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终端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包括两并列设置的支撑壳体,两支撑壳体之间通过槽钢连接,槽钢分别固定在两支撑壳体两端,其中一端的槽钢与支撑壳体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支撑壳体包括支撑柱,相邻支撑柱之间设置支撑侧板,支撑侧板底部设有支撑底板,支撑柱上部设置顶盖,支撑壳体内布置有绝缘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槽钢结构能够当提手使用,方便搬运和防止运输中撞坏,采用两个支撑壳体能够实现两列电池内部串联,形成的正负极均在同一侧,有利于后续多个模块串联成系统;整体模块箱体为多孔结构,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降温效率,进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便于大规模批量成组使用。规模批量成组使用。规模批量成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电池模块箱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属于二次电池终端应用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出现,全球节能减排压力逐步加大,各国开始各类新型蓄电池的研究,其中镍氢电池以其环保、安全性高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步迈入商用动力蓄电池行列。我国率先开发了电容型镍氢动力电池,该电池采用稀土材料制成,具有安全、环保、耐寒、寿命长、安全稳定并能快速充电等特点而受到专家们的关注。但是该类型电池的电压仅有1.2V,质量比能量60Wh/Kg左右,串联成组成系统才能使用,但较低的能量密度,使得直接成组后的电池包重量非常重,需要借助机械工具才能搬运和安装,若使用地点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而现场通常没有机械工具,靠人力很难搬运和安装,这会极大限制规模化推广应用,业内有种常见做法是做成小模块,现场连接采集线和连接片,长时间使用或系统报废后,进行定期处理或现场拆解,这需要将外壳全部拆掉,会造成箱体内导线凌乱,对电池组的使用或维护都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模块箱体,方便成组安装和人工搬运,降低工人现场安装和维护电池组的工作量,提高对电池的降温速率,进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所述的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包括两并列设置的支撑壳体,两支撑壳体之间通过槽钢连接,槽钢分别固定在两支撑壳体两端,其中一端的槽钢与支撑壳体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支撑壳体包括支撑柱,相邻支撑柱之间设置支撑侧板,支撑侧板底部设有支撑底板,支撑柱上部设置顶盖,支撑壳体内布置有绝缘隔板。
[0005]所述的支撑壳体每端的槽钢设置为两根,两根槽钢呈上下两层布局,间距设为50mm~100mm。
[0006]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焊接螺母和顶丝,焊接螺母焊接在槽钢外侧,顶丝穿过焊接螺母,每根槽钢设有4个焊接螺母。
[0007]所述的支撑侧板包括端板和横梁,端板分别位于支撑壳体的两端,横梁分别位于支撑壳体两侧。电池安装在两侧的横梁之间,采用横梁的模式便于电池组散热。
[0008]所述的支撑柱设置为角钢,支撑柱、横梁和端板上均设有通孔。
[0009]所述的顶盖设置为U型,顶盖侧部位于横梁上方,顶盖侧部设置百叶窗。
[0010]所述的支撑底板选用角钢,两支撑底板之间形成支撑槽。
[0011]所述的绝缘隔板选用塑料材质的绝缘隔板,绝缘隔板上分布有凸起的通气垫环和通气孔,绝缘隔板的底部两个角上设置有L型垫块,L型垫块与绝缘隔板为一体式结构。通气垫环和通气孔可以起到减震及散热的作用。
[0012]所述的绝缘隔板位于L型垫块的中间位置,L型垫块的宽度大于绝缘隔板的厚度。
[0013]两个支撑壳体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可以安装两组电池,方便电池串联后的正极和负极都朝向同一侧,方便模块箱体成组;两端的槽钢焊接后成一个整体,可以当搬运过程中的提手,可靠耐用,还能当做运输过程中的防撞梁,避免正负极突出的电子器件被撞坏;顶盖是为了防止异物直接落在模块箱体内部电池上方,防止短路等故障。支撑壳体底部两侧有支撑槽,单体电池与绝缘隔板交替放置在支撑槽内。单体电池为方型,与壳体之间需要绝缘和支撑,因此采用底部有L型垫块的塑料材质的绝缘隔板,可以隔离单体电池与壳体的直接接触,且避免单体电池直接接触,因此单体电池与绝缘隔板交替放置在支撑槽。在壳体正前方有折弯的角钢作为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多个圆形孔。角钢具有较强的刚度和机械强度,支撑顶盖承受的重量100~300Kg的静态压力,避免运输过程中顶盖压扁,造成内部短路;开圆形通孔是为了轻量化。
