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145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甘蔗制糖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包括有中和反应容器、反应管和出汁管,中和反应容器的两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传动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螺旋推进器,螺旋推进器进行螺旋转动发生强烈混和反应,由于撞击提供了一种能创造良好微观混和条件,使混和、反应等过程有效进行,保证蔗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加速液相间反应及界面更新,减轻中和滞后反应,减少清汁残硫量,满足中和充分反应的要求,提高中和澄清效果,减少物料处理过程积垢,提高产能和减少汽耗;降低白砂糖二氧化硫、灰分、水不溶杂质含量,稳定白砂糖色值,提高白砂糖的品质;提高煮糖收回率。高煮糖收回率。高煮糖收回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甘蔗制糖
,具体为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甘蔗制糖技术已在我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国际上看,我国是采用这种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所谓甘蔗制糖技术也就是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再经过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干燥等工序将其制成白砂糖、粗糖等产品的过程;在我国,采用甘蔗制糖技术制成的糖分为很多种,我们根据其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两种,国内很多制糖厂都会制成硫化糖,因为其经济成本低。
[0003]蔗汁在反应桶经过时间不足10秒,蔗汁中和反应时间短,中和混合反应不充分,中和反应效果差,已难以满足生产需求,表现为白砂糖含硫量偏高,二氧化硫平均达10.6,最高达到25,中和反应严重,清汁残硫量高,澄清效果低;另外,在使用原来的中和反应容器时,中和汁岗位测PH为7.2,在中和汁快沉顶部取汁测PH为7.2,而清汁PH值为7.4,19/20榨季澄清效果不到10,而在18/19榨季澄清效果高于15,17/18榨季澄清效果更高于20,数据表明榨量增大后,澄清效果下降较大,且没有过滤出汁杂质的部件。
[0004]所以,如何设计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以解决上所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中和混合反应不充分的不足之处。
[0006]为实现上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包括有中和反应容器、反应管和出汁管,所述中和反应容器的两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套设有导向筒,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推进器连接,所述螺旋推进器外套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固定安装有扩口导流筒,所述传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螺旋推进器在所述导流筒内转动,通过所述螺旋推进器搅动能够让遮汁流体在所述导流筒内流动。
[0007]所述中和反应容器的前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排遮汁溶液的所述出汁管,所述中和反应容器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添加遮汁溶液的所述反应管,另一侧安装有排气减压的散气管,所述中和反应容器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顶部挡板,所述中和反应容器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底部挡板,所述底部挡板内贯穿设置有橡胶密封块,所述中和反应容器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散气管和所述出汁管连通。
[0008]所述导流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部支撑杆,所述导流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部支撑杆,所述导流筒通过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所述顶部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中和反应容器内。
[0009]优选的,所述中和反应容器的两端的顶部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外套设有人孔盖,所述人孔盖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人孔盖的外围贯穿有人孔螺栓,所述人孔螺栓贯穿所述人孔盖和所述人孔。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导流筒相向设置在所述中和反应容器内。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杆能够在所述导向筒内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顶部挡板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所述底部挡板的竖直方向高度相加之和等于所述中和反应容器内竖直方向的高度。
[0013]优选的,所述橡胶密封块将贯穿所述底部挡板的所述导向筒包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螺旋推进器进行螺旋转动,使该区发生强烈混和反应,由于撞击提供了一种能创造良好微观混和条件,使混和、反应等过程有效进行,保证蔗汁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同时加速液相间反应及界面更新,减轻中和滞后反应,减少清汁残硫量,满足中和充分反应的要求,提高中和澄清效果,减少物料处理过程积垢,提高产能和减少汽耗;降低白砂糖二氧化硫、灰分、水不溶杂质含量,稳定白砂糖色值,提高白砂糖的品质;提高煮糖收回率。
[0016]2.该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中和反应容器可以让遮汁流体在内部进行撞击混合时进行内部挤压的气体的排出,且能将经过撞击反应之后且液面高于底部挡板的遮汁溶液排出,将中和反应容器内部空气排到外部环境,从而减少中和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强,防止中和反应容器发生形变而损坏,且受到撞击反应之后的遮汁溶液就会从底部挡板溢出并流到空腔内,使得流到空腔内的遮汁溶液通过出汁管排出,让进行撞击回流而充分反应之后的遮汁溶液能够及时的排出,有效的提高了蔗糖中和反应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中和反应容器的正视剖面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A

A截面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管的侧视剖面图。
[0021]图中:1、中和反应容器;2、反应管;3、出汁管;4、人孔;5、人孔盖;6、传动电机;7、散气管;8、顶部挡板;9、底部挡板;10、传动杆;11、橡胶密封块;12、导向筒;13、导流筒;14、螺旋推进器;15、底部支撑杆;16、顶部支撑杆;17、扩口导流筒;18、把手;19、空腔;20、人孔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所述,显然,所描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所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所述本技术和简化描所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所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所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包括有中和反应容器1、反应管2和出汁管3,中和反应容器1的两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电机6,传动电机6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10,传动杆10外套设有导向筒12,传动杆10的一端与传动电机6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推进器14连接,螺旋推进器14外套设有导流筒13,导流筒13上固定安装有扩口导流筒17,传动电机6能够通过传动杆10带动螺旋推进器14在导流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包括有中和反应容器(1)、反应管(2)和出汁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反应容器(1)的两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电机(6),所述传动电机(6)的传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10),所述传动杆(10)外套设有导向筒(12),所述传动杆(10)的一端与所述传动电机(6)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推进器(14)连接,所述螺旋推进器(14)外套设有导流筒(13),所述导流筒(13)上固定安装有扩口导流筒(17),所述传动电机(6)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杆(10)带动所述螺旋推进器(14)在所述导流筒(13)内转动,通过所述螺旋推进器(14)搅动能够让遮汁流体在所述导流筒(13)内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撞击流中和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反应容器(1)的前面一端固定安装有排遮汁溶液的所述出汁管(3),所述中和反应容器(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添加遮汁溶液的所述反应管(2),另一侧安装有排气减压的散气管(7),所述中和反应容器(1)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顶部挡板(8),所述中和反应容器(1)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底部挡板(9),所述底部挡板(9)内贯穿设置有橡胶密封块(11),所述中和反应容器(1)内设置有空腔(19),所述空腔(19)分别与所述散气管(7)和所述出汁管(3)连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行日曾嘉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屯河北海糖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