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18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包括驱动控制器(1)、清洁头(2)和连接链(3),所述驱动控制器(1)与清洁头(2)通过连接链(3)连接,所述清洁头(2)上设有可转动的毛刷(2.1),所述驱动控制器(1)用于控制毛刷(2.1)进行转动,所述连接链(3)可沿着待清洗的下水道进行转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堵塞物消除率高且不会对下水道造成破坏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造成破坏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造成破坏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厨房下水道排污水的过程中,因为担心下水道中异味的反向排出以及昆虫从下水道飞进厨房内,会将下水道的一部分进行U型设计。但是在下水道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异物以及油污会进入下水道中,而U型结构的设计就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以及油腻堆积的情况,从而造成下水道的使用不畅。另一方面,下水道的波纹管设计,使得波纹管凹面会累积难以清除的脏污物质,长时间积累后堵塞管道。
[0003]为解决该方法,现在市场上常用的去异物、消油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溶解剂,利用化学方式溶解堵塞物,但长期使用溶解剂容易对下水道进行腐蚀,降低下水道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是手摇式疏通管,利用弹簧伸缩的特点来捅松堵塞物,使堵塞物继续沿着下水道排出,但该方式效率低,也无法深入下水道,尤其是U型结构末端,该方式难以处理;第三种是夹取式疏通器,通过夹爪对堵塞物进行夹取,从而取出下水道,但该方法无法对油腻进行清洁,长期使用后,下水道的清洁频率也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堵塞物消除率高且不会对下水道造成破坏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包括驱动控制器、清洁头和连接链,所述驱动控制器与清洁头通过连接链连接,所述清洁头上设有可转动的毛刷,所述驱动控制器用于控制毛刷进行转动,所述连接链可沿着待清洗的下水道进行转弯。/>[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连接链可沿着下水道进行转弯的特点,可以将清洁头充分伸入到下水道中,以保证清洁区域的全面性,而通过毛刷转动的方式进行清洁,不仅可以满足对堵塞物的打散、捅松,以满足堵塞物清理的目的,还可以对下水道内壁上的油腻进行清理,以保证对堵塞物清理的全面性,实现堵塞物消除率高的目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链通过多个串联的球窝关节连接而成,所述球窝关节的一端设有球窝槽,所述球窝关节的另一端设有与球窝槽转动连接的连接球,通过所述改进,实现连接链的安装,保证连接链在将清洁头伸入下水道中时,可以沿着下水道进行转弯的目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球由若干片沿着球窝关节的轴线周向设置的弧片构成,所述连接球呈中空结构,通过所述改进,使弧片具有弹性,便于连接球插入到球窝槽中,而后弹性复位,保证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的转动连接,还能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弧片之间设有限位间隙,所述球窝槽内设有与限位间隙相配合的限位突起,通过所述改进,使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不能进行沿着
球窝关节的周向转动,避免在清洁头转动时,使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因为转动惯性的原因跟随转动的情况,保证了连接链的稳定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限位突起的表面呈球面,在连接球与球窝关节相连接时,所述弧片与限位突起相抵,通过所述改进,若弧片在弹性复位后,弧片的外表面与球窝槽的内表面整体相抵,会造成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的转动摩擦力过大,不利于球窝关节的转动,长时间使用后,因为磨损区域大,且磨损区域不固定,容易导致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的连接关系不稳定,从而不利于产品的长期使用,而通过弧片与限位突起相抵的方式进行连接,其接触面积小,在保证连接牢固性的情况下,转动的摩擦力也小,造成的磨损区域固定,而且在磨损后,弧片有继续复位的趋势,仍能保证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可以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若干个所述限位突起均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平面经过球窝槽的球心,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使连接球沿着过球心的纵截面