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08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工血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包括在手术完成前相互分离的分支人工血管和主动脉人工血管;所述分支人工血管的近端用于与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分支人工血管的远端用于与无名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与左颈总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以及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使用本方案的人工血管进行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可以解决现有的主动脉弓替换术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以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可应用于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广泛主动脉夹层瘤或动脉瘤的手术操作中,可减少患者术后重要器官发生损伤的几率,并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手术操作难度。手术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血管
,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广泛主动脉夹层瘤或动脉瘤,由于手术策略复杂和降主动脉显露困难,仍然是许多心血管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目前,通常是应用孙氏手术来进行治疗,即使用四分支血管进行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和象鼻支架手术。
[0003]中国专利CN108309507A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主动脉弓重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四分支血管包括主干血管和与主干血管相连通的弓上分支及灌注分支,弓上分支包括并行排列的头臂干分支、左颈总分支、左锁骨下分支。使用该系统时,经右侧腋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选择性顺行脑灌注,25℃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过程包括支架血管植入降主动脉,用四分支人工血管完成全弓置换,主动脉依次重建(顺序为:降主动脉近心端、左颈总动脉、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最后无名动脉)。在远端吻合完成后,尽快完成早期复温并恢复灌注以减少脑缺血和冠脉缺血。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长,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锚定区有限,影响手术视野;手术术式复杂,吻合口过多,容易出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用以解决现有的主动脉弓替换术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以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包括在手术完成前相互分离的分支人工血管和主动脉人工血管;所述分支人工血管的近端用于与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分支人工血管的远端用于与无名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与左颈总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以及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
[0007]本方案的使用方法、原理及优点是:在完成手术之前,分支人工血管和主动脉人工血管处于分离状态,这样就为分支优先的手术创造了条件。分支优先的手术大体为:先单泵双管,行股动脉及腋动脉插管,再将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分别与分支人工血管连通并依次开放,这个过程无需转机(即无需运行体外循环),心脏输出血流可经股动脉经人工管道回流至腋动脉并灌注右侧颈总动脉及依次连通的各分支血管。三大分支的吻合均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完成,这样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并且在深低温停循环时大脑已建立全脑灌注,脑血流更充分。然后,使用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上病变部位;最后将分支人工血管与主动脉人工血管连通并固定。在使用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上病变部位的操作中,对患者进行深低温停循环操作,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与术后脑及其他重要器官损伤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在现有的基于传统孙氏手术的主动脉弓替换手术中,通常是将分支人工血管和主动脉人工血管预先固定在一起,需要先进行使用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主动
脉上病变部位的操作,然后将三分支(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固定在分支人工血管上。这就导致了整个手术中,都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操作,导致体外循环时间较长,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而采用本方案的人工血管,可以将处理三分支的操作在体外循环前进行(称为“分支优先”),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并且在手术一开始就建立了全脑灌注,这就避免了深低温停循时选择性脑灌,脑血流更充分,减少了神经系统及重要器官发生损伤的几率。
[000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分支人工血管包括分支人工血管主干,分支人工血管主干的一端与主动脉人工血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均连通。
[0009]现有技术中尚无专门的适应于“分支优先”手术的分支人工血管,本方案尚属首创。本方案的分支人工血管为一体成型的整体,手术操作时,直接将弓上三分支缝合在相应的部位即可,不用再进行多余的剪口或者临时将人工血管组装缝合等的工作。手工缝合操作麻烦,吻合口多,不规则,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采用本方案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分支与无名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第二分支与左颈总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第三分支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三个分支各自用于与相应的动脉吻合连接。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分支人工血管主干的直径为14

18mm,第一分支的直径为 10

12mm,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的直径均为8mm。上述尺寸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尺寸相适应。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连通分支人工血管的支人工血管主干。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上的直径为24

30mm。上述尺寸与主动脉的尺寸相适应。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的远端固定有象鼻支架。象鼻支架置入血管内扩张血管,同时减少血流对主动脉夹层的冲击,可以有效防止夹层的破裂。在本技术方案中,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与所述象鼻支架一体成型。主人工血管与远端的象鼻支架为一体式设计,可减少一个吻合口,可以加快手术进程并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人体主动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的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的立体示意图(手术完成后)。
[0018]图3为实施例2的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的立体示意图(手术完成后)。
[0019]图4为实施例2的接头器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实施例2的接头器的外环的俯视图。
[0021]图6为实施例2的接头器的内环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升主动脉1、主动脉弓2、降主动脉3、无名动脉4、左颈总动脉5、左锁骨下动脉6、分支人工血管主干7、第三分支8、主动脉人工血管9、象鼻支架10、第一开口11、第一分支12、左颈总动脉缝合残端13、左锁骨下动脉缝合残端14、第二分支15、连接用分支16、固定套17、内环18、外环19、环状突起20、环状凹槽21、安装缝22。
[0024]在本技术方案中,术语“近端”是指近心端,血管或人工血管离心脏近的一端就称为近心端;术语“远端”是指远心端,血管或人工血管离心脏远的一端就称远心端;术语“吻合”是指将器官的两个断裂面连接起来的操作以及方法。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人体主动脉包括升主动脉1、主动脉弓2和降主动脉3,升主动脉1起自左心室(图中未示),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壁。主动脉弓2是升主动脉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手术完成前相互分离的分支人工血管和主动脉人工血管;所述分支人工血管的近端用于与所述主动脉人工血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分支人工血管的远端用于与无名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与左颈总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以及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人工血管包括分支人工血管主干,分支人工血管主干的一端与主动脉人工血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均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脉弓替换用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支与无名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第二分支与左颈总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第三分支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切断后的游离端连通。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强范丽丹汪华陈旭王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