现对菌种的二次发酵,提高菌种的稳定性。提高菌种的稳定性。提高菌种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市场的微生物制剂产品大多存在如下的缺点:功能比较单一,产品使用后容易散失,对污水处理效果持续时间不长;经过一定时间使用,有益菌、有害菌、病毒等都有可能大量存在,有些产品存在特定使用条件,不能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用量不确定,微生物功能虽然强大,它是靠大量细菌共同完成,没有一定数量达不到效果;使用条件限制,天然生物膜菌种繁杂,每个生存环境、工作条件不同,使用的灵活性大受影响;
[0003]因此,需要一种能将好氧菌与厌氧菌深度混合培养的装置,调高菌种的多用途性,以及提高菌种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用以解决微生物菌种单一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有限的情况。
[0005]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本体内设置有混合罐、一次培养装置、二次培养装置,所述混合罐用于将菌种混合并导入到一次培养装置内培养,所述二次培养装置用于对一次培养装置排出的菌种再次培养。
[0006]优选的,所述制备箱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端设置有第一滑槽,下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混合罐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去驱动所述一次培养装置在驱动组件表面旋转或绕着驱动组件摆动。
[0007]优选的,所述一次培养装置包括三角驱动板,所述三角驱动板的其中一面与驱动组件中端连接,另一面设置有培养罐、供液罐、供气罐,所述培养罐、供液罐、供气罐间隔设置在所述三角驱动板的各顶角处,所述供气罐和所述供液罐分别通过管件连接所述培养罐,并为所述培养罐内的菌种提供营养液和空气。
[0008]优选的,所述制备箱内还设置有水浴槽,所述水浴槽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制备箱内底面,所述水浴槽上端开放并设置在所述一次培养装置下方,所述水浴槽用于对所述培养罐、供液罐、供气罐加热或降温;
[0009]所述水浴槽外设置有恒温装置,所述恒温装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通过调温管与所述水浴槽一面上端和另一面下端连通,所述恒温装置用于将水浴槽上方水抽取并加热后排放至水浴槽下方。
[0010]优选的,所述恒温装置内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输入端管连接水泵输出端,所述加热箱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出水的所述调温管,所述加热箱周向外壁套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箱还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清洁组件;
[0011]所述水泵输入端连接用于进水的所述调温管,所述水泵还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用于将水泵内的水排放至制备箱外,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泵直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加热箱与所述用于出水的所述调温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水泵配合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用于将水浴槽内的水排放至制备箱外或排放至加热箱内进行加热;
[0012]所述电热丝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对所述加热箱内水进行加热沸腾,并将产生的蒸汽通过清洁组件对所述一次培养装置蒸汽消毒;
[0013]所述恒温装置内还设置有冷水箱,所述冷水箱的进水端通过水管连接市政水管,出水端连接用于出水的所述调温管,所述水管与所述冷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0014]所述电热丝、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均连接电源。
[0015]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蒸汽箱,所述蒸汽箱的进气端通过蒸汽管连接加热箱,所述蒸汽箱的出气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蒸汽箱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块内,所述安装块设置在安装板的其中一面,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朝向安装板上的第一开口设置,所述排气管用于将所述蒸汽箱内蒸汽排放至所述培养罐、所述供液罐、所述供气罐内。
[001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开口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均贯穿挡板设置,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设置有拉杆的一端,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摆盘的其中一面,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二摆盘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摆盘的另一面偏心连接第一杆,所述第一杆通过第二安装块转动设置在第二开口内底面,所述第一杆远离第二摆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远离第一杆的一面啮合间歇组件,所述间歇组件设置在电机驱动杆中端,所述电机驱动杆的其中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中端,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拉环的一端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设置在第一转轴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中端贯穿设置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其中一端连接第四齿轮轴心,另一端连接所述三角驱动板远离所述培养罐的一面中心,所述第一转轴用于驱动所述三角驱动板转动;
[0017]所述电机驱动杆转动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设置在所述间歇组件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轴心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块内,所述第三安装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底面,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通过第四安装块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底面,所述第七齿轮远离所述第二开口内底面的一面设置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与所述第四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远离第三皮带轮的一端设置有反转组件。
