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涉及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
技术介绍
[0002]中等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延伸段,冷却方式通常有排放冷却和再生冷却,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管束结构和铣槽结构。管束结构由多根矩形截面管焊接而成,根据单根管子宽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螺旋管束结构和纵向管束结构,管束结构涉及到单根管子的生产、成型、装配等,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成本高。铣槽结构内、外壁通过机加工成型,首先通过铣加工方式在内壁外表面加工能够提升冷却效率的肋,再通过扩散焊等工艺将内外壁连接起来形成带肋的封闭冷却通道,内外壁连接是依靠肋的上表面与外壁内表面接触区域实现连接,铣槽结构通常有上百根肋,并且各个肋条宽度一般仅有1
‑
2mm,扩散焊工艺对内外壁的机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内外壁连接的可靠性取决于上百根肋条与外壁面之间的扩散焊连接,焊接质量的检测也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工艺较复杂,且易出现内外壁未连接缺陷和肋条变形。另外,扩散焊工艺焊接时会使用气体对内外壁加压,内外壁往往会产生凹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基体(1)、进口集合器盖(2)、出口集合器盖(3)和底座(4),喷管基体(1)、进口集合器盖(2)、出口集合器盖(3)、底座(4)分别通过3D打印成型;喷管基体(1)壁面内里沿轴向设计有沟槽,所述沟槽作为冷却通道(19),沟槽外壁在靠近小端的位置设置有开口,作为冷却通道进口(11),沟槽外壁在靠近大端的位置设置有开口,作为冷却通道出口(110);喷管基体(1)小端一侧有进口集合器,进口集合器上设计有多个径向孔(18),径向孔底部沿周向设计有进口集合器内腔(12),所述进口集合器内腔(12)用于连通冷却通道进口(11)与径向孔(18);喷管基体(1)大端一侧设计有环向凹槽和出口集合器,出口集合器上设计有多个斜向孔(113),所述环向凹槽位于斜向孔底部,用于连通冷却通道出口(110)与斜向孔(113);上述喷管基体(1)设计完成后通过3D打印成型,进口集合器盖(2)焊接在进口集合器外侧,形成封闭环形腔作为进口集合器外腔(17);出口集合器盖(3)焊接在出口集合器外侧,形成封闭环形腔作为出口集合器外腔(114);喷管基体(1)焊接在底座(4)上,喷管基体(1)大端环向凹槽与底座(4)形成出口集合器内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其特征在于:径向孔(18)形状为水滴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一体化喷管延伸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瑜,田原,王晓丽,王朝晖,杨进慧,杜宁,吴有亮,刘阳旻,王希杰,曾鼎,王仙,侯凤云,杨继东,孙浩,石珊珊,白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