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有胜专利>正文

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069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为电器领域。箱体与电流互感器A、熔断器、避雷器A、电流互感器B、接触器、避雷器B、电容器、控制箱、电压互感器、绝缘端子及控制箱与控制器、自动开关、手动开关、中间继电器紧固,电源主线路与电流互感器A电感应而与避雷器A电连接,电源负荷线路与绝缘端子紧固而与熔断器、避雷器A电连接,电流互感器A与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压互感器、控制器与电流互感器B、控制器与接触器、接触器与电容器、接触器及电容器间的线路与避雷器B、熔断器与接触器电连接,熔断器及接触器间的线路与电流互感器B电感应连接,自动与手动开关及中间继电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高压无功自动补偿。整体结构、补偿区域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涉及电器装置
;特别涉及高压电器装置
;尤其涉及高压线路无功自 动补偿的电器装置
;具体涉及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技 术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就传统的高压线路无功自动补偿的电器装置来说,从 结构上分为分立式与共箱式、从功能和特性上分为自动投切式与 一静一动投切式,无论哪种形式,归纳起来它们所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是安装繁瑣、接线凌乱、各种零件或有些零件暴露 在外部环境中、给加工制作及运行与维护带来不便、存在着较大补偿效果欠佳……等。基于申请人的专业知识和从事本行业工作 的多年经验以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本技术就是在认真 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的公知技术和现状的 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缺陷与 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箱体与电流互感器A、熔断器、避雷器A、电流互感器B、接触器、 避雷器B、电容器、控制箱、电压互感器、绝缘端子均紧固,控制箱与控制器、自动开关、手动开关、中间继电器均紧固,电源主线路与电流互感器A电感应连接而与避雷器A电连接,电源负 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箱体(15)、电流互感器A(1)、熔断器(2)、避雷器A(3)、电流互感器B(4)、接触器(5)、避雷器B(6)、电容器(7)、控制箱(8)、电压互感器(9)、控制器(10)、绝缘端子(11)、自动开关(12)、手动开关(13)、中间继电器(14)构成;    所述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箱体(15)与电流互感器A(1)、熔断器(2)、避雷器A(3)、电流互感器B(4)、接触器(5)、避雷器B(6)、电容器(7)、控制箱(8)、电压互感器(9)、绝缘端子(11)均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控制箱(8)与控制器(10)、自动开关(12)、手动开关(13)、中间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箱体(15)、电流互感器A(1)、熔断器(2)、避雷器A(3)、电流互感器B(4)、接触器(5)、避雷器B(6)、电容器(7)、控制箱(8)、电压互感器(9)、控制器(10)、绝缘端子(11)、自动开关(12)、手动开关(13)、中间继电器(14)构成;所述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箱体(15)与电流互感器A(1)、熔断器(2)、避雷器A(3)、电流互感器B(4)、接触器(5)、避雷器B(6)、电容器(7)、控制箱(8)、电压互感器(9)、绝缘端子(11)均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控制箱(8)与控制器(10)、自动开关(12)、手动开关(13)、中间继电器(14)均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电源主线路与电流互感器A(1)电感应连接,其电源主线路与避雷器A(3)电连接,其电源负荷线路与绝缘端子(11)由紧固件紧固连接,其电源负荷线路与熔断器(2)、避雷器A(3)均电连接,其电流互感器A(1)与控制器(10)、控制器(10)与电压互感器(9)、控制器(10)与电流互感器B(4)、控制器(10)与接触器(5)、接触器(5)与电容器(7)、接触器(5)及电容器(7)之间的线路与避雷器B(6)、熔断器(2)与接触器(5)均电连接,其熔断器(2)及接触器(5)之间的线路与电流互感器B(4)电感应连接,其自动开关(12)、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有胜刘君陈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朱有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