[0018]优选的,所述反转组件包括第四皮带轮、第五皮带轮,所述第四皮带轮与所述第五皮带轮均转动设置在第五安装块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五安装块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开口内壁,所述第四皮带轮与第五皮带轮通过第三皮带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与所述第五皮带轮远离第五安装块的一面均设置有L杆,所述L杆的拐角处与所述第四皮带轮和第五皮带轮的轴心连接,各所述L杆的其中一端均设置有弧形杆,所述第一转轴周向外壁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周向外壁设置有两个螺旋槽,两所述螺旋槽倾斜设置在限位套外壁,所述螺旋槽间隔设置在所述限位套两面,所述限位套两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两第三滑槽,各所述螺旋槽的两端均连通所述第三滑槽;
[0019]所述间歇组件包括大轮盘、小轮盘,所述大轮盘设置在电机驱动杆上,所述大轮盘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弧形板、第一弧形齿板,所述弧形板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第一环弧形齿板啮合有第二弧形齿板,所述第二弧形齿板设置在小轮盘周向外壁,所述小轮盘远离第二弧形齿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开口朝向大轮盘设置,所述小轮盘的一面设置有挡杆,所述挡块与所述挡杆配合用于驱动第一弧形齿板与第二弧形齿板啮合;
[0020]所述小轮盘远离挡杆的一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所述小轮盘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0021]优选的,设置有混匀装置,所述混匀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箱(1),所述制备箱本体内设置有混合罐(3)、一次培养装置(5)、二次培养装置(10),所述混合罐(3)用于将菌种混合并导入到一次培养装置(5)内培养,所述二次培养装置(10)用于对一次培养装置(5)排出的菌种再次培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箱(1)内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上端设置有第一滑槽(4),下端设置有第一开口(9),所述混合罐(3)在所述第一滑槽(4)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一开口(9)内设置有驱动组件(7),所述驱动组件(7)用去驱动所述一次培养装置(5)在驱动组件(7)表面旋转或绕着驱动组件(7)摆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培养装置(5)包括三角驱动板(6),所述三角驱动板(6)的其中一面与驱动组件(7)中端连接,另一面设置有培养罐(11)、供液罐(12)、供气罐(13),所述培养罐(11)、供液罐(12)、供气罐(13)间隔设置在所述三角驱动板(6)的各顶角处,所述供气罐(13)和所述供液罐(12)分别通过管件(14)连接所述培养罐(11),并为所述培养罐(11)内的菌种提供营养液和空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箱(1)内还设置有水浴槽(8),所述水浴槽(8)通过支架(15)设置在所述制备箱(1)内底面,所述水浴槽(8)上端开放并设置在所述一次培养装置(5)下方,所述水浴槽(8)用于对所述培养罐(11)、供液罐(12)、供气罐(13)加热或降温;所述水浴槽(8)外设置有恒温装置(17),所述恒温装置(17)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通过调温管(16)与所述水浴槽(8)一面上端和另一面下端连通,所述恒温装置(17)用于将水浴槽(8)上方水抽取并加热后排放至水浴槽(8)下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装置(17)内设置有加热箱(19),所述加热箱(19)的输入端管连接水泵(21)输出端,所述加热箱(19)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出水的所述调温管(16),所述加热箱(19)周向外壁套设有电热丝(20),所述加热箱(19)还设置有蒸汽管(22),所述蒸汽管(22)连接清洁组件;所述水泵(21)输入端连接用于进水的所述调温管(16),所述水泵还设置有出水管(23),所述出水管(23)用于将水泵(21)内的水排放至制备箱(1)外,所述出水管(23)与所述水泵(21)直接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4),所述加热箱(19)与所述用于出水的所述调温管(16)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5),所述水泵(21)配合第一电磁阀(24)和第二电磁阀(25)用于将水浴槽(8)内的水排放至制备箱(1)外或排放至加热箱(19)内进行加热;所述电热丝(20)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阀(25)用于对所述加热箱(19)内水进行加热沸腾,并将产生的蒸汽通过清洁组件对所述一次培养装置(5)蒸汽消毒;所述恒温装置17内还设置有冷水箱(27),所述冷水箱(27)的进水端通过水管(26)连接市政水管,出水端连接用于出水的所述调温管(16),所述水管(26)与所述冷水箱(27)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8);所述电热丝(20)、水泵(21)、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25)、第三电磁阀(28)均连接电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蒸汽箱(29),所述蒸汽箱(29)的进气端通过蒸汽管(22)连接加热箱(19),所述蒸汽箱(29)
的出气端设置有排气管(30),所述排气管(30)远离蒸汽箱(29)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块(31)内,所述安装块(31)设置在安装板(2)的其中一面,所述排气管(30)的出气口朝向安装板(2)上的第一开口(9)设置,所述排气管(30)用于将所述蒸汽箱(29)内蒸汽排放至所述培养罐(11)、所述供液罐(12)、所述供气罐(13)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第一转轴(38)第二转轴(39),所述第一转轴(38)转动设置在第一开口(9)内壁之间,所述第一开口(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42),所述第二开口(42)靠近第一开口(9)的一端设置有挡板(40),所述第一转轴(38)与所述第二转轴(39)均贯穿挡板(40)设置,所述第二转轴(39)远离第一开口(9)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44)内,所述第二转轴(39)远离第一开口(9)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拉环(43),所述拉环(43)设置有拉杆(45)的一端,所述拉杆(45)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摆盘(47)的其中一面,所述拉杆(45)与所述第二摆盘(47)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摆盘(47)的另一面偏心连接第一杆(48),所述第一杆(48)通过第二安装块(57)转动设置在第二开口(42)内底面,所述第一杆(48)远离第二摆盘(4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49),所述第一齿轮(49)远离第一杆(48)的一面啮合间歇组件(50),所述间歇组件(50)设置在电机驱动杆(51)中端,所述电机驱动杆(51)的其中一端连接电机(56),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55),所述第二齿轮(55)啮合有第三齿轮(46),所述第三齿轮(46)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39)中端,所述第二转轴(39)远离拉环(43)的一端设置有蜗杆(58),所述蜗杆(58)啮合第四齿轮(41),所述第四齿轮(41)设置在第一转轴(38)一侧,所述第一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凯辉洪宇建周立斌陈桔川肖英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白鹤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