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356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包括框架,框架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把手,框架的下端安装车轮,框架的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滑轨,每一侧的滑轨上均滑动连接至少两个导轨调节器,框架一侧的导轨调节器上固定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固定蜗轮蜗杆减速器,另一侧的导轨调节器上固定连接轴座,蜗轮蜗杆减速器与轴座之间轴连接U型方管,U型方管上安装用于固定机匣的肘夹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在每次转换拍摄位置时工人手工搬运,降低劳动强度;蜗轮蜗杆减速器调整U型方管转动位置,实现不同拍摄角度的快速调整,提高了拍片效率;一次可拍摄至少两件铸件,延长了机器中射线源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设备成本。节约了设备成本。节约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匣射线探伤
,特别涉及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对航空发动机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大飞机的研发越来越成熟,对国产大发动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而机匣又是发动机内必不缺少的关键零件,且要求非常严格,每件都需要100%射线探伤。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简易木框和简单工具配合支撑的一种方式进行射线探伤,该种方式中需要拍射机匣什么部位时,需要工人将机匣摆放到什么位置,然后支撑好进行射线探伤,通过每次不停的摆放位置,不断的调整支撑点来完成射线探伤,由于机匣在航空发动机中属于较大的铸件,比较重,在射线探伤过程中不停的转换拍摄位置,需要工人手工搬运,劳动强度大;在射线探伤过程中不停的转换拍摄位置,每调整一次就需要重新支撑一次,耗时长、效率低,降低了探伤拍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包括框架,框架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把手,框架的下端安装车轮,框架的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滑轨,每一侧的滑轨上均滑动连接至少两个导轨调节器,框架一侧的导轨调节器上固定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固定蜗轮蜗杆减速器,另一侧的导轨调节器上固定连接轴座,蜗轮蜗杆减速器与轴座之间轴连接U型方管,U型方管上安装用于固定机匣的肘夹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车轮包括万向轮和定向轮,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框架靠近把手的一侧下端,所述定向轮安装在框架的另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滑轨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安装板和轴座的一侧均螺纹连接与定位孔配合插接的定位销杆。
[0007]优选的,所述肘夹机构包括气顶、肘夹固定板、轴承固定板和肘夹,所述气顶通过气顶固定板固定在U型方管下端,所述轴承固定板固定在U型方管上端,所述肘夹固定板通过轴承与轴承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气顶的输出轴端依次穿过U型方管、轴承固定板和肘夹固定板与垫圈通过锁紧栓连接,所述肘夹安装在肘夹固定板上。
[0008]优选的,所述肘夹固定板包括中部的圆盘结构和侧壁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杆,所述支杆为三个,每个支杆上对应安装一个肘夹。
[0009]优选的,所述肘夹通过滑动件与支杆向心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滑动件下端固定连接滑杆,所述肘夹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滑杆限位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杆靠近圆盘结构的端部固定连接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肘夹调节板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肘夹调节板设在肘夹固定板上端面且沿着气顶中心轴旋转,所述肘夹调节板上设有三个环形阵列分布的调节弧槽,所述调节弧槽从外侧向内侧靠近设置,所
述调节杆设在调节弧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肘夹调节板上固定连接定位弧槽,所述定位弧槽内设有与肘夹固定板螺纹连接的锁紧螺丝。
[0013]与传统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4]1、不需要在每次转换拍摄位置时工人手工搬运,降低劳动强度;
[0015]2、根据蜗轮蜗杆减速器调整U型方管转动位置,实现不同拍摄角度的快速调整,提高了拍片效率;
