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26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滚轮机构、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及下压机构,滚轮机构与放料机构相平行设置,送料机构设于滚轮机构的上方,送料机构将滚轮机构上的织带抓取至放料机构上,所述下压机构下压时将织带固定在放料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生产的不良率。同时降低了生产的不良率。同时降低了生产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料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汽车的价格也变的不再高不可攀。很多人都会去购买私家车,汽车行业得以进行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汽车数量的增加,相对的因为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安全带是为了保护汽车驾驶员和乘客而设计的,是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部件之一,当汽车发生碰撞、紧急刹车或车体倾斜时,车内人都会惯性前冲或无规则歪斜,此时安全带能把人体柔性的、牢固在座椅上,以免遭受冲击而受伤害。
[0003]然而在汽车工厂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现在,汽车安全带并没有很多相关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人们在汽车安全带生产的工厂中,需要不停的通过手工,将完整的织带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实现导向器、锁舌锁扣等后续的安装,从而不仅费人力,也会造成放置位置不准确,导致后续的安装不正确。
[0004]因此,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上料机构,实现织带的自动化上料,并调整织带的位置,以实现后置装置的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其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滚轮机构、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及下压机构,所述滚轮机构与放料机构相平行设置,所述送料机构设于所述滚轮机构的上方,所述送料机构将滚轮机构上的织带抓取至放料机构上,所述下压机构下压时将织带固定在所述放料机构上。
[0007]优选地,所述滚轮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滚轮及带动滚轮转动的第一旋转电机,每个所述滚轮上均设有数个用于限制织带的数个挡板,相近的两个挡板之间放置织带,相邻的两个挡板之间的宽度与织带的宽度相适应。
[0008]优选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相固定的抓手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抓手在第一气缸的带动下将位于滚轮上的织带抓取至放料机构上。
[0009]优选地,所述送料机构上还设有一用于检测位于其正下方的滚轮机构上是否有织带的传感器。
[0010]优选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组件,设于固定组件上的压块组件、压轮组件及直线导轨,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上设有用于带动下压机构水平移动的第二气缸。
[0012]优选地,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块及带动压块移动的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所述压块、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相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压轮组件包括压轮及带动压轮移动的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所述压轮、第五气缸及第六气缸相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固定组件上的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放料机构上的织带与压轮相接触。
[0015]优选地,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织带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夹及带动限位夹平移的第七气缸。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通过自动化上料装置,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0018]2、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通过下压组件,实现了对织带的固定,防止了织带位置的偏移导致后续的安装不成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中放料机构和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0、机架,11、织带,12、滚轮,13、第一旋转电机,14、挡板, 15、第一放料机构,16、第二放料机构,17、挡部,18、倒角,19、抓手,20、第一气缸,21、传感器,22、直线导轨,23、第一固定板,24、第二固定板,25、固定支架,26、第二气缸,27、第二旋转电机,28、主动轮,29、夹爪,30、滑块, 31、压块,32、第三气缸,33、第四气缸,34、压轮,35、第五气缸,36、第六气缸,37、限位夹,38、第七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结合图1

4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包括机架10,设于机架10上的滚轮机构、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及下压机构,本技术通过送料机构将织带11从滚轮机构上抓取至放料机构上,并通过下压机构对织带进行固定,实现了织带11的上料,进一步地实现了下一装置的实行。
[0026]所述滚轮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滚轮12及第一旋转电机13,每个所述滚轮机构上均设有数个用于限制织带的数个挡板14,操作人员将织带11放置在两个挡板 14之间,两个挡板14之间的宽度与织带11的宽度相适应,为了防止织带11相互影响,本技术在滚轮12放置织带11为相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3带动滚轮12转动,直到将放有织带11的挡板14转动至最靠近放料机构处,则停止旋转。
[0027]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一放料机构15和第二放料机构16,所述第一放料机构15 和第二放料机构16均与滚轮12相平行设置,且两侧均设有挡部17,所述挡部17用于限制织带11,防止织带11的位置错误。所述织带11呈U型的放置在放料机构和滚轮12上。所述第一放
料机构15靠近第二放料机构16的端部挡部17上设有倒角 18。
[0028]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抓手19、第一气缸20及传感器21,所述抓手19和第一气缸 20相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气缸20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并带动所述抓手19移动,使得放置在滚轮12上的织带11移动至放料机构上。所述传感器21用于对其正下方的卡槽内的织带11进行检测,若检测出有织带11,则不发出信号使得第一旋转电机13转动;若检测出没有织带11,则发出信号使得第一旋转电机13转动,直到转动至检测出有织带11;若滚轮12转动一圈后仍没有检测出织带11,则发出报警信号,以告诉操作人员需要放置织带11。
[0029]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组件、压块组件、压轮组件及直线导轨22,所述固定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10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固定安装的第一固定板23、第二固定板24及固定支架25,所述第一固定板23上安装所述直线导轨22和第二气缸26。所述第二固定板24上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27,所述第二旋转电机27上连接有主动轮28,所述主动轮28设于放料机构中。所述第二固定板24、固定支架25均与放料机构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4上还安装有夹爪29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滚轮机构、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及下压机构,所述滚轮机构与放料机构相平行设置,所述送料机构设于所述滚轮机构的上方,所述送料机构将滚轮机构上的织带抓取至放料机构上,所述下压机构下压时将织带固定在所述放料机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滚轮及带动滚轮转动的第一旋转电机,每个所述滚轮上均设有数个用于限制织带的数个挡板,相近的两个挡板之间放置织带,相邻的两个挡板之间的宽度与织带的宽度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相固定的抓手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抓手在第一气缸的带动下将位于滚轮上的织带抓取至放料机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上还设有一用于检测位于其正下方的滚轮机构上是否有织带的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上料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王永各张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