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357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此移动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布置导梁,并沿着导梁延伸方向前后布置支护组件,通过各个单体移动件的交替伸缩,实现对煤矿巷道顶板的支护,再通过相邻单体移动件之间推动件的伸缩,实现单体移动件的前进或者后退;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支护组件配合导梁安装,支护组件即可以实现对煤矿巷道的支护,也可以实现自身的移动,而导梁不仅可配合支护组件的安装,辅助支护组件的移动,也可对煤矿巷道进行支护,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整体适用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巷道支护装置的施工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巷道施工中,为稳固成形的巷道,必须对巷道进行(超前)防护支护。目前,支护方式基本分为3种:(1)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2)自移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3)循环安装式支护液压支架。
[0003]由于支护可靠性好,拆卸方便得到了广泛的的应用。
[0004]1、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或双排木支柱加横梁支护,或单体液压支柱架板梁进行支护,根据巷道断面及顶板压力情况确定支护参数,以确保安全出口的畅通。但是在特殊地质条件和临面开采时,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超前支护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005](1)支护强度低。对于顶板压力较大的煤层,达不到支护强度,易造成工作面安全出口处顶板下沉,单体支柱钻底多,回撤困难,特别是工作面后部密集切顶处尤其如此,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不利于安全生产。
[0006](2)支护速度慢。由于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回撤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制约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难以实现高产高效。
[0007](3)劳动强度大。由于回撤单体支柱及顶梁频繁,并且全部采用人力,造成工作面回采使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
[0008](4)成本高,安全性差。因顶板压力大或操作等原因,支柱、顶梁、柱鞋的损坏量较大,增加成本支出,并且工序复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
[0009]2、自移式超前支护支架:其自移方式为迈步自移式,不能避免对顶板的反复支撑,对于破碎顶板,这种支护方式易引起围岩的二次松动,破坏巷道的整体性。
[0010]3、循环安装式支护液压支架:可有效保障巷道的支护可靠性,及不破坏支护顶板。但是其循环拆卸、移动、安装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巷道变形,拆卸、移动支架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2]鉴于上述现有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其目的在于将支护组件与导梁结合,使得导梁不仅参与支护组件的运输,也同时参与巷道的支护,从整体上保障了支护单元移动支护的可靠性。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此移动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15]S1:沿煤矿巷道的延伸方向两侧布置导梁,并沿着导梁的延伸方向前后布置支护组件,其包括数量不少于的单体移动件,区分为后一单体移动件和前一单体移动件。
[0016]S2:初始状态下,各个单体移动件均处于伸长状态,其底部均与巷道地面接触,顶部均与巷道顶部的煤矿顶板接触,配合导梁对煤矿顶板进行支护,且相邻单体移动件相互靠近,推动件处于收缩状态。
[0017]S3:移动操作时,保持后一单体移动件处于伸长顶撑状态,再收缩前一单体移动件,使其底部与巷道的地面脱离,其顶部与煤矿顶板脱离,其整体悬挂于导梁上。
[0018]S4:控制推动件伸长,由于后一单体移动件处于顶撑受力状态,能够保持不动,推动件推动前一单体移动件产生一个伸缩量的距离,远离后一单体移动件。
[0019]S5:再伸长前一单体移动件,使其底部再次与巷道地面接触,顶部与煤矿顶板接触。
[0020]S6:保持前一单体移动件处于伸长顶撑状态,再收缩后一单体移动件,使其底部与巷道的地面脱离,其顶部与煤矿顶板脱离,其整体悬挂于导梁上。
[0021]S7:控制推动件收缩,由于前一单体移动件处于顶撑受力状态,能够保持不动,推动件拉动后一单体移动件产生一个伸缩量的距离,再次靠近前一单体移动件。
[0022]S8:再伸长后一单体移动件,使其底部再次与巷道地面接触,顶部与煤矿顶板接触,恢复到初始的顶撑状态。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布置单体移动件时,将收缩状态的单体移动件逐个自导梁的自由端导入,并沿着导梁的梁体移动至巷道内待支护的区域;将相邻单体移动件移动并靠近,再通过推动件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支护组件。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单体移动件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撑件、设置于所述顶撑件底部的伸缩件和设置于所述伸缩件底部的基础件;所述伸缩件能够拉动所述基础件进行上下收缩。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撑件于所述导梁延伸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和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连接槽的槽口两侧,与所述连接槽保持相通,并整体贯穿所述顶撑件的侧壁。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梁的径向截面呈工字形,其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且其工字形的顶板宽度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工字形的底板宽度。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梁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连接槽和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