方向的转动均不会受到干涉,保证连接球与球窝槽之间转动的多样化,即除了过球心的横截面方向不能转动,其它方向都能转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清洁头包括电机和连接柱,所述电机设于连接柱的内部,所述毛刷可转动套接在连接柱上,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件驱动毛刷转动,所述齿轮组件包括设于刷套上内壁上的内齿圈、设于电机端部的驱动齿轮以及设于内齿圈与驱动齿轮之间的过渡齿轮,通过所述改进,实现电机的安装以及毛刷的转动,并且该齿轮组件可以使刷套转动过程中受力更均匀,转动更稳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毛刷包括刷套和螺旋刷子,所述螺旋刷子上设有刷毛,所述螺旋刷子沿着刷套的外壁设置,所述螺旋刷子上设有用于固定刷毛的刷毛孔,所述刷毛孔沿着螺旋刷子的螺旋方向呈多列设置,多列刷毛孔之间呈交错分布,通过所述改进,因为螺旋刷子的设计,在毛刷进行转动过程中,可以对堵塞物进行充分地打散,并且不会在推进过程中,堵塞物不会往下游堆积,造成下游难清洗的情况,当遇到堵塞物清洗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螺旋的清洗方向,更容易找到清洗切入口,进行清洗,可以进行往复转动,避免堵塞物挤压的情况,在不影响清洗质量的情况了,使清洗过程更加顺畅,而刷毛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对堵塞物进行打散,尤其是针对油腻堵塞物时,对下水道内壁的清洗过程更加全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刷套上设有用于固定螺旋刷子的螺旋槽,所述螺旋刷子的厚度大于螺旋槽的深度,通过所述改进,螺旋刷子的厚度大于螺旋槽的深度,可以在清洗过程中,当刷毛无法对堵塞物进行打散清理时,可以利用螺旋刷子突出螺旋槽的区域对堵塞物进行冲击打散,而在冲击打散后的堵塞物,会沿着螺旋刷子之间的螺距向连接链的方向排出,不会造成二次堵塞,保证打散堵塞物的有效性。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柱内还设有摄像头,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及时观察清洗状态,保证清洗质量,可以针对堵塞物的堵塞情况,对清洁头进行针对性的转动,更有利于快速完成疏通下水道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球窝关节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清洁头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清洁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驱动控制器,2、清洁头,2.1、毛刷,2.1.1、刷套,2.1.1.1、螺旋槽,2.1.2、螺旋刷子,2.1.2.1、刷毛孔,2.2、电机,2.3、连接柱,3、连接链,3.1、球窝关节,3.1.1、球窝槽,3.1.1.1、限位突起,3.1.2、连接球,3.1.2.1、弧片,3.1.2.2、限位间隙,4、齿轮组件,4.1、内齿圈,4.2、驱动齿轮,4.3、过渡齿轮,5、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所示,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包括驱动控制器1、清洁头2和连接链3,所述驱动控制器1与清洁头2通过连接链3连接,所述清洁头2上设有可转动的毛刷2.1,所述驱动控制器1用于控制毛刷2.1进行转动,所述连接链3可沿着待清洗的下水道进行转弯,所述连接链3通过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控制器(1)、清洁头(2)和连接链(3),所述驱动控制器(1)与清洁头(2)通过连接链(3)连接,所述清洁头(2)上设有可转动的毛刷(2.1),所述驱动控制器(1)用于控制毛刷(2.1)进行转动,所述连接链(3)可沿着待清洗的下水道进行转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链(3)通过多个串联的球窝关节(3.1)连接而成,所述球窝关节(3.1)的一端设有球窝槽(3.1.1),所述球窝关节(3.1)的另一端设有与球窝槽(3.1.1)转动连接的连接球(3.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球(3.1.2)由若干片沿着球窝关节(3.1)的轴线周向设置的弧片(3.1.2.1)构成,所述连接球(3.1.2)呈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弧片(3.1.2.1)之间设有限位间隙(3.1.2.2),所述球窝槽(3.1.1)内设有与限位间隙(3.1.2.2)相配合的限位突起(3.1.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突起(3.1.1.1)的表面呈球面,在连接球(3.1.2)与球窝关节(3.1)相连接时,所述弧片(3.1.2.1)与限位突起(3.1.1.1)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蛇形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限位突起(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方照东张博劼陆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