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66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包括:面罩、后盖、安装在面罩上的按键,安装在后盖内的PCB板;其中所述的PCB板与端子排是焊接固定,所述的后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的面罩与后盖是卡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为上下两块板,其中两板之间安装有4个支撑块,所述的后盖与PCB板的固定是通过螺丝实现的,所述的面罩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抵柱,所述的抵柱与上部的PCB板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高;两层PCB板间采用螺丝固定,整体强度大,嵌入长度短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的无功补偿控制器一般为直流采样,在谐波大的用电现场不能 正常工作,并且电路复杂,导致外型结构大,嵌入深度长,强度低,占用空间, 接线不方便,由于使用通用壳体,使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低,使用螺丝紧固件比较多,使内部PCB板安装复杂,长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易安装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技术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包括面罩、后盖、安装在面罩上 的按键,安装在后盖内的PCB板;其中所述的PCB板与端子排是焊接固定,所 述的后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的面罩与后盖是卡扣连接。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为上下两块板,其中两板之间安装有4个支撑块。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与PCB板的固定是通过螺丝实现的。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抵柱。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柱与上部的PCB板相接触。本技术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高;两层PCB 板间采用螺丝固定,整体强度大,嵌入长度短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 图3是本是用新型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包括面罩l、后盖2、安装在面罩l上的按键3,安装在后盖2内的PCB板4;其中所述的PCB板4与端子排5是 焊接固定,所述的后盖2上设置有卡扣6,所述的面罩1与后盖2是卡扣连接。 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4为上下两 块板,其中两板之间安装有支撑块7。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层PCB板4的固 定是通过螺丝8实现的。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1的中心位置 设置有抵柱9。前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柱9与上层的PCB 板相接触。其装配过程如下将两条端子排5焊接在PCB板4上,再将4个支撑块7装到2个PCB板4之间,然后装入后盖2,并用4条螺丝8固定PCB板4,最后把4个按键3装到PCB板按钮上,扣上面罩l;用2个卡扣6固定整机到工 作位置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 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 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 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包括:面罩(1)、后盖(2)、安装在面罩(1)上的按键(3),安装在后盖2内的PCB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4)与端子排(5)是焊接固定,所述的后盖(2)上设置有卡扣(6),所述的面罩(1)与后盖(2)是卡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包括面罩(1)、后盖(2)、安装在面罩(1)上的按键(3),安装在后盖2内的PCB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 板(4)与端子排(5)是焊接固定,所述的后盖(2)上设置有卡扣(6), 所述的面罩(1)与后盖(2)是卡扣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 板(4)为上下两块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茂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新未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