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及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05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及其工艺,所述的防水构造包括通道涵和位于通道涵两侧设置的围护桩;所述的通道涵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板面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层,底板的下板面设置混凝土垫层。防水构造主体结构耐久性强、工序成本不高、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多层框架通道是主要包括通道涵为筒型涵(参考本申请中的方框涵)以及开口槽涵(参考本申请中的U型槽)配合围护桩构成的框架涵。框架涵装配完成的基础上采用自然通风以及灯光照明。其设计原则应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与耐久性,满足使用年限要求,并要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防水设计。其中,“防”是最重要的一环。且防水设计还要适配现有的施工工艺,如抗浮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及其工艺,防水构造主体结构耐久性强、工序成本不高、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包括通道涵和位于通道涵两侧设置的围护桩;所述的通道涵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板面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层,底板的下板面设置混凝土垫层。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涵为方框涵或型槽涵,通道涵的结构墙体为防水混凝土浇筑。
[0006]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涵的侧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0mm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层;
[0007]所述的通道涵的下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70mm保护层、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C20素混凝土垫层;
[0008]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与混凝土垫层为一体层。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涵的下部设置施工缝,所述的施工缝纵向布置,施工缝中设置中埋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外侧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所述的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位于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内侧。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框涵的上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4mm厚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0.4mm厚隔离层、保护层、排水板、过滤层。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的U型槽涵的顶部与围护桩之间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U型槽涵的槽口设置防撞墙。
[0012]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材料为SBS或聚酯胎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隔离层为PE薄膜;所述的保护层为50

70mm细石混凝土;所述的排水板为塑料排水板;所述的过滤层为200g/m2聚酯无纺布;所述的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材料中加入聚酯胎或PE的一种或两种改性;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原浆表面抹平压光。
[0013]再进一步的,通道涵的侧涵面的C20网喷混凝土层与围护桩连接。
[0014]进一步的,围护桩的两侧路面设置2cm厚结构防水层,2cm厚结构防水层上设置10cm厚挂网喷混凝土。
[0015]基于上述构造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6]1)、通道涵的底板上板面依次涂层混凝土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层;
[0017]2)、通道涵装配于侧墙、复合防水处理:
[0018]2.1)、通道涵的下涵面依次涂层50

70mm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C20素混凝土垫层;
[0019]2.2)、通道涵上涵面依次涂层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4mm厚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0.4mm厚隔离层、50

70mm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排水板、过滤层;
[0020]2.3)、施工缝中设置中埋钢板止水带再涂层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
[0021]2.4)、基坑装配围护桩,通道涵侧涵面依次涂层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0mm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层,所述的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层与与围护桩连接。
[0022]进一步的,步骤2.1)中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上再涂层混凝土垫层。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通道涵与围护桩的抗浮工艺构造的基础上,防水构造主体结构耐久性强,不仅节省前期成本,也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具体的,采用多面、多方位、多重防水构造,且将防水构造设置与涵体一体式构造,配合防水处理工艺与抗浮工艺结合,达到防水构造主体结构耐久性强、工序成本不高、节省了后期维护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即方框涵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即U型槽涵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框涵装配构造的基础构造图;
[0027]图4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图;
[0028]图5为图1的B处放大结构图;
[0029]图6为图1的C处反方向投视的放大结构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U型槽涵装配构造的基础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包括通道涵10和位于通道涵10两侧设置的围护桩20;所述的通道涵10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上板面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11a、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1b、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1c、改性沥青混合料层11d,底板11的下板
面设置混凝土垫层11e。
[0033]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涵10为方框涵101或U型槽涵102,通道涵10的结构墙体为防水混凝土浇筑。
[0034]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涵10的侧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20mm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01h、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层101i;
[0035]所述的通道涵10的下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70mm保护层101d、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
[0036]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与混凝土垫层11e为一体层。
[0037]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道涵10的下部设置施工缝101A,所述的施工缝101A纵向布置,施工缝101A中设置中埋钢板止水带101B,施工缝101A外侧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D,所述的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D位于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内侧。
[0038]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框涵101的上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包括通道涵(10)和位于通道涵(10)两侧设置的围护桩(20);所述的通道涵(10)包括底板(11),其特征在于,底板(11)的上板面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11a)、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1b)、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11c)、改性沥青混合料层(11d),底板(11)的下板面设置混凝土垫层(11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涵(10)为方框涵(101)或U型槽涵(102),通道涵(10)的结构墙体为防水混凝土浇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涵(10)的侧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20mm1:2.5水泥砂浆找平层(101h)、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层(101i);所述的通道涵(10)的下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70mm保护层(101d)、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所述的C20素混凝土垫层(101j)与混凝土垫层(11e)为一体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涵(10)的下部设置施工缝(101A),所述的施工缝(101A)纵向布置,施工缝(101A)中设置中埋钢板止水带(101B),施工缝(101A)外侧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D),所述的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D)位于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01g)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框涵(101)的上涵面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a)、4mm厚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101b)、0.4mm厚隔离层(101c)、保护层(101d)、排水板(101e)、过滤层(101f)。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槽涵(102)的顶部与围护桩(20)之间设置2mm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层(101a);U型槽涵(102)的槽口设置防撞墙。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框架通道复合式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阻根耐根穿刺防水卷材(101b)材料为SBS或聚酯胎的一种或两种;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贾瑞坤王生涛夏欢欢陆韶辉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