[0016]3、一次可拍摄至少两件铸件,相同的曝光时间增加了1倍的拍摄件数,延长了机器中射线源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肘夹机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肘夹机构部分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1、框架;2、肘夹机构;21、气顶;22、肘夹固定板;23、轴承固定板;24、肘夹;25、气顶固定板;26、垫圈;27、锁紧栓;28、滑动件;29、滑杆;210、滑槽;211、调节杆;212、肘夹调节板;213、调节弧槽;214、定位弧槽;215、锁紧螺丝;3、万向轮;4、定向轮;5、滑轨;6、导轨调节器;7、安装板;8、蜗轮蜗杆减速器;9、轴座;10、U型方管;11、把手;12、定位孔;13、定位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如图1

3所示,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包括框架1,框架1采用60mmx40mm空心方管制作,在框架1的八个方位上均加装加强筋,保持稳定性,框架1的总体尺寸为1200mmx1100mmx600mm,减轻工装重量的同时保证了工装强度,框架1上端一侧焊接把手11,框架1的下端安装车轮,车轮包括万向轮3和定向轮4,万向轮3安装在框架1靠近把手11的一侧下端,调整辅助车方向的作用,所述定向轮4安装在框架1的另一侧,配合万向轮3支撑辅助车的作用。
[0023]在框架1的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滑轨5,每侧的滑轨5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整体,在本图示中采用两个滑轨5,每一侧的滑轨5上均滑动连接至少两个导轨调节器6,通过调节导轨调节器6实现在滑轨5上的前后移动,框架1靠近把手11一侧的导轨调节器6上固定连接安装板7,安装板7上安装固定蜗轮蜗杆减速器8,为方便手动调节,蜗轮蜗杆减速器8的输入轴上固定连接旋转手轮,另一侧的导轨调节器6上固定连接轴座9,蜗轮蜗杆减速器8与轴座9之间轴连接U型方管10,U型方管10上安装用于固定机匣的肘夹机构2,所述滑轨5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定位孔12,所述安装板7和轴座9的一侧均螺纹连接与定位孔12配合插接的定位销杆13,便于对导轨调节器6进行固定以及左右滑动调节。
[0024]所述肘夹机构2包括气顶21、肘夹固定板22、轴承固定板23和肘夹24,所述气顶21通过气顶固定板25固定在U型方管10下端,所述轴承固定板23固定在U型方管10上端,所述
肘夹固定板22通过轴承与轴承固定板23转动连接,即使是工装倒放,也不会因为重力等原因使轴承固定板23与肘夹固定板22分离,提高了固定稳定性,所述气顶21的输出轴端依次穿过U型方管10、轴承固定板23和肘夹固定板22与垫圈26通过锁紧栓27连接,所述肘夹24安装在肘夹固定板22上,气顶21采用SDA

63X100气顶,主要作用为通过垫圈26和锁紧栓27的压合,达到锁紧固定轴承固定板23与肘夹固定板22的作用,气顶固定板25与轴承固定板23通过焊接固定在U型方管10上,气顶21与气顶固定板25螺丝锁紧固定。
[0025]所述肘夹固定板22包括中部的圆盘结构和侧壁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杆,所述支杆为三个,每个支杆上对应安装一个肘夹24,肘夹24环形阵列分布,便于对环形结构的机匣夹紧固定,为便于肘夹24对机匣的固定,所述肘夹24通过滑动件28与支杆向心滑动连接,使得肘夹24可滑动调节,便于适应不同内径尺寸的机匣,以及便于机匣的放置,所述滑动件28下端固定连接滑杆29,所述肘夹固定板22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把手,所述框架的下端安装车轮,所述框架的上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滑轨,每一侧的所述滑轨上均滑动连接至少两个导轨调节器,所述框架一侧的导轨调节器上固定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固定蜗轮蜗杆减速器,另一侧的导轨调节器上固定连接轴座,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与轴座之间轴连接U型方管,所述U型方管上安装用于固定机匣的肘夹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万向轮和定向轮,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框架靠近把手的一侧下端,所述定向轮安装在框架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安装板和轴座的一侧均螺纹连接与定位孔配合插接的定位销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射线探伤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肘夹机构包括气顶、肘夹固定板、轴承固定板和肘夹,所述气顶通过气顶固定板固定在U型方管下端,所述轴承固定板固定在U型方管上端,所述肘夹固定板通过轴承与轴承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气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健杜应流林欣施长坤左权柳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应流航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