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702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及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包括:预制门式框架内置式可变高定型化钢筋笼胎架,预制门式框架定型化模板,门式型吊装运输临时支撑体系,首件箱涵精确落位控制体系,现浇底板两端对撑模板,对撑横梁悬挂混凝土浇筑振捣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公路工程施工领域,不但可以提高箱涵钢筋绑扎效果和模板安装稳定性,增强运输吊运的安全性和安装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节省材料和成本,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的技术经济效益。的技术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有效提高箱涵钢筋绑扎效果和模板安装稳定性,增强运输吊运的安全性和安装的准确性,提高底板混凝土浇筑速度,施工效率高的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的施工方法。属于公路工程领域,适用于施工工期紧、规模大的装配式箱涵的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000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机遇,各省市也都大力提倡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和地下管廊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无论是高速公路建设还是地下管廊的建设,都会经大量用到箱涵。箱涵作为一种主要的地下结构形式,在基础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管涵相比,箱涵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空间尺寸,能够最大程度的优化地下空间,在同样的过水量的情况下,箱涵需要开挖的土方更少,占用的空间更少,因此箱涵一直大量在我国被采用。传统的箱涵生产方式都是通过现场制作,现场进行模板拼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箱涵达到标准强度之后再进行拼接安装和土方回填,然后进行路基面施工。传统施工方法受到天气,施工人员施工水平,材料转运等很多因素制约,实际工程施工中发现箱涵的施工占据了工程工期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箱涵现场浇筑及养护周期过长大大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程工期的延长以及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
[0003]鉴于此,针对以往现浇箱涵施工中的不足,急需一种新的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的施工方法,改善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箱涵钢筋绑扎效果和模板安装稳定性,增强运输吊运的安全性和安装的准确性,提高底板混凝土浇筑速度,具有环保节能、施工方便、效果好、操作简单、材料可重复利用等特点的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的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施工准备:全面熟悉施工图纸,做好现场交通管制,保护现场干净整洁,准备施工所需材料;;
[0008]步骤二,箱涵钢筋绑扎:首先进行预制门式框架内置式可变高定型化钢筋笼胎架的组装,将门型框架固定于地面,门型框架底部设置垫板,钢筋安放架由节段钢板通过钢板焊接段的焊接固定组成并且底部固定在垫板上,操作平台通过斜支撑架固定在门型框架两侧,由底架和钢筋齿槽组成的带齿钢筋定位架平行操作平台方向固定在垫板上,连接加强筋连接钢筋安放架两个侧边,组装完成后进行箱涵钢筋绑扎;
[0009]步骤三,箱涵模板施工:内模、外模、顶部底模组成门型钢模板,然后把绑扎好的箱涵移入门型钢模板内,液压顶紧系统固定顶紧两侧内模,顶紧杆垫板固定于地面,外模顶紧
杆一端固定顶紧外模,另一端固定于顶紧杆垫板上;
[0010]步骤四,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箱涵顶部倒入混凝土并振捣;
[0011]步骤五,箱涵养护施工: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将箱涵移入洒水棚进行养护;
[0012]步骤六,箱涵吊运施工:在门型箱涵两侧和顶部用U型抱箍固定,在U型抱箍的抱箍端板上设置螺杆孔,螺杆通过固定螺母固定两侧U型抱箍,钢吊绳一端固定于U型抱箍上,另一端通过吊绳固定件固定于框型吊件上,吊环固定于框型吊件内部纵支撑杆和横支撑杆相交部位,然后对箱涵进行吊运;
[0013]步骤七,箱涵现场组装:垫层施工完毕后进行箱涵组装,针对首件箱涵,通过首件箱涵精确落位控制体系进行落位安装,然后进行其余箱涵的组装;
[0014]步骤八,箱涵底板施工:箱涵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模板施工,木模板通过连接固定端板与箱涵连接,连接固定端板用栓钉固定连接木模板和箱涵,对撑螺杆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木模板内侧来对撑模板;
[0015]步骤九,箱涵底板混凝土施工:将混凝土倒入倒梯形混凝土灌皿中,边移动边浇筑,同时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施工;
[0016]步骤十,洞口施工:构件安装及底板浇筑施工结束后,进行洞口的施工。洞口施工包括洞口铺砌、截水墙、帽石、端墙;
[0017]步骤十一,防水施工:根据要求进行节段接缝和顶板、侧墙沉降缝的防水处理。
[0018]步骤十二,涵背填土:从下至上逐层进行回填施工;
[0019]步骤十三,施工完毕并检查验收,机械退场。
[0020]作为优选:步骤七中首件箱涵精确落位控制体系采用导向套筒通过L型固定件固定于地面,L型固定件通过土钉固定,所述导向杆固定于导向套筒的四角,所述限位钢丝缠绕固定于导向杆上
[0021]作为优选:步骤九中首先安装对撑横梁悬挂混凝土浇筑振捣装置,轨道安装于箱梁上,滚轮通过滚轮固定件固定在型钢纵梁下部,型钢纵梁一侧通过型钢横梁连接固定,另一侧通过钢管横梁连接固定,型钢加固梁一端固定于型钢纵梁,另一端固定于钢管横梁上,上部设有混凝土进口和下部设有混凝土出口的倒梯形混凝土灌皿通过带孔耳板固定于钢管横梁上,振捣装置搁置平台通过搁置平台吊架固定在钢管横梁上,振捣装置放置于振捣装置搁置平台上。
[0022]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根据上述方法得到的。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4](1)通过预制门式框架内置式可变高定型化钢筋笼胎架进行箱涵钢筋绑扎,高度可调,钢筋定位安装准确,人员操作方便,绑扎速度快。
[0025](2)采用预制门式框架定型化模板进行模板安装,将整个箱涵移入模板中顶紧,施工方便,模板稳定性好,安装便捷。
[0026](3)采用门式型吊装运输临时支撑体系和首件箱涵精确落位控制体系进行箱涵的吊运与落位,提高了吊运和安装的施工速度,有效避免了箱涵施工过程中发生破坏,安装落位精确,施工效率高。
[0027](4)通过现浇底板两端对撑模板和对撑横梁悬挂混凝土浇筑振捣装置进行箱涵底
板施工,模板安装稳定,混凝土浇筑振捣速度快,操作方便,材料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预制门式框架内置式可变高定型化钢筋笼胎架结构正视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预制门式框架内置式可变高定型化钢筋笼胎架结构侧视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预制门式框架定型化模板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门式型吊装运输临时支撑体系结构正视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门式型吊装运输临时支撑体系结构侧视图
[0033]图6是U型抱箍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框形吊件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首件箱涵精确落位控制体系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专利技术现浇底板两端对撑模板正视图
[0037]图10是图9中A

