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05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若干个钳形电流表,且一个设置为主机,其余为从机;设为主机的钳形电流表分别与从机的钳形电流表通信连接;所述钳形电流表包括主控CPU、显示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电流传感器;所述主控CPU分别与显示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流采样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数据运算、显示处理和通信处理;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电流传感器的电流信号,并将其传输至主控CPU;所述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钳形电流表之间的通信信息传输;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信息和人机交互。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查找各厂、站二次馈线支路寄生回路故障。次馈线支路寄生回路故障。次馈线支路寄生回路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系统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系统是应用于水力、火力发电厂为给信号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设备。直流系统负荷对电源要求很高,每个负载独立电源接线。运行多年的变电站,随着系统设备不断增加,技术改造施工不规范,导致直流系统出现双回路供电的寄生回路负荷是不可避免。
[0003]直流系统中的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指的是保护回路中不应该存在的多余回路,容易引起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这种回路往往无法单纯用正常的整组试验方法发现,还是要靠工作人员严格按继保原理对回路进行检查方能发现。寄生回路往往不能被电气运行人员及时发现,时常是在改线结束后的运行中,或进行定期检验、运行方式变更、二次切换试验时,才从现象上得以发现。由于所寄生的回路不同,引发的故障也就不同,有的寄生回路串电现象只在保护元件动作状态短暂的时间里出现,保护元件状态复归,现象随同消失,是一种隐蔽性的二次缺陷。由于寄生回路和图纸不符,现场故障迹象收集不齐时,查找起来既费时又不方便,而如果不及时查处消除,它能造成保护装置和二次设备误动、拒动(回路被短接)、光声信号回路错误发信及多种不正常工作现象,导致运行人员在事故时发生误判断和误处理,甚至扩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及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难以查找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包括若干个钳形电流表;若干个所述钳形电流表中将一个设置为主机,其余为从机;设为主机的钳形电流表分别与从机的钳形电流表通信连接;
[0007]所述钳形电流表包括主控CPU、显示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电流传感器;
[0008]所述主控CPU分别与显示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流采样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数据运算、显示处理和通信处理;
[0009]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电流传感器的电流信号,并将其传输至主控CPU;
[0010]所述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钳形电流表之间的通信信息传输;
[0011]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信息和人机交互。
[0012]进一步的,所述钳形电流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钳形电流表提供电能。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5、电阻R18、电阻R21、电容C30、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30、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181、电容C46、电容C52、电容C51、电容C55、运算放大器U9和运算放大器U12;所述电阻R3的一端作为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9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30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正电源端分别连接电容C39的一端和电容C38的一端,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和电容C138的另一端均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9的负电源端分别连接电容C42的一端和电容C43的一端,所述电容C42的另一端和电容C43的另一端均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其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181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U12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模数转换输出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容C181的另一端均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81的一端和电容C46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地,所述电阻R181的另一端和电容C46的另一端均连接运算放大器U12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12的正电源端分别连接电容C52的一端和电容C51的一端,所述电容C52的另一端和电容C51的另一端均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的负电源端连接地;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2的输出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5后接地和作为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一、启动第一台钳形电流表,逐个测量馈线屏支路剩余电流,将剩余电流不为零的支路判为第一寄生回路,且主机保持测量该回路;
[0016]步骤二、启动第二台钳形电流表,继续逐个测量馈线屏支路剩余电流,将剩余电流不为零的支路判为第二寄生回路,且主机保持测量该回路;
[0017]步骤三、查看系统电流是否归零,若归零,则第一寄生回路和第二寄生回路互为寄生回路,移动一台钳形电流表往下一级线路查找,直到查到故障位置。
[0018]步骤四、以此类推,若满足第n馈线屏支路剩余电流不为零和系统电流归零,则第一寄生回路、第二寄生回路和第n寄生回路的n条支路互为寄生回路。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钳形电流表集成有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将钳形电流表无线通讯连接,实现了对直流二次回路中的实时的电流测量和运算,有效的查找有效查找各厂、站二次馈线支路寄生回路故障,保障电力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为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0023]图2为钳形电流表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电流采样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4为为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包括若干个钳形电流表;若干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钳形电流表;若干个所述钳形电流表中将一个设置为主机,其余为从机;设为主机的钳形电流表分别与从机的钳形电流表通信连接;所述钳形电流表包括主控CPU、显示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电流传感器;所述主控CPU分别与显示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流采样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数据运算、显示处理和通信处理;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用于采集电流传感器的电流信号,并将其传输至主控CPU;所述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钳形电流表之间的通信信息传输;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信息和人机交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形电流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钳形电流表提供电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二次回路的寄生回路故障查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5、电阻R18、电阻R21、电容C30、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30、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181、电容C46、电容C52、电容C51、电容C55、运算放大器U9和运算放大器U12;所述电阻R3的一端作为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9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30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正电源端分别连接电容C39的一端和电容C38的一端,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和电容C138的另一端均连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9的负电源端分别连接电容C42的一端和电容C43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晓林李海勇雷涛陈炜智罗怀覃志军黄伟蓝盛刘俊雨周雄玉海澄周谢程建建单国栋黄子珍曾红梅徐玉凤李永祥吴文健黄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