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36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涡流管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主涡流发生腔,所述主涡流发生腔的一端设有初级涡流发生腔,初级涡流发生腔的侧壁上连接有与其成锐角的进气管,初级涡流发生腔靠近主涡流发生腔的一端设有多个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一、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二,初级涡流发生腔的的一端设有冷端出口,主涡流发生腔的另一端设有热气流限制腔。本装置无部件组装需要,为适应增材制造工艺,腔体内同一方向无悬空死角,优化了各气室布局,突破减材制造中对于管件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增加涡流管内部冷、热气压差,扩大冷热气流比例,提高制冷系数从而优化涡流管的制冷效率。而优化涡流管的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流管
,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

技术介绍

[0002]涡流管作为一种几乎无需维护的冷却装置,一直以来为工业生产中所需的局部高效冷却场景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一般以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为动力,内部无需机械装置驱动即可将压缩空气冷热分离,由两端排出。
[0003]衡量涡流管性能高低的主要标准在于其冷效比,相同供气条件下,如何提高涡流管效率成为一大议题。现有的涡流管受制于传统机械制造中的诸多工艺限制,在设计时也通常遵循了减材加工的需求,多为由涡流发生器(涡流旋转室)、涡流腔、进气管、热端管、冷端管等重要部件组合装配而成的结构。在气道的设计上难以避免截面90度的死角区域,在冷风流量的提高上往往遇到瓶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包括主涡流发生腔,所述主涡流发生腔的一端设有初级涡流发生腔,初级涡流发生腔的侧壁上连接有与其成锐角的进气管,初级涡流发生腔靠近主涡流发生腔的一端设有多个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一、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二,初级涡流发生腔的的一端设有冷端出口,主涡流发生腔的另一端设有热气流限制腔,热气流限制腔的一端通过热端扩散腔体连接有热端出口。
[0007]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主涡流发生腔靠近热气流限制腔的一端设有位于中心位置的凸起。
[0008]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热气流限制腔和热端扩散腔体之间设有用于减少回流的热端窄腔体。
[0009]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冷端出口靠近初级涡流发生腔的一端设有腔壁内凹的冷气端加速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装置无部件组装需要,为适应增材制造工艺,腔体内同一方向无悬空死角,初级涡流发生腔末端有放射性排列的4

8个涡流旋转引导通路,引导涡流进入主涡流发生腔后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0012]优化各气室布局,突破减材制造中对于管件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增加涡流管内部冷、热气压差,扩大冷热气流比例,提高制冷系数从而优化涡流管的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的侧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的内部结构剖视截面轴测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的内部气室剖视轴测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的内部气流走向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的涡流管截面正视图。
[0018]图中:1、进气管;11、压缩空气;2、初级涡流发生腔;201、旋风;21、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一;22、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二;3、主涡流发生腔;31、凸起;301、热涡流;302、冷涡流;4、热气流限制腔;5、热端窄腔体;51、导出口;6、热端扩散腔体;7、热端出口;8、冷端出口;801、冷气端加速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5,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包括主涡流发生腔3,所述主涡流发生腔3的一端设有初级涡流发生腔2,初级涡流发生腔2的侧壁上连接有与其成锐角的进气管1,进气管1的进气通道不断变窄,初级涡流发生腔2靠近主涡流发生腔3的一端设有多个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一21、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二22,初级涡流发生腔2的的一端设有冷端出口8,冷端出口8靠近初级涡流发生腔2的一端设有腔壁内凹的冷气端加速腔801,主涡流发生腔3的另一端设有热气流限制腔4,且主涡流发生腔3靠近热气流限制腔4的一端设有位于中心位置的凸起31,热气流限制腔4的一端通过热端扩散腔体6连接有热端出口7,热气流限制腔4和热端扩散腔体6之间设有用于减少回流的热端窄腔体5。
[0021]在工作时:压缩空气11从截面由开口逐渐收窄的进气管1进入初级涡流发生腔2,进一步加强压缩空气流速;
[0022]压缩空气11进入初级涡流发生腔2内形成为旋风201,进气管1上的进气道与初级涡流发生腔2的导入角度呈非垂直的锐角,为旋风201绕行在初级涡流发生腔2内的初期引导移动方向,使其尽可能加速旋转;
[0023]之后由4

8个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一21、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二22等喷出,以音速延切线方向进入主涡流发生腔3;
[0024]旋风201分离成热涡流301和冷涡流302,外侧角速度较小的热涡流301沿着腔壁向前进入热气流限制腔4;
[0025]同时,内圈速度较大的冷涡流302行进至主涡流发生腔3末端时,受凸起31阻挡并扰乱涡流形态,压强升高,由更中心的通路反向被压出,至冷气端加速腔801收窄加速,增大冷气流量,从冷端出口8喷出;
[0026]热涡流301由于绕行在腔体外侧靠近腔壁,通过与腔壁相连的锐角狭缝进入热气
流限制腔4后,能有效防止热气流反向回流影响冷却效率,热涡流在此加速旋转,从两个相对的导出口51喷出,先经过一段较窄的热端窄腔体5减少冷热涡流分离可能的回流,后通过扩散型的热端扩散腔体6减速消音,最后由热端出口7喷出。
[0027]热端扩散腔体6的直筒型部位可按需安装消音器以及气流调节阀适应不同的冷却温度需要。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增材制造的单一结构高温差涡流管,包括主涡流发生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涡流发生腔(3)的一端设有初级涡流发生腔(2),初级涡流发生腔(2)的侧壁上连接有与其成锐角的进气管(1),初级涡流发生腔(2)靠近主涡流发生腔(3)的一端设有多个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一(21)、涡流旋转引导通路二(22),初级涡流发生腔(2)的的一端设有冷端出口(8),主涡流发生腔(3)的另一端设有热气流限制腔(4),热气流限制腔(4)的一端通过热端扩散腔体(6)连接有热端出口(7)。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界川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