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42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及电动汽车,控制器包括:壳体,设有收容腔;散热器,设于收容腔;功率模块,设于散热器,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器件;电容组件,设于收容腔;第一铜排,设于收容腔,第一铜排分别与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二铜排,设于收容腔,第二铜排分别与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三铜排,设于收容腔,第三铜排与功率模块连接;控制板,设于收容腔,控制板与多个功率器件的引脚连接;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第三绝缘膜,分别设于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第二铜排与第三铜排之间及第三铜排与控制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小控制器的体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小控制器的体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小控制器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控制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种车辆的新能源化以及包括电动叉车、电动牵引车、物流仓储车、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电动环卫处、电动巡逻车、老人电动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的电动化普及,电动汽车对体积、成本、能耗效率等方面要求更高。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如今对控制器的体积以及产品功率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控制器的体积仍旧较大,不能满足如今电动汽车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器及电动汽车,能够减小体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散热器、功率模块、电容组件、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控制板、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与第三绝缘膜。壳体设有收容腔。散热器设于所述收容腔。功率模块设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器件。电容组件设于所述收容腔;第一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铜排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二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铜排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三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三铜排与所述功率模块连接。控制板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多个功率器件的引脚连接。第一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之间;第二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二铜排与第三铜排之间。第三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三铜排与控制板之间。
[0006]可选的,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电容组件的一表面设有插接孔。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源,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并与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插接件包括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正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所述正极端子用于与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正极铜排连接,所述负极端子用于与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负极铜排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壳,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均设于所述电容壳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分别设有第一螺母孔与第二螺母孔,所述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对应所述第一螺母孔与第二螺母孔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螺母孔与第二螺母孔,所述第一螺钉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钉用于插接于
所述第二通孔,并螺接于所述第二螺母。
[0009]可选的,所述电容壳还包括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之间互相垂直,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的方向相平行。所述输入正极铜排设有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两端分别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与第三表面。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铜排、第一绝缘膜、第二铜排、第二绝缘膜、第三铜排、第三绝缘膜与控制板对应多个所述功率器件的引脚分别设有第一引脚孔、第二引脚孔、第三引脚孔、第四引脚孔、第五引脚孔、第六引脚孔与第七引脚孔,多个所述功率器件的引脚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引脚孔、第二引脚孔、第三引脚孔、第四引脚孔、第五引脚孔、第六引脚孔与第七引脚孔后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支架与第一固定钉,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三铜排,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支架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钉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柱,以实现对支架的固定。
[0012]可选的,所述支架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铜排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三连接钉,所述第三连接钉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
[0013]可选的,所述壳体设有进液口、冷却槽、液体管道与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冷却槽、液体管道的内部空间与出液口之间相连通。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与自所述散热器本体延伸得到的若干散热齿,若干所述散热齿收容于所述冷却槽,所述散热器本体盖合于所述冷却槽的槽口。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包括:壳体、散热器、功率模块、电容组件、第一铜排、第二铜排、第三铜排、控制板、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与第三绝缘膜。壳体设有收容腔。散热器设于所述收容腔。功率模块设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器件。电容组件设于所述收容腔;第一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铜排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二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铜排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三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三铜排与所述功率模块连接。控制板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多个功率器件的引脚连接。第一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之间。第二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二铜排与第三铜排之间。第三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三铜排与控制板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避免了原先铜排间需要设置的绝缘距离,能够有效减小控制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爆炸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中壳体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中散热器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中功率模块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中电容组件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中插接件的示意图。
[0024]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0025][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有收容腔;散热器,设于所述收容腔;功率模块,设于所述散热器,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器件;电容组件,设于所述收容腔;第一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铜排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二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铜排分别与所述功率模块及电容组件连接;第三铜排,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三铜排与所述功率模块连接;控制板,设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多个功率器件的引脚连接;第一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之间;第二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二铜排与第三铜排之间;第三绝缘膜,设于所述第三铜排与控制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电容组件的一表面设有插接孔;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的一端用于连接电源,另一端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并与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正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所述正极端子用于与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正极铜排连接,所述负极端子用于与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负极铜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壳,所述电容组件的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均设于所述电容壳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分别设有第一螺母孔与第二螺母孔,所述输入正极铜排与输入负极铜排对应所述第一螺母孔与第二螺母孔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螺母孔与第二螺母孔,所述第一螺钉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并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钉用于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建敏赵英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