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馨蕊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83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具体包括:充电端头,以及安装在所述柱状主体外表面中下位置的固定装置,且安装在所述固定装置外表面的辅助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辅助装置远离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的防护装置,所述充电端头包括:端头柱,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杆体底部中间位置的充电芯柱,且安装在所述圆柱杆体底部且位于所述充电芯柱外侧的轨道环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杆体顶部中间位置的充电电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通过轨道环管的设置对插入的充电端头进行精准度的调节,避免产生难以插入或充电芯柱连接偏移的现象发生,提升充电安装的便捷性,同时圆形筒体的设计降低与新能源车辆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对车辆造成磨损。造成磨损。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能够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并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中以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最为广泛。
[0003]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通常需要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充电枪在插入充电座的过程中,其导电端暴露在外,容易发生触电的意外事故;除此之外,现有的充电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通常需要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充电枪在插入充电座的过程中,其导电端暴露在外,容易发生触电的意外事故;除此之外,现有的充电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具体包括:
[0008]充电端头,该充电端头具有柱状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具体包括:充电端头(1),该充电端头(1)具有柱状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柱状主体外表面中下位置的固定装置(2),且安装在所述固定装置(2)外表面的辅助装置(3),以及安装在所述辅助装置(3)远离所述固定装置(2)的一侧的防护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头(1)包括:端头柱(11),该端头柱(11)具有圆柱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杆体底部中间位置的充电芯柱(12),且安装在所述圆柱杆体底部且位于所述充电芯柱(12)外侧的轨道环管(13),以及安装在所述圆柱杆体顶部中间位置的充电电缆(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吸附气罩(21),该吸附气罩(21)具有弧面罩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弧面罩体顶部的电磁环板(22),且安装在所述电磁环板(22)顶部的转化筒件(23),以及开设在所述转化筒件(23)中间位置的环形内槽(24),且安装在所述环形内槽(24)内腔的电磁线圈(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3)包括:安装环板(31),该安装环板(31)具有筒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筒型主体内表面的弧形限板(32),且安装在所述弧形限板(32)内表面的逆位卡板(33),以及安装在所述逆位卡板(33)远离弧形限板(32)的一侧T型内筒(34),且安装在所述T型内筒(34)内表面的条形磁块(35),以及开设在所述T型内筒(34)外表面顶部的防滑护槽(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位于所述条形磁块(35)内腔,且所述T型内筒(34)远离所述辅助装置(3)的一侧与所述防护装置(4)连接,以及所述安装环板(31)底部与所述固定装置(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馨蕊
申请(专利权)人:潘馨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