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拟杆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在制备防治消化系统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60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脆弱拟杆菌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在制备防治消化系统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685的脆弱拟杆菌Z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脆弱拟杆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在制备防治消化系统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脆弱拟杆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在制备防治消化系统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全球最常见的十种癌症中有一半是消化系统肿瘤,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和第二位,消化系统肿瘤和肝癌的死亡率紧随其后,Chen等2014年对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表明,消化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肝癌的发病率均排在国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五位,且肝癌、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的死亡率紧跟致死率第一的肺癌之后。由此可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已成为导致国内外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的加剧,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
[0003]目前,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愈消化系统肿瘤的唯一手段。对于无手术根治机会或转移性肿瘤患者,目前应采取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身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
[0004]传统的化疗药物集中在细胞毒性攻击性药物上,尽管这类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但其性质仍然属于不能分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药物,其副作用遍及全身各个系统,轻重不一,严重时可致命,如博来霉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0005]分子靶向药物在体内会特异性地选择致癌分子发生作用,使肿瘤发生程序化逆转,或间接靶向肿瘤心生血管,使肿瘤细胞发生缺血性凋亡、坏死,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与传统的化疗药物比较,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高效性,并且在发挥抗肿瘤作用时,对人体正常器官影响较小,毒性较低,可一定程度减轻治疗痛苦,并且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药物种类多样化,呈现出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成为分子靶向药物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子靶向药物常见的毒性包括皮肤毒性、心血管毒性、肝毒性和肺毒性,其中,心血管毒性作用机制复杂,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患者的严重损伤。
[0006]免疫治疗药物包括传统的靶向肿瘤组织特异性抗原的抗体药物和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传统抗体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阻断肿瘤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或遏制肿瘤微环境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免疫检查点是体内效应细胞激活所必须的信号因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拮抗共抑制因子或激活共刺激因子,可以启动机体的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抗体药物由于临床剂量大(5

10mg/kg),给药方式多通过静脉滴注,因此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因药物免疫原性引起的“急性输液反应”。此外,由于药物靶点在正常组织上的非特异性表达,抗体药物还会在临床上出现“On

target”毒性。靶向T细胞共刺激因子受体的激动型抗体,由于可以充分激活T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在临床
上也会引起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免疫检查点蛋白通过与其配基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维持着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耐受。靶向免疫检查点蛋白的抗体药物在激活免疫细胞的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而且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往往和治疗效果正相关,如:Ipilimumab在给药过程中常出现轻度到中度不良反应,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持续腹泻、致命的表皮坏死松解症等。研发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轻的抗肿瘤药物始终是药物研发的热点。
[0007]人体内共生着多种微生物。已有的研究表明,消化系统肿瘤与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密切关系。在临床试验中,将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组合物用于减少胃切除引起的生理障碍,显著降低了白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益生菌组合物明显增加了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等益生菌的数量,并降低了链球菌的丰度。另外一项临床试验则表明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的组合制剂,显著降低了结直肠癌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此外,临床研究也表明益生菌能明显改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的炎症,降低IL

6、IL

8和TNF

α细胞因子的水平。
[0008]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B.fragilis)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两端钝圆而浓染、有荚膜、无芽胞、无动力的专性厌氧细菌,分为产肠毒素型(ETBF)和非产肠毒素型(NTBF),是人及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主要存在于结肠中,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也可定植生长。研究发现非产肠毒型脆弱拟杆菌(NTBF)具有重要的益生作用,能够调控T细胞扩张和产生阻碍致病性Th17细胞发育的细胞因子IL

10,具有抗炎作用,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新一代益生菌。已有多项研究表明NTBF能够分泌抑炎细胞因子IL

10,促进Th1/Th2细胞的平衡,抵抗肠道炎症,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脆弱拟杆菌与宿主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度复杂和动态的荚膜结构,B.fragilis两性离子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是首个公认的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逆转无菌动物的形态、细胞和功能缺陷的共生因子。B.fragilis在小鼠肠道粘膜上的定植需要CPS介导抑制Th

17细胞的活性。Mazmanian等人证明CPS是B.fragilis修复结肠炎的关键物质,定植野生型B.fragilis或灌胃纯B.fragilis CPS的小鼠能避免幽门螺杆菌诱导后形成肠炎;相反,定植了CPS突变型的B.fragilis小鼠却不能免于形成肠炎。还有研究表明B.fragilis CPS能与CD4淋巴细胞上的TLR2受体分子相互作用,刺激调节型T细胞产生IL

10,能保护机体免受由IL

17诱导形成的肠炎。在TLR2和TLR4受体协同作用下,B.fragilis CPS能抑制IL

1β介导的IL

8型婴儿坏死性结肠炎。众多研究表明,非产肠毒型脆弱拟杆菌及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对防治急慢性肠炎、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等具有较好疗效。
[0009]但是目前尚未见有关脆弱拟杆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做为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脆弱拟杆菌及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在防治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脆弱拟杆菌特别是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685的脆弱拟杆菌ZY

312及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癌细胞凋亡,有效防治消化系统
肿瘤。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脆弱拟杆菌和/或其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在制备防治消化系统肿瘤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脆弱拟杆菌为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685的脆弱拟杆菌ZY

3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脆弱拟杆菌是脆弱拟杆菌活菌体,经过灭活、基因重组、改造或修饰、减毒、化学处理、物理处理或灭活的脆弱拟杆菌,脆弱拟杆菌裂解物,脆弱拟杆菌液体培养上清液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荚膜多糖含荚膜多糖A;优选地,所述荚膜多糖A的结构如下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荚膜多糖A的重均分子量为80

90kD,Mw分布于70

100KD的部分占总量的70

8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Mw/Mn)的比值为1.0

1.3;优选地,所述两性离子荚膜多糖中荚膜多糖A的含量超过95w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性离子荚膜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发酵培养后的脆弱拟杆菌菌液离心收集沉淀物,即得脆弱拟杆菌菌泥;取菌泥,加入菌泥质量3~10倍的纯化水使菌体重悬,用酸溶液调节其pH至2.0~4.5,50~120℃提取0.5~3.0h,冷却至室温,常温离心,取上清,得到粗糖溶液;(2)粗糖溶液经超滤膜超滤浓缩、除小分子杂质,至电导率稳定,收集回流液;(3)回流液中加入等体积40mmol/L Tris

HCl转盐;离子交换柱层析,梯度洗脱,分段收集,SEC

HPLC跟踪监测,合并206nm吸收峰为单一、对称峰的组分,超滤膜超滤,加入纯化水反复超滤,至电导率稳定,收集回流液,冻干,得到脆弱拟杆菌两性离子荚膜多糖;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离心为11000~13000g离心8~12min;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酸溶液可以是有机酸、无机酸和酸性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无机酸可以是盐酸、硫酸、磷酸等;有机酸可以是乙酸、柠檬酸等;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滤膜可以为100、50、30、10、5、3KD或者任意两个分子量值之间的范围;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离子交换柱为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的16mm
×
200mm,层
析时的流速15~25mL/min,pH5.0~9.0含0.2mol/L NaCl 20mmol/L Tris

HCl梯度洗脱25个柱体积,分段收集,100mL/瓶(组分);所述超滤膜为10KD。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为食品或药品;优选地,所述食品为奶粉、干酪、凝乳、酸奶酪、冰激凌或发酵谷类食品;优选地,所述食品还可以是动物食品,比如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洋智发朝王晔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知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