A断面图
[0038]图11是本专利技术对撑横梁悬挂混凝土浇筑振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是图11中A

A断面图
[0040]图中:1

门型框架、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全面熟悉施工图纸,做好现场交通管制,保护现场干净整洁,准备施工所需材料;;步骤二,箱涵钢筋绑扎:首先进行预制门式框架内置式可变高定型化钢筋笼胎架的组装,将门型框架(1)固定于地面,门型框架(1)底部设置垫板(5),钢筋安放架(2)由节段钢板(6)通过钢板焊接段(7)的焊接固定组成并且底部固定在垫板(5)上,操作平台(3)通过斜支撑架(4)固定在门型框架(1)两侧,由底架(10)和钢筋齿槽(11)组成的带齿钢筋定位架(8)平行操作平台(3)方向固定在垫板(5)上,连接加强筋(9)连接钢筋安放架(2)两个侧边,组装完成后进行箱涵钢筋绑扎;步骤三,箱涵模板施工:内模(12)、外模(13)、顶部底模(14)组成门型钢模板,然后把绑扎好的箱涵移入门型钢模板内,液压顶紧系统(15)固定顶紧两侧内模(12),顶紧杆垫板(16)固定于地面,外模顶紧杆(17)一端固定顶紧外模(13),另一端固定于顶紧杆垫板(16)上;步骤四,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箱涵顶部倒入混凝土并振捣;步骤五,箱涵养护施工: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将箱涵移入洒水棚进行养护;步骤六,箱涵吊运施工:在门型箱涵两侧和顶部用U型抱箍(19)固定,在U型抱箍(19)的抱箍端板(27)上设置螺杆孔(27),螺杆(25)通过固定螺母(26)固定两侧U型抱箍(19),钢吊绳(21)一端固定于U型抱箍(19)上,另一端通过吊绳固定件(22)固定于框型吊件(23)上,吊环(24)固定于框型吊件(23)内部纵支撑杆(28)和横支撑杆(29)相交部位,然后对箱涵进行吊运;步骤七,箱涵现场组装:垫层施工完毕后进行箱涵组装,针对首件箱涵,通过首件箱涵精确落位控制体系进行落位安装,然后进行其余箱涵的组装;步骤八,箱涵底板施工:箱涵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模板施工,木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盼王俊达朱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