[0014]槽钢内焊接有焊接螺母,用于紧固电池的顶丝安装,每根槽钢设有4个焊接螺母。电池和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支撑槽内,需要有个快速装置固定,本新型专利采用顶丝和焊接螺母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顶丝还可以自由调整间距和松紧度,拆卸也很方便,采用L型扳手就可以实现。单体电池正面设置4个顶丝顶紧,因为是两列电池对应两个壳体,所以需要两根槽钢,每根槽钢焊接了四个螺母,槽前后均设置两根槽钢,两根槽钢呈上下两层布局,落差50mm~100mm。单体电池为方型,高度100~240mm之间,在顶丝顶紧过程需要考虑受力均匀和受力面积较大,两根槽钢布置在电池正面中间,落差50~100mm,可以对应单体电池正面的中间面积,受力均匀和重心稳妥,可以耐受一定的振动。
[0015]顶盖刚好遮盖电池高出的极柱部分,侧面设置的百叶窗不仅有利于散热,还能防止异物进入。安装时,先打开顶盖把单体电池和绝缘隔板按照串联的正负极性标识交替放入,然后安装顶丝,将电池顶到位,然后安装采集线、连接片和电气转接头,最后安装顶盖。搬运和成组:单人或两个人抓取槽钢,可以实现搬运,按照成组顺序,摆放至相应位置,安照成组要求依次串联,然后连接采集线快速接插件,检验无误后启动系统,即可投入运行。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采用前后槽钢结构能够当提手使用,且方便搬运和防止运输过程中撞坏,采用两个支撑壳体并联能够实现两列电池内部串联,形成的正负极均在同一侧,有利于后续多个模块串联成系统;整体模块箱体为多孔结构,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降温效率,进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18](2)本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方法,便于大规模批量成组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安装好电池和绝缘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绝缘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顶盖;2、百叶窗;3、槽钢;4、顶丝;5、通孔;6、支撑底板;7、支撑柱;8、支撑槽;9、焊接螺母;10、电池;11、绝缘隔板;12、L型垫块;13、通气垫环;14、通气孔;15、端板;
16、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6]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包括两并列设置的支撑壳体,两支撑壳体之间通过槽钢3连接,槽钢3分别固定在两支撑壳体两端,其中一端的槽钢3与支撑壳体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支撑壳体包括支撑柱7,相邻支撑柱7之间设置支撑侧板,支撑侧板底部设有支撑底板6,支撑柱7上部设置顶盖1,支撑壳体内布置有绝缘隔板11。支撑壳体每端的槽钢3设置为两根,两根槽钢3呈上下两层布局,间距设为50mm~100mm。调节组件包括焊接螺母9和顶丝4,焊接螺母9焊接在槽钢3外侧,顶丝4穿过焊接螺母9,每根槽钢3设有4个焊接螺母9。支撑柱7设置为角钢,支撑柱7、横梁16和端板15上均设有通孔5。支撑侧板包括端板15和横梁16,端板15分别位于支撑壳体的两端,横梁16分别位于支撑壳体两侧。顶盖1设置为U型,顶盖1侧部位于横梁16上方,顶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并列设置的支撑壳体,两支撑壳体之间通过槽钢(3)连接,槽钢(3)分别固定在两支撑壳体两端,其中一端的槽钢(3)与支撑壳体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支撑壳体包括支撑柱(7),相邻支撑柱(7)之间设置支撑侧板,支撑侧板底部设有支撑底板(6),支撑柱(7)上部设置顶盖(1),支撑壳体内布置有绝缘隔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其特征在于:支撑壳体每端的槽钢(3)设置为两根,两根槽钢(3)呈上下两层布局,间距设为50mm~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件包括焊接螺母(9)和顶丝(4),焊接螺母(9)焊接在槽钢(3)外侧,顶丝(4)穿过焊接螺母(9),每根槽钢(3)设有4个焊接螺母(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块箱体,其特征在于:支撑侧板包括端板(15)和横梁(16),端板(15)分别位于支撑壳体的两端,横梁(16)分别位于支撑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军,朱晓梅,刘治平,孙树,贾伟珑,王美君,李斌,李宇,康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昊明稀土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