的槽腔宽度不小于所述导梁的顶板宽度,其槽腔深度等于所述导梁的顶板厚度;所述连接槽

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导梁的底板宽度,但小于所述导梁的顶板宽度;所述连接槽

和放置槽

的槽腔深度之和不小于所述导梁的高度。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槽的槽腔两侧侧壁上成对设置有组数不少于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能够配合
转动或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向件的径向直径。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撑件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顶撑件的下方。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相邻所述顶撑件的第二连接座铰接;所述推动件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顶撑件底部两侧。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移动操作时,保持后一单体移动件的伸缩件处于伸长顶撑状态,收缩前一单体移动件的伸缩件,拉动其底部的基础件上升,与巷道的地面脱离,拉动其顶部的顶撑件下移,与煤矿顶板脱离接触,通过连接槽内的导向件悬挂于导梁上;在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沿煤矿巷道的延伸方向两侧布置导梁(200),并沿着导梁(200)的延伸方向前后布置支护组件(100),其包括数量不少于2的单体移动件(101),区分为后一单体移动件(A)和前一单体移动件(B);初始状态下,各个单体移动件(101)均处于伸长状态,其底部均与巷道地面接触,顶部均与巷道顶部的煤矿顶板接触,配合导梁(200)对煤矿顶板进行支护,且相邻单体移动件(101)相互靠近,推动件(102)处于收缩状态;移动操作时,保持后一单体移动件(A)处于伸长顶撑状态,再收缩前一单体移动件(B),使其底部与巷道的地面脱离,其顶部与煤矿顶板脱离,其整体悬挂于导梁(200)上;控制推动件(102)伸长,由于后一单体移动件(A)处于顶撑受力状态,能够保持不动,推动件(102)推动前一单体移动件(B)产生一个伸缩量的距离,远离后一单体移动件(A);再伸长前一单体移动件(B),使其底部再次与巷道地面接触,顶部与煤矿顶板接触;保持前一单体移动件(B)处于伸长顶撑状态,再收缩后一单体移动件(A),使其底部与巷道的地面脱离,其顶部与煤矿顶板脱离,其整体悬挂于导梁(200)上;控制推动件(102)收缩,由于前一单体移动件(B)处于顶撑受力状态,能够保持不动,推动件(102)拉动后一单体移动件(A)产生一个伸缩量的距离,再次靠近前一单体移动件(B);再伸长后一单体移动件(A),使其底部再次与巷道地面接触,顶部与煤矿顶板接触,恢复到初始的顶撑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单体移动件(101)时,将收缩状态的单体移动件(101)逐个自导梁(200)的自由端导入,并沿着导梁(200)的梁体移动至巷道内待支护的区域;将相邻单体移动件(101)移动并靠近,再通过推动件(102)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支护组件(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移动件(101)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撑件(101a)、设置于所述顶撑件(101a)下部的伸缩件(101b)和设置于所述伸缩件(101b)底部的基础件(101c);所述伸缩件(101b)能够拉动所述基础件(101c)进行上下收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支撑用梁式支护单元的移动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件(101a)于所述导梁(200)延伸方向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101a

1)和放置槽(101a

2);所述放置槽(101a

2)位于连接槽(101a

1)的槽口两侧,与所述连接槽(101a

1)保持相通,并整体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海叶武全孔令超杨柳宋阳吴斌陈仁炜董立强王必永张军张喆朱景恭陈秋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石诚井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