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994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塑胶本体、插座屏蔽壳、第一屏蔽隔片、第二屏蔽隔片和插座信号端子,第一屏蔽隔片上的第一隔片槽用于安装第二屏蔽隔片;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塑胶本体、插头屏蔽壳、第三屏蔽隔片、第四屏蔽隔片和插头信号端子,第三屏蔽隔片上的第二隔片槽用于安装所述第四屏蔽隔片;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配合连接时,第三屏蔽隔片与第一屏蔽隔片嵌合连接,第四屏蔽隔片与第二屏蔽隔片嵌合连接,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分隔出多个屏蔽腔,每个屏蔽腔内的插座信号端子传输信号的频段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高频传输通道,抗干扰传输性能优异,且结构简单。且结构简单。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子产品的信号传输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连接器而言,要求连接器的结构要满足当今电子产品结构布局紧凑、产品小型化的同时,支持更多的高频传输通道,保障各信号端子之间互不干扰。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了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低频信号端子和高频信号端子,高频信号端子设置在插头连接器的两端,通过屏蔽隔片将低频信号端子与高频信号端子分隔以防止低频信号端子与高频信号端子产生干扰。
[0004]不足之处是:高频传输通道有限,且信号端子之间存在干扰,影响传输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具有多高频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干扰小,传输性能优异,且结构简单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塑胶本体、插座屏蔽壳、位于所述插座塑胶本体上的第一屏蔽隔片、至少一个第二屏蔽隔片和若干个插座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数量相同的第一隔片槽,所述第一隔片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屏蔽隔片;
[0008]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塑胶本体、插头屏蔽壳、位于所述插头塑胶本体上的第三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数量相同的第四屏蔽隔片和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数量相同的插头信号端子,所述第三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屏蔽隔片数量相同的第二隔片槽,所述第二隔片槽用于安装所述第四屏蔽隔片;其中:
[0009]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三屏蔽隔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屏蔽隔片与所述第四屏蔽隔片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10]当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相互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三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嵌合连接,所述第四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嵌合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分隔出多个屏蔽腔,每个所述屏蔽腔内的所述插座信号端子传输信号的频段相同。
[0011]优选地,每个所述屏蔽腔内的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相同。
[0012]优选地,每个所述屏蔽腔内的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不完全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上设有第一嵌合凹槽,所述第三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嵌合凹槽匹配的第一嵌合凸起。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嵌合凸起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嵌
合凹槽与所述第一嵌合凸起的嵌合强度。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连接处为第二嵌合凸起,所述第四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嵌合凸起匹配的第二嵌合凹槽。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屏蔽隔片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嵌合凸起两侧的第三嵌合凹槽,所述第四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嵌合凹槽匹配的第三嵌合凸起。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三嵌合凸起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用于加强所述第三嵌合凹槽与所述第三嵌合凸起的嵌合强度。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屏蔽隔片、所述第二屏蔽隔片与所述插座塑胶本体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三屏蔽隔片、所述屏蔽隔片、所述插头信号端子与所述插头塑胶本体通过镶嵌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插座连接器上设有第一屏蔽隔片与第二屏蔽隔片,第一屏蔽隔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屏蔽隔片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屏蔽隔片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屏蔽隔片的第一隔片槽,即第一屏蔽隔片与第二屏蔽隔片呈“十字交叉”或“鱼骨”型结构排布,相应地插头连接器上设有呈“十字交叉”或“鱼骨”型结构排布的第三屏蔽隔片和第四屏蔽隔片,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配合连接时,第一屏蔽隔片与第三屏蔽隔片嵌合连接,第二屏蔽隔片与第四屏蔽隔片嵌合连接,将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分隔出多个屏蔽腔,每个屏蔽腔内插座信号端子传输信号的频段相同,具有多个互不干扰的高频传输通道,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干扰小,传输性能优异,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未插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插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所示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不含插座塑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屏蔽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屏蔽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不含插头塑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屏蔽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屏蔽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molding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6为图15所示的插座连接器molding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7]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molding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8为图1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molding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100、插座连接器;110、插座塑胶本体;111、短边结构;112、长边结构;113、中心柱;120、插座屏蔽壳;130、第一屏蔽隔片;131、第一焊接部;132、第一隔片主体;133、第一隔片槽;134、第一立柱;135、第一molding凹槽;136、第一嵌合凹槽;140、第二屏蔽隔片;141、第二嵌合凸起;142、第二立柱;143、第二焊接部;144、第三嵌合凹槽;145、第一隔片安装槽;150、插座信号端子;200、插头连接器;210、插头塑胶本体;220、插头屏蔽壳;230、第三屏蔽隔片;231、第三焊接部;232、第三隔片主体;233、第二隔片槽;234、第一嵌合凸起;2341、第一凸块;235、第二molding凹槽;240、第四屏蔽隔片;241、第二嵌合凹槽;242、第三嵌合凸起;2421、第二凸块;243、第四焊接部;244、第二隔片安装槽;245、第三molding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塑胶本体、插座屏蔽壳、位于所述插座塑胶本体上的第一屏蔽隔片、至少一个第二屏蔽隔片和若干个插座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数量相同的第一隔片槽,所述第一隔片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屏蔽隔片;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塑胶本体、插头屏蔽壳、位于所述插头塑胶本体上的第三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数量相同的第四屏蔽隔片和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数量相同的插头信号端子,所述第三屏蔽隔片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屏蔽隔片数量相同的第二隔片槽,所述第二隔片槽用于安装所述第四屏蔽隔片;其中:所述第一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三屏蔽隔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屏蔽隔片与所述第四屏蔽隔片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相互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三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一屏蔽隔片嵌合连接,所述第四屏蔽隔片与所述第二屏蔽隔片嵌合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分隔出多个屏蔽腔,每个所述屏蔽腔内的所述插座信号端子传输信号的频段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屏蔽腔内的插座信号端子的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屏蔽腔内的插座信号端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张顺华尹绪引邓忠诚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