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山专利>正文

电池对均衡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43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池对均衡充电电路,它在单相交流电下利用两个单向可控硅和两个半波整流来提供两路不共地的能独立工作的充电及充电控制电路,并使用两个二极管作为电路隔离,其特征是:单相交流电端口AC1与单向可控硅T1的输入端、整流二级管之D11的正极和作为电路隔离的二级管D22的负极连接,整流二级管D11的负极与电容C11的正极和第一充电控制电路(K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1的输出端与电池对中的电池B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1的控制极与第一充电控制电路(K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B1的负极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负极、第一充电控制电路(K1)的负极、二级管D12的正极连接,单相交流电端口AC2与单向可控硅T2的输入端、整流二级管D21的正极和作为电路隔离的二级管D12的负极连接,整流二级管D21的负极与电容C21的正极和第二充电控制电路(K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2的输出端与电池对另一电池B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2的控制极与第二充电控制电路(K2)的输出端连接,电池B2的负极与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外一端与电容C21的负极、第二充电控制电路(K2)的负极和二级管D22的正极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对(注本技术所指的电池对是指两节相连接的一对可充电的单体电池,也就是其中一节可充电的单体电池的负极与另外一节可充电的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在一起,下文统一简称为电池对。)充电及充电控制电路,尤其是能在单回路单相交流电下利用单向可控硅的单向性和半波整流来提供两路不共地的能独立工作的充电及充电控制电路,并使用两个二极管作为电路隔离的电池对均衡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对单体电池充电及充电控制的电路和产品很多,也很完善,但由于单体电池的电压和电容量有限,在需要使用到高于单体电池电压和高于单体电池电容量的领域内使用的是电池对或电池组(注本说明书中所指的电池组是由两节以上的串连单体电池,以下统一简称为电池组),这样便带来了对电池对或电池组进行充电及充电控制的需要。现在单节电池以上的电池对或电池组都采用串连方式充电,也就是指同一共地的充电电流流经电池对或电池组中间的每一节。但是,对单体电池进行充电与对电池对或电池组进行充电有区别,区别就在于电池对或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间存在着性能差异,也就是指组成电池对或电池组的每一单体电池的电压、内阻、容量、自放电率的不一致,而且这些性能上的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对均衡充电电路,它在单相交流电下利用两个单向可控硅和两个半波整流来提供两路不共地的能独立工作的充电及充电控制电路,并使用两个二极管作为电路隔离,其特征是单相交流电端口AC1与单向可控硅T1的输入端、整流二级管之D11的正极和作为电路隔离的二级管D22的负极连接,整流二级管D11的负极与电容C11的正极和第一充电控制电路(K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1的输出端与电池对中的电池B1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1的控制极与第一充电控制电路(K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B1的负极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负极、第一充电控制电路(K1)的负极、二级管D12的正极连接,单相交流电端口AC2与单向可控硅T2的输入端、整流二级管D21的正极和作为电路隔离的二级管D12的负极连接,整流二级管D21的负极与电容C21的正极和第二充电控制电路(K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2的输出端与电池对另一电池B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T2的控制极与第二充电控制电路(K2)的输出端连接,电池B2的负极与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外一端与电容C21的负极、第二充电控制电路(K2)的负极和二级管D22的正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对均衡充电电路,其特征是二级管D11的负极与电容C11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1至IC14的正极、热敏电阻NTC12的一端连接,二级管D12的正极与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热敏电阻NTC1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1至IC14的负极、电阻R16的一端、电容C12负极、二级管D16的负极、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并与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1的反相端、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2的同相端、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3的同相端连接,热敏电阻NTC11的另一端与二级管D13的负极、电阻R1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1的同相端连接,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1的输出端与二级管D13的正极、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2的反相端连接,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2的输出端与二级管D14的正极相接接,二级管D14的负极与运算放大器或电压比较器IC13的反相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山
申请(专利权)人:黎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