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坩埚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62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坩埚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包括敞口箱型模具本体、芯体和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模具本体的敞口端,所述芯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芯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模具本体内,且悬空,所述芯体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坩埚制备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梁将芯体悬空吊设在模具本体内,使得芯体与模具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坩埚制备腔,实现坩埚的底面在模具本体的内底壁成型,保证坩埚的底面的平整度,进而有效防止因坩埚底面变形而带来的测量和计算误差,提高静态坩埚法测试抗渣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高静态坩埚法测试抗渣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高静态坩埚法测试抗渣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备坩埚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坩埚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抗渣性是指试样在高温下抵抗熔渣侵蚀和冲刷作用的能力,是衡量材料抗侵蚀和磨损的重要指标。近些年,耐火材料在熔炼炉等热工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渣侵蚀是其应用过程中很常见的,甚至是最严重的损毁形式,抗渣性好坏是影响材料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测定耐火材料的抗渣性十分必要。抗渣性测定的方法有熔锥法、静态坩埚法、浸渍法和回转法等。其中静态坩埚法比较简单,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评价耐火材料抗渣性的实验方法。在此方法中,需要把样品制成坩埚,将炉渣装入内部,放入电炉中,升至指定温度后,炉渣与坩埚材料发生反应。降温后,将坩埚沿轴线方向对称切开,在剖面的侵蚀和渗透界限处绘制曲线,通过计算得到炉渣侵蚀和渗透的深度、面积以及面积百分率,以此来评价试样的抗渣性能。
[0003]静态坩埚法测试抗渣性的试验中,一般是将试样制成70mm
×
70mm
×
70mm的正方体,中心有一个直径为40mm~42mm、深度为35mm
±
2.0mm的圆柱形孔。对于试样制备没有专用的模具,比较常用的是通过圆芯模具制备坩埚试样,如专利201320508480.3中公开的一种制备不定形耐火材料抗渣坩埚及耐压样块用三联模具。通过此模具成型的圆孔坩埚,在经过抗渣试验后要对称切开,圆孔坩埚需通过直径切开,最多有两个切割面,限制了切割位置、增大了切割难度,容易造成测量误差。为了增加测量的准确度,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方孔抗渣坩埚,对应地,专利201420185011.7公开了一种制备方芯抗渣侵蚀坩埚的模具,通过方孔坩埚进行抗渣试验后,只需切割面平行于其外立面,便可以有多个切割面,得到较多的测量结果,减小试验误差。
[0004]现有模具浇注成型时,要将浇注料填入模具中,直至上表面与模具相平,这样上侧成型面即为坩埚的底部。但是,在试验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成型操作不严谨,或者浇注料硬化过程中自身的膨胀导致上部浇注面凹凸不平;将炉渣装进坩埚内进行高温抗渣测试时,往往因为坩埚底面不平使孔内渣液面倾斜,导致不均匀侵蚀;特别是在同一坩埚中放入两种及以上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时,难以保持试验条件一致,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而且在结果评价时,要将坩埚切开,根据剖面计算侵蚀和渗透面积,因坩埚底部不平,无法准确选取基准面,导致计算结果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制备的坩埚的底面的平整性,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的缺陷,实现保证制备的坩埚的底面的平整度,有效防止因坩埚底面变形而带来的测量和计算误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包括敞口箱型模具本体、芯体和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模具本体的敞口端,所述芯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芯体的第二端
延伸至所述模具本体内,且悬空,所述芯体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坩埚制备腔。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横梁设有定位区,所述定位区的尺寸与所述芯体的第一端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区设有定位孔,所述芯体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装配孔。
[000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的周侧的多个立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立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搭接区,两个所述搭接区分别与相对应侧的所述立板背离所述底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用以支撑所述横梁的两个所述立板的外侧壁均设有支撑台,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台对位适配的对位台,所述对位台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与所述支撑台顶升适配的顶升螺栓。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底板的边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立板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凸台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共轴线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以穿设连接螺栓。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搭接区的长度与所述立板的长度相适配,所述搭接区的宽度与所述立板的宽度相适配。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搭接区和所述定位区之间的所述横梁设有避让区。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芯体为倒四棱台结构。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所述模具本体的外侧缝隙处涂覆密封剂。
[0016]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坩埚用模具,包括敞口箱型模具本体、芯体和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模具本体的敞口端,所述芯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芯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模具本体内,且悬空,所述芯体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坩埚制备腔,通过横梁将芯体悬空吊设在模具本体内,使得芯体与模具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坩埚制备腔,实现坩埚的底面在模具本体的内底壁成型,保证坩埚的底面的平整度,进而有效防止因坩埚底面变形而带来的测量和计算误差,提高静态坩埚法测试抗渣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坩埚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坩埚用模具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沿图2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坩埚用模具的右视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模具本体;
ꢀꢀꢀꢀꢀꢀ
110:底板;
ꢀꢀꢀꢀꢀꢀꢀꢀꢀꢀ
111:第一凸台;
[0024]120:立板;
ꢀꢀꢀꢀꢀꢀꢀꢀꢀꢀ
121:第一拆卸螺栓;
ꢀꢀ
122:第二凸台;
[0025]123:支撑台;
ꢀꢀꢀꢀꢀꢀꢀꢀ
124:第一连接孔;
ꢀꢀꢀꢀ
200:横梁;
[0026]210:定位区;
ꢀꢀꢀꢀꢀꢀꢀꢀ
211:第二拆卸螺栓;
ꢀꢀ
220:搭接区;
[0027]221:第三连接孔;
ꢀꢀꢀꢀ
230:避让区;
ꢀꢀꢀꢀꢀꢀꢀꢀ
240:对位台;
[0028]241:螺纹孔;
ꢀꢀꢀꢀꢀꢀꢀꢀ
300: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坩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敞口箱型模具本体、芯体和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模具本体的敞口端,所述芯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芯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模具本体内,且悬空,所述芯体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坩埚制备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坩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有定位区,所述定位区的尺寸与所述芯体的第一端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区设有定位孔,所述芯体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适配的装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坩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的周侧的多个立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立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坩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搭接区,两个所述搭接区分别与相对应侧的所述立板背离所述底板的端部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坩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以支撑所述横梁的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邓乐锐赵金秋秦颖董战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联合